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的心得体会怎么写 怎样描写春雪(七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春雪的心得体会怎么写一
《沁园春·雪》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一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本单元共有三个任务:学习鉴赏、诗歌朗诵、尝试创作。这三个任务,在学习第一单元五首诗歌的过程中,是可以有所侧重,有所整合的。我在设计《沁园春·雪》这一课时,重点侧重是“学习鉴赏”、“诗歌朗诵”。
课标中对于本学段的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据此,诵读是手段,而在课中加大积累,注重学生个人的感悟及对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应是课堂的重点,最终提升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1.明晰的教学思路。
2.聚焦的学习活动。
3.自然的思想熏陶。
请参阅“语文湿地”公众号上我发表的原创解读《〈沁园春·雪〉里的壮景与壮思》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自读,说说初读感受。
2.品读,体味豪放之味。
3.联读,理解伟人形象。
自读、品读、联读,以读为线,层层深入。说初读感受、体味豪放之味,理解伟人形象,这都是在引领着学生品析语言、运用语言、积累语言。这样的教学目标也是紧扣统编版单元教学的目标的。
第一环节:导入
同学们,12月26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是毛主席的诞辰日。老师是湖南人,每一年的12月26日,我们家乡的老百姓都会煮一碗福寿面,“吃碗福寿面,深情缅怀主席情”演变成我们家乡的一种民间风俗,我们用这样的方式缅怀这位伟大的领、诗人。今年是毛主席诞辰xxx周年,今天,我们将学习毛主席写的一首词《沁园春雪》,用这样的方式深切缅怀伟大领袖毛泽东。
设计意图:从情感的角度入课,拉近伟人与学生的`距离。
第二环节:知识铺垫
ppt依次出示写作背景、词牌名、字词认读。
设计意图:开课伊始,这既是为下面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更是一种课中积累。只有每节课都有积累,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一天一天丰厚起来。
第三环节:自读,说说初读感受。
主问题: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沁园春雪》,结合注释和批注,说一说这是一首怎样的词?
学生自读、思考、师生交流。
教师小结:
【屏幕出示】
这是一首咏雪抒怀的词。
这是一首意境壮美雄浑的词。
这是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词。
这是一首气势磅礴、感情奔放的词。
这是一首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词。
这是一首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的词。
这是一首“望”北国风光、“惜”历史英雄的词。
……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的初始阅读体验。在教材的第2页,也明确了这样的阅读策略:先独立阅读每首诗,不要参考任何资料,记下你的初读感受。“这是一首怎样的词”这一主问题,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说初读感受,学生多角度概说,再加上老师的课中小结,既有学生的自学,又有老师的引导,既有学生的发散,又有老师的集中,这就构成了本堂课的第一个学习活动。
第四环节;诵读,品悟“豪放”之味。
(一)诵读指导
【屏幕显示】
朗读指导一:读出节奏的美感
朗读指导二:读好朗读的力度
朗读指导三:读美抑扬的变化
这三次朗读,均有老师的范读,均有老师的即时点评。第一次朗读指导我是范读全词,强调停与连。第二次朗读指导我是范读“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每个字词的发音都是富有力量的,强调轻与重。第三次朗读指导,我这样范读:请听上阙,“欲与天公试比高”扬上去,豪迈自信之情蕴含其中,而“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低下来,深情想象,陶醉其中。下阙同样有抑扬的变化,“惜”字领起,这几句都要抑,读出惋惜之意,而结尾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则要扬上去,达到高潮,有力收束。
设计意图:学习朗读诗歌,这是学习任何一首诗歌都必须要关注的一个重点。我采取了分层指导、小步轻迈的朗读指导,三次指导,分别让学生懂得朗读的停与连、轻与重、抑与扬,而这些细节要处理到位,都离不开老师的范读与点评。
(二)品析豪放之味
毛泽东阅读宋范仲淹词时心有所感地说“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会,应该兼读……我的兴趣是偏于豪放,不废婉约”。这首词就是毛泽东豪放词作中的精品。
主问题:请同学们品读全词,你从哪些字、词、句体会到了此词的豪放之味?(思考角度:意象、意境、用词、形象、情感……)
学生在静静地思考之后,便开始了师生的对话。我选取了其中六位同学的回答来呈现课堂情境:
生1: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一句中体味到了豪放之味。“千里”、“万里”极言视野之辽阔,天地之间纯然一色,写出了一幅北国雄伟壮丽的雪静。
生2:我读“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这一句,觉得长城这个意象给人的感觉就是很豪放的,再加上“内外”,突出从北到南,广袤无垠,再加上“惟余莽莽”一句,强化了天地间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生3:我读“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一句,黄河与长城都是中华的象征,这是很大气的意象。再加上“上下”修饰,使人联从东到西,寒冷使得波涛滚滚的黄河突然就全部凝滞,变化之快,寒威之烈,可见一斑。
生4:“欲与天公试比高”,这样的壮志是豪放的,这也是词人内心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气慨的自然折射。
生5:“只识弯弓射大雕”一句中的“只”字,表明了毛泽东对于历史上这位纵横驰骋,开创了新朝代的成吉思汗是瞧不上的,是不屑的,这是何等豪气,何等大胆?
