大学创新党课心得体会及感悟 大学创新党课心得体会及感悟怎么写(4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主题大学创新党课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1-0148-02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没有前途,有没有发展的动力,与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息息相关。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因此,要提升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就要克服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的问题,就需要分析其原因,注重标本兼治,从而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为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提升作出贡献。
>
1.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
学生由于刚刚步入大学校园,自主学习能力有所下降,在应试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使得学生创新意识匮乏。在大学期间,学生目标单一明确,即修满学分拿到毕业证,易导致其对其他专业基础知识缺乏兴趣,平时很少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缺乏创新意识。为此,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目标,坚定信念,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世界,以创新的思维解决困难,从而实现自身理想。
2.教师的教育教学模式单一
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是当代大学生学校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教师的课堂教育是创新的源泉,大学生创新能力归根到底源于教师的引导与教育。由于很多教師在思想政治上对学生缺乏正确引导,大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手段[1];在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不足,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以讲授为主,按部就班授课,缺乏机动性和灵活性;与学生互动较少,无法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了压制,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上的这种单一模式迫在眉睫。
3.学校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
大学生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和工具进行学习。虽然学校的图书馆内藏书较多,资料也很丰富,但一些学校为了保护某些资料受损而不对外公开。又如一部分学校的期刊、校报向教师免费发放,而对学生则要收费,这也间接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摄取。一些学校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授课也只是在特殊情况下或者某些精品课程当中才能够得以应用。不仅教育教学需要公开透明,同样的教育资源也必须公开透明,充分利用,学校要改变自身的保守落后思想,以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2]。
>
1.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水平高低,不仅体现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更多则是体现在实践活动方面。马克思曾说“劳动创造人本身”。大学生只有经历了实践,才能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3]。
当代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中去,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学生时代是人的一生当中最美好的年华,智力水平和创新热情也正处于上升期,拥有创新的最高潜力,但这潜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构建和激发的,而实践活动恰好给予当代大学生激发自身创新潜力的绝好时机。大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情况下,要不断涉猎各专业的知识,积极地投入到科技创新和社会活动中去。例如:挑战杯、电子设计、沙盘模拟、趣味小组创新协会和创业大赛等活动。大学生还要努力争取科研立项、专利申请和论文的发表,提高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以拓宽和开放的心态去迎接新生事物,接受优秀的外来文化,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为积极创新保驾护航。
2.改变教师教育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创新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对于自主学习与自主创新能力差的同学要给予更多的帮助,耐心指导与悉心鼓励,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与自主创新能力[4]。
教师必须重视对大学生们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从而帮助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主动创新,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收看一些精品课程,了解国内外同专业的研究现状,查询相关资料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专业知识。通过网络互动不仅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得学生能够实时了解专业的最新动态、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与现阶段发展水平,促使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审视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应该更多地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学术科技活动、社会服务等,积累创新所需要的经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创新能力。
3.优化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开拓良好的创新渠道
学校应加大投资,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大力宣传创新的重要性,努力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创新意识[5]。实验室、图书馆和多媒体教室等学习资源要全面放开,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育,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学生们的自主创新活动与实践搭建平台,提供便利的条件。
网络对于广大的高校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方便快捷的学习与创新工具。通过网络,大学生可以自由完成自主学习与创新,完成对自我的评价。但大学生在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与创新时要清醒地认识到网络的利与弊,有选择地接受新思想、新事物。高校要建立一个完备且严格的网络监督管理机制,使得网络在阳光下运行,真正做到服务于教学,造福于大学生,保障网络运行的正确轨道和秩序。良好的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力开展网络道德教育,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创新活动,会在不知不觉中拓展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为创新营造良好的风气和氛围。
>
大学生创新能力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关中国梦的实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未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通过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低下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以期为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雄辉.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问题探析[j].社科纵横,2007(7):133-135.
[2]胡高福,袁凯.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和科研创新能力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0(8):377-378.
[3]卜红双,王太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困境及路径优化[j].新西部,2018(18):131-132.
[4]李媛,潘舰萍.大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调查分析和培养策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1):130-131.
[5]王太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机制构建路径[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43-47.
主题大学创新党课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非常高兴来到我们希望小学,与同学们共同学习法律知识,只有知法,才能守法。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教育和培养好青少年,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根本大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础工程,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社会责任。
党
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培养教育,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仍然突出,是现阶段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在我国,对青少年犯罪实行综合治理,控制了青少年犯罪增长的势头,少年的违法犯罪率是很低的。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还是有很多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苗头的。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我们在刚刚成为少年这个年龄段,不重视遵纪守法,那么有些问题发展下去,可能就会演变成违法,严重的就要犯罪。
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因素。
社会环境:不良的社会因素是滋长青少年犯罪的温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精神污染。一些青少年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污染,滋长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气,没有理想与信念,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为谁而读书。
二是糟粕文化。什么叫糟粕文化?就是不健康的文化。现在社会上宣染色情、凶杀、暴力的书刊、音像制品泛滥,低格调的影视作品充斥着文化市场。而青少年的好奇、模仿、冒险心理,容易使涉世不深、意志薄弱者感情冲动,失去理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是网络,是对青少年毒害比较严重的一个市场,迷恋网络的人被称为“网瘾”。
在现代社会,“网瘾”成为少年犯罪的主要诱因,导致未成年人犯罪增多。据我县看守所对羁押的未成年犯罪人数调查,因网瘾诱发的犯罪占少年犯的49.5%。
可能很多同学都喜欢上网,极个别人可能已经到了为了上网可以不吃饭、不回家、不愿写作业的地步,这种现象我县在城区尤为突出。去年冬天,我县治安大队曾经在某网吧查获好几个六年级和初一、初二的学生上网,凌晨1时多还没有回家,也没有吃饭,在网吧玩游戏,把书包放在椅子上,躲在二楼的最里面很起劲地玩,孩子的口袋里都有100多或者几十元不等的钱。家长不知道孩子去哪了,急得到处乱找,报警后,警察才将孩子找回家。
因此,网络对未成年人的影响相当严重,因孩子沉迷网络而引发社会和家庭问题,一是上网需要钱。有些同学没有钱,又抵御不住网络的诱惑,于是就回家说谎话要,或偷偷拿家长的钱,更有的要不到就去偷,有的偷自行车卖,偷一辆车卖10元钱,然后拿去玩,还有的找同学要,同学不给就以大欺小。二是网络上一些暴力、色情文化的传播,对青少年心理造成侵害,使他们沉溺其中,导致了违法犯罪。
现在中小学生上网比例非常高,有人调查,说其中有七成是沉溺于网上聊天,四成多经常光顾色情网站。这些都极易造成青少年厌学、逃学、辍学的直接后果。
北京师范大学沈绮云教授,首次在国内组织了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的专项调查。被访学生当中,认为自己因玩游戏而变得性情暴躁的占27%,认为玩游戏与校园暴力相关的达29%。沈绮云说:“大部分网络游戏存在暴力因素,充斥着打打杀杀的血腥暴力画面。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大量接触游戏中的暴力情节,会习以为常,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往往想到用游戏里的方式
大学创新党课心得体会及感悟 大学创新党课心得体会及感悟怎么写(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