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的心得体会初中怎么写 法治的心得体会初中怎么写好(7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法治的心得体会初中怎么写一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法在我心中》。
对于法律,尽管我们年龄小,但通过学校近年来对我们的普法教育,我们还是学到了不少的法律常识。逐渐地知道了学法、守法的重要性,更加知道了遵纪守法要从点滴做起。
常言说:“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三国时刘备告勉自己儿子刘禅的一句话,这位古代政治家的至理名言虽然历经了1700多年,但它的哲理却光芒永存。是啊!“小恶不制,必然发展。”请看,社会中的那些犯罪分子,他们哪个不是从“小恶”开始,慢慢地一步步而走向犯罪道路的呢?所以,“小恶”就像是一只不起眼的小白蚁,如果任其发展,千里之堤终会溃于蚁穴。
谈到“法”这个字,我想大家并不陌生。那么,什么是法?形象地说,法就是安全的眼睛,能辨明邪正,认清是非;法就是智慧的窗口,能对人的思想进行点拔,对行为加以制约。21世纪是一个法制社会,所以我们每个人一定要了解法律的重要性。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家知道宇宙中的星球,都在按照各自的轨道运行,否则就会发生天体大碰撞;马路上的车辆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不然就会发生交通事故。因此,我们生活在社会上,一定要法在心中,时时处处遵守法规,否则,必将会受到相应地惩罚。
而今,我们正是身体发育成长的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面对的世界,有鲜花也有野草;有灿烂阳光,也有阴霾夜暗,有携手同歌,也有拼搏竞争;在我们渴求知识,崇尚善良的同时,也最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被愚昧左右和欲望诱惑,从而会出现一些违纪、违法甚至犯罪的可怕事件。所以我们要从小就学法、知法,才能宏扬正义,远离邪恶。
邓小平爷爷曾说:“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确,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是一个极其复杂而特殊的团体,如果我们不从小培养法律意识,养成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良好习惯,那么依法治国就将会是一句空话!我们多么希望家庭、社会、和学校为我们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无数事实说明,少年儿童自身的道德品质和法律观念起着决定作用。法无处不在,但不要将它变成生活的负担,而要将它作为生活的准则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只有现在认真学法,才能在未来做一个懂法的人;因为只有懂法,才能成为一个守法的公民;只有我们自己守法,才能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利,进而借助法律维护他人的权益,维护国家的利益,维护法律至高无尚的尊严!
因为,我们知道,未来的社会必然是法制的社会,而法制的社会只有尊重法律的人民才能创出来,正如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的“守法精神比法律本身重要得多”。所以,将“法”根植于我们的内心,成为一个理性的守法公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十年、二十年、五十年、甚至百年之后,仍可以挺起胸膛,自豪地说:“看,我们做到了!我们做到了‘法在我心中’!我们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国家,无愧于这个时代!”
最新法治的心得体会初中怎么写二
知识目标:知道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有一致也有冲突,找到化解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冲突的办法;明白如何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知道坚持集体主义
能力目标: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分组讨论与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树立面对集体时的规则意识和集体主义的大局观念
教学重点:如何处理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教学难点:树立大局观念,坚持集体主义。
(多媒体出示下列情景)
情景一:学校严令穿校服,可是校服的样式、颜色我实在不喜欢。
情景二:我想带手机上学,可学校不允许。
情景三:学校田径队吸纳我为新队员,可是田径队员每天都要早起训练,太累了,我不想去。
想一想:你在集体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冲突吗?你是怎样做的?