生6:“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三句抒发诗人心中的豪情,表现了毛泽东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历史业绩的自信与抱负。
……
在充分地师生交流之后,我再出示教师小结:
《沁园春雪》的豪放之味
豪放之一:意象之雄
豪放之二:意境之阔
豪放之三:远大之志
豪放之四:王者之风
紧接着,我播放了两段音乐(《万岁,伟大的祖国》、《雪》,前者磅礴,后者欢快。)
提问:这样的一首豪放之词,我们应该要选择怎样的背景音乐来诵读更合适呢?学生选择背景音乐《万岁,伟大的祖国》,豪情万丈地朗读。
设计意图:这个品析活动,仍是以主问题来引领,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细细品析蕴含其中的“豪放之味”,理解可以多元的,方法却是有章可循,品诗可以从意象、意境、用词、情感等方面来细细品读,在师生对话中,教师点评语起着补充、更正、启发、强调等作用。品析完成后,再请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选择恰当的背景音乐,这也是一种鉴赏能力的体现
第五环节:联读,理解伟人形象。
1945年11月14日,《沁园春雪》在《新民报》上第一次面世,当即在重庆甚至全国引起了轰动。这首词就像是宣告着共产党胜利的预言一般,在重庆瞬间爆炸了,如此气势磅礴的诗词居然出自毛泽东之手,诗中的豪迈,诗中的奔放,诗中的大无畏,诗中的底气,没有一个人不为之感叹。蒋介石大惊失色,这首词的每一个字都一下下地刺着蒋介石的心,他不服输的气势涌上心头,蒋介石当即决定,自己也写一首,又责令手人的文人都写《沁园春雪》,但没有一首比得上毛主席的这首《沁园春雪》。为什么比不过?清代沈德的一句名言或许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有第一等襟袍,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毛主席,正是对这句话的形象诠释。毛主席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奋斗的一生。请看小视频《向伟大领袖毛主席致敬》(约1分30秒)。
设计意图:插入这个小视频,是唤醒学生对诗歌背后的诗人的敬意。有一颗伟大的灵魂,才能谱写了如此豪放之诗词。语文,是成人之学。
紧接着,再引领学生一起重温毛主席诗词中的这些经典名句,感受诗词背后的那颗伟大灵魂。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占领南京》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沁园春长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七律长征》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水调歌头游泳》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七古残句》
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
—《七律洪都》
同学们,我们常常说“文如其人”,这些气势磅礴的经典诗句后面,站立着一位敢改天换地的伟人,站立着一位一心为人民的好领袖,站立着一位为建立新中国牺牲了自己六位亲人的好公仆。他,是真正的千古风流人物。读起来吧:
俱往矣,数千古风流人物,还看毛泽东!
但我们不要忘记,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不要忘记毛主席对我们的期盼,再读:
俱往矣,数千古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数千古风流人物,还看我们!
俱往矣,数千古风流人物,还看中国少年!
