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天桥心得体会范文 红色教育参观泸定桥心得体会(2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红色天桥心得体会范文一
高家庄群众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民兵队长高传宝的领导下,随机应变,因地制宜,把土洞、地窖改造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的多口地道,并且一向挖到敌人的炮楼底下。某夜,小鬼子山田队长率日军在天黑之际偷袭高家庄,这事被老钟叔发现了,高老钟意识到鬼子进村将是老百姓的一场灾难。应对凶恶的日本鬼子,他一路小跑,毅然来到村中的老槐树下,解开绳索,拉响了那口报警的大钟,就在钟声回荡在高家庄的上空时,山田的枪声也响了,这位忠诚的老钟叔倒在了山田的枪口下……高家庄人民被激怒了,他们望着老钟叔的遗体,立下了铮铮誓言,他们要为老钟叔报仇!
鬼子一出炮楼就会被藏在地道里的民兵发现,他们连忙告诉村里的老百姓,赶快下地道,敌人进村后,什么也发现不了,可是,民兵连长高传宝和他的所有民兵早已做好战斗准备,一声令下,四面开火,敌明我暗,战术自如,打得鬼子措手不及,乱窜乱跳。敌人在逃往炮楼的途中,被我埋伏在田野外的民兵从地下向神兵一样杀出,打得鬼子溃不成军。最终,活捉了日本鬼子小队长。高传宝揪着小鬼子的衣领说:“你抬起头来看一看,这是什么?这是人民!仅有人民才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读了这个故事,我有我有了深切的感受,我明白了以前的人民是怎样打败日本人的,明白了他们的辛苦。六十几年后的今日,回望六十几年前的峥嵘岁月里,高家庄的地道战中的地道是奇迹,而我说冀中平原的劳动人民们才是奇迹!他们发挥自我的智慧创造了地道,战胜了的困难,用自我的生命捍卫了自我的家园和祖国!他们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如果说,生命如花,岁月如歌,那么历史呢?历史就能够说是激荡生命、贯穿岁月、蜿蜒曲折、奔流不息的浩浩长河。
在这浩浩长河中,中国共产党集合了一大批意气风发、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中夏、向警予、蔡和森、张太雷、罗亦农等等,他们犹如璀璨群星,光华夺目。
读完《红色经典故事》后,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红军长征。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其间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芫人烟的草地,行程约25000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这使我想了毛泽东写的一首诗,叫《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共产党大渡桥横铁索寒……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的崇高品质使我敬佩,他们刚毅勇敢,热爱祖国,坚贞不屈,扶危济困。我要学习红军的精神,将来报效祖国。
描写红色天桥心得体会范文二
什么是“红色基因”?是革命先烈们留下来伟大的爱国精神。
现在,我们的双脚踏着的土地,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都是怎么得来的?
董存瑞、刘胡兰、邱少云……一个个坚强不屈的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祖国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什么是“传承红色基因”是一代代英雄人民用生命,为我们铺了一条条通往中国梦的道路。托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骨,我们要做的,就是传承这种精神。
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啊!大家知道吗?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他们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换来了祖国的繁荣富强。
历史的长河记载了多少伟大英雄儿女的故事。黄继光拖着重伤的身体爬到敌人的堡垒前,然后一跃而起,牺牲了自己。还有董存瑞,为了不让战友死亡,在找不到炸药支撑点的情况下,他自己高举炸药,以身殉国……这些英雄事迹,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中国人是伟大的,中国更是伟大的。“传承红色基因”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怀着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能因为一件小事而动摇坚定的信念。
时代在前进,传承“红色基因”的方式也要与时俱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要高举中国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的胜利。我们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样崇高的理想我们要坚持下去,以实现中国梦为方向而奋斗!
作为中国人,我们要爱国,作为祖国的接班人的我们,更要为祖国添加光彩。
老师们常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栋梁。等我们将来长大后,要成为一个能为国家效力、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是新时代的接班人,所以应该把爱国精神落实到身边的每一件事中。“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我们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在学习中发扬,在校园中发扬,在社会中发扬,在建设中发扬。因此,我们从现在起,要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在家帮父母;在校帮同学;在校外乘公交车时要给人让座……为成为合格的青少年而努力。
同学们,行动起来,让我们一起传承红色基因,振兴中华!
红色天桥心得体会范文 红色教育参观泸定桥心得体会(2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