提示:学生按照实际情况回答即可。
教师总结:我们都知道众人拾柴火焰高,知道团结就是力量,上节课我们也学习了我们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可是,正如刚才我们讨论的问题一样,有些时候我们的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会有出现冲突的时候,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通过“单音与和声”这节课的学习来找出解决办法。
目标导学一: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
(一)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一致与分歧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及问题)
活动一:材料分析
周日,七年级(1)班同学组织游山,同学们都很开心,都按规定的时间早早地集合在学校门口,到了景点,老师说可以自由活动一个小时,一个小时以后必须准时在规定地点集合,有一小部分同学想再多逛逛,可另一部分同学不同意,最后决定坚持原计划,一个小时后集合。可是小玲、小丽、小文都想多逛逛,小玲说:“我们就多逛一会儿吧,反正同学们不会丢下我们自己走的。”于是三人没有准时归队。一个小时过后其他同学都到了约定的地点,只差小玲、小丽、小文三个人,同学们等不到她们,怕发生什么意外,就焦急地分头去找,40分钟后,终于找到了她们,同学们都怪她们没有集体意识,可她们也很委屈:好不容易来一次,我们不过是想多逛一会儿……
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提示:个人意愿与集体意愿出现了分歧,个人与集体的需要不同。
(2)你怎样看待小玲等人的做法?
提示:一方面,小玲等人有自己的想法,可以理解;但集体有集体的规则,应遵守集体规则。
(3)怎样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
提示:小玲等人应认识到这是集体活动,该有集体意识;集体尽量协调同学们的意愿。
教师讲述:在这个案例中,小玲等人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出现了分歧,其实我们在学校中经常会出现这种分歧,例如课本63页探究与分享中所举的小例子。
(二)化解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冲突
活动二:课本63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
(1)如果不服从这些要求,可能给集体带来什么影响?
提示:无法保证正常教学秩序,造成局面混乱,集体无法正常运转。
(2)如果不服从这些要求,可能给个人带来什么影响?
提示:个人的学习环境得不到保障,大部分同学的个人意愿无法实现。
(3)个人意愿一定要服从集体规则吗?
提示:换位思考,个人应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集体也应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发现其中的平衡点。
活动三:辩论赛
正方:死守规则最重要,无视规则是胡闹。
反方:修改规则最重要,大家满意才是好。
(1)学生举手分正反方。
(2)辩论时间5分钟。
教师讲述:俗话说:众口难调。在很多情况下,因为个人与集体的需要不同,导致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出现了分歧和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个人能够遵守集体规则就显得尤为可贵。但个人意愿并非总是要屈从于集体规则,当集体规则不合理时,理应不断修改、不断完善,找到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组合。
目标导学二:让和声更美
(一)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活动四:案例分析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及问题)
我们学校每月都有班集体评选活动,而这个月的评选结果下来,七年级某班争当班集体的美好愿望又一次落空了,很多同学很失望,这时有人说:“我们只要管好自己的事就行了,班级里的事咱们瞎操什么心呀,有班主任和班干部呢!”
问题:你赞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提示:不同意。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应关心集体利益。
活动五:材料分析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图片及问题)
河南淅川移民丰碑共有56座,上面工工整整地刻着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16.5万移民的名字。一行行,一列列,不是简简单单的名字而已,背后是16.5万有血有肉的鲜活的人。为了南水北调,从2009年到2011年,他们拜别祖先,带上一缸家乡水、一捧家乡土,挥别丹江奔赴省内的一个个新地方开始生活。
(1)看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受?
提示:淅川人民把集体利益放在了个人利益之上。
(2)个人利益总是要屈服于集体利益吗?