在锵铿有力的读书声里,学生们激情澎湃,眼睛里闪耀着自信的火花,结束新课。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既是积累,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机渗透。毛主席的金句,字字都饱含着情怀,句句极富感染力,只要一读,学生们的心儿激荡,豪情万丈,只要一读,就会感受即使是在艰苦战争的年代里,诗歌仍然是心灵的营养品,勇向前的号角声。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1.必做题:背诵并默写《沁园春雪》。
2.选做题:阅读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试着品析这首词的“豪放之味”。
设计意图:分层布置作业,必做题是夯实基础,人人都要过关,选做题是提升诗歌的鉴赏能力,从课内迁移至课外,运用本节课所学方法品析同一作者、同一词牌名、同是豪放词的《沁园春长沙》
六、我的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作为一堂古诗词教学课,我觉得自己正努力向“实”、“雅”、“润”深入开掘。
“实”体现在丰厚的课中积累上。在这堂课上,我力求让学生做到积累丰厚,开篇即介绍了写作背景、词牌名的来历、认字识词,这是学前的积累。课中又通过教师小结、学生笔记的方式,又让学生积累了“咏雪抒怀”、“壮美雄浑”、“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感情奔放”等众多赏析评价语。结课时又让学生积累了毛泽东大量的名句。这样,语文课就有了知识的厚度、文化的厚度。
“雅”体现在雅致的活动设计上。本堂课,我主要设计了三次学生活动:自读,说说初读感受;品读,体味豪放之味;联读,理解伟人形象。以读为线,反复利用课文资源,聚焦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聚焦学生品析能力的训练。每一次活动,就是一次以学生为主体的语言训练。而恰当的主问题的设计,也活化了学生思维,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都能潜到文字的深深浅浅处“扑腾”。
“润”体现在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上。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我的语文课上,力求追求语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双重开掘。一部伟大的作品背后一定有一颗伟大的灵魂,我一定要让文学参与学生的成长。于是,在课的最后一部分,我把视线从诗词投射向了人,我自然而然地想起:风流人物,当然指毛主席,但也更应该指听课的每一位少年,每一位中国少年啊!我觉得,这也应该是编者把此课放在九上第一单元第一课的重大意义吧!
曹文轩说:“一个语文老师如果能完美地理解教材书,他的语文教学就有一大半完成了。”我想,我距离这“一大半”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跋涉
主题春雪的心得体会怎么写二
1、啊,多美呀!多么洁白素雅的美!我情不自禁地步入冰雕玉琢的层峦。举目环顾,四周连绵的山脉好似银铸玉塑一般,满山的树木在寒风中挺立着,粗的、细的、高的、矮的密密匝匝。其中常绿叶上的积雪由于叶子的衬托堆得圆圆一团,远远望去像开满了白色的山茶花;而桔树上小雪片躺着才不至于坠落下来,与初放的梅花、杏花相似。
2、窗外飞舞着雪花,像千百只蝴蝶似的扑向窗玻璃,在玻璃上调皮地撞一下,又翩翩地飞向一旁。
3、雪下起来了。多么美丽的雪花呀。在初冬刚来到的时候,雪花就及时地报告了冬天的来临。下课的时候,同学们跑到操场上,有的在欢呼,有的在跳跃,有的张开双手去接那飞舞的雪花。看哪,快看哪,雪把大地盖上了。天上,地上,到处是雪。白色的大地,白色的房屋,白色的树林。
4、那雪花洁白如玉,它是天宫派下的小天将,还是月宫桂树上落下的玉叶呢?雪花像美丽的玉色蝴蝶,似舞如醉;像吹落的蒲公英;似飘如飞;像天使赏赠的小白花儿;忽散忽聚,飘飘悠悠,轻轻盈盈,无愧是大地的杰作!只见眼前的雪花像蝴蝶一样调皮,一会儿落在屋檐下,一会落在树枝上,还不时飘在行人的脸上。
5、像棉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6、多美的雪花啊!刚开始零零落落,又小,又柔,又轻,就像那高贵的白天鹅轻轻抖动翅膀,一片片小小的羽毛,飘飘悠悠落下来;接着小雪花变大了,变厚了,变得密密麻麻;雪越下越大,小雪花们在半空中你拉我扯,你抱住我,我拥紧你,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无数扯碎了的棉花球从天空翻滚而下,这时,整个世界都变得迷迷茫茫的,美不胜收。
7、空中飘着雪花,小小的白羽毛,又像吹落的梨花瓣,零零落落。
8、晶莹的小雪花落在我的手掌心上,看上去是透明的,慢慢地,它融化了。
9、又是一场大雪过后,天空一样蔚蓝,并且比海蓝得更晶莹剔透。千峰万岭,极目一望,尽是白色,闪耀着一片连接不断的银光。
10、房子变白了大树变白了大地也变白了。房子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房顶有平的有尖的还有圆的。大树穿上了洁白的衣裳,挺立在道路的两旁,像一个个军人。远远望去,大地铺上了洁白的地毯,穿着各色服装的人们走在上面,就像给地毯绣上了美丽的花。
11、抬头看天空,雪花们正在空中翩翩起舞。我踩在雪地上,一个人置身于这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当中,仿佛来到了天堂,脚下是软软的白云,身边是可爱而纯洁的小精灵。我用我在学校学的舞蹈跟这些小精灵们跳起了舞。
12、下课了,我们站在校园里,尽情感受着这场春雪。雪,落在我们的头上,脸上,手上,让我仔细看看:雪花是六角形的,晶莹剔透
春雪的心得体会怎么写 怎样描写春雪(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