提示: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但也有出现冲突的时候,这时应树立大局观念,坚持集体主义。
(二)集体主义
活动六:合作探究
活动: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结合课本65页“相关链接”材料,合作探究你眼中的集体主义。
教师讲述:坚持集体主义,不是不关注个人利益,而是在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保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有一致,有分歧,当二者一致时,我们要积极遵守与维护。但二者又经常会发生冲突,这时就需要个人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集体去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发现其中的平衡点,化解冲突。与此同时,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也会存在冲突与分歧,究其根源,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常常是一致的,当出现冲突的时候,应树立大局观念,坚持集体主义,这不仅对于一个班集体有重要作用,对于建立和谐社会以及中国梦的实现也有重大意义。
教学反思
本节课更注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个人与集体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易于理解,但又很难做到。案例分析从学生已有的体验入手,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也符合课程标准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定义: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辩论赛的设置可以调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情感上乐于参与,组织学生以多种形式参与,使枯燥单调的抽象知识教学变得丰富生动。“化解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坚持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树立集体主义观念”这几个知识点比较难懂,要多结合情景材料展示问题,启发学生多思考、多讨论,要给学生多理解的时间和交流的空间,不能急于求成,应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慢慢地体会和理解,逐步内化到自己的行为体系中。
最新法治的心得体会初中怎么写三
为充分展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成果,切实突出基层法治建设的示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推进全县农村(社区)法治建设。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全会及有关法治国家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关于法治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关于深入推进依法治县加快建设法治的决定》的工作要求,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中的突出矛盾问题,努力探索依法治理的方法路径,为决胜脱贫攻坚,建设“五彩巴中”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二、目
建设“法治示范村(社区)”是深入推进基层法治建设的有效措施。发挥“法治示范村(社区)”的示范、辐射作用,有利于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推进基层依法治理;有利于增强基层群众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对促进基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组织建设
1.组织健全。村(社区)党组织和群团组织、村(居)民委员会及其下属委员会、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村(居)民小组等各类组织健全。
2.职责明确。村(社区)“两委”班子团结,职责明确,运行机制健全,工作协调,廉洁自律,带领村(居)民依法开展自治,发展集体经济和社会事业。
3.运转良好。村(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领导和支持村(居)民委员会行使职权,支持和保障村(居)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村(居)民委员会贯彻执行村(居)民会议和村(居)民代表会议决策,依法管理村(社区)公共事务,组织群众参与基层社会管理,协助乡镇(街道)做好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
(二)民主建设
4.民主选举。按期依法选举产生村(居)民委员会及其下属委员会、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村(居)民小组等自治组织和村(居)民代表、村文书(会计)等人员。村(社区)党组织成员实行“两推一选”,村(居)民委员会实行直接选举。无违法选举、违法任命、违法罢免等行为。
5.民主决策。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决策机制。村(居)民会议制度、村(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健全。实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和“一事一议”制度,村(居)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村(居)民议事机构和议事规则健全,决定涉及村(居)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前广泛开展民主协商,召开论证会或听证会听取群众意见。
6.民主管理。村(社区)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居)民会议,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村(居)民代表会议或议事会议。村(居)民代表定期联系推选户或村(居)民小组,收集和反映村(居)民意见。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并得到严格遵守。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印章管理使用制度、村(居)务档案管理制度,财务台账规范,印章使用严格,档案保管安全。
7.民主监督。实行公开透明的工作原则,实行党务、村(居)务、财务、服务公开和村(居)务质询制度。建有固定的村(居)务公开栏,并通过会议、广播、宣传单、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保障村(居)民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一般事项每季度公布一次,涉及村(居)民利益的重大事项随时公布,集体财务往来较多的每月公布一次收支情况,财务公开应逐笔逐项公布。应当公开的事项在发生之日起十日内公布。村(居)民委员会每年至少向村(居)民会议或代表会议报告一次工作,村(社区)干部每半年进行一次述职述廉,村(社区)“两委”成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民主评议,群众满意率不低于80%,无村(社区)“两委”成员被评为不合格。完善质询问责和惩戒制度,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召开质询会回答群众质疑,及时纠正村(社区)干部违法违纪苗头,无不履职或不正确履职、无违法违纪、无侵犯群众利益的村(社区)干部。
(三)法治建设
8.法治宣传教育。法治理宣传教育纳入村(社区)年度工作计划,有工作总结、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中有专人负责法制宣传工作,村(社区)两委干部、村(居)民小组长、村(居)民代表集中学法每年不少于3次,每年开展不少于2次的群众性普法活动,并建普法教育档案及台账。建有村(社区)法制学校或开辟法
法治的心得体会初中怎么写 法治的心得体会初中怎么写好(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