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体会示范课精选 小学数学示范课心得体会(8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数学心得体会示范课精选一
一、教材整体分析
(一)、两调整
1. 调整到本册教材的有三处,分别是原二年级下册中“混合
运算”和“加与减(二)”。原三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前移到本册最后一单元。
2.调整出本册教材的有三处,分别是:原“千克、克、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和 “生活中的推理”后移到三年级下册;原“时间与数学(二)”和“观察物体”内容后移到四年级下册; “可能性”后移到四年级上册。
(二)、两整合
将联系紧密可以整体呈现的部分课节进行了整合。
1、第五单元“周长”将“花边有多长”和“地砖的周长”两课合并为一课,
2、第七单元将原来的“认识年月日”、“看日历”“猜生日”整合为一课,
(三)三新增
新增加了一些内容,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现实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四)三重设
二、教材特色介绍
1.借助画直观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体会“化繁为简”,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2、将计算和解决问题有机结合。
3. 以寻找算式在生活中的原型为例,增进学生的数学理解。
4、大数目的加减混合运算,很容易出错,教科书突破了这一难点。
5. 教科书非常重视图表表示问题, 读懂图表等基本素养的培养.
6. 乘除法中增加了点子图等直观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7、从“回顾”入手展开学习活动,调动已有认知基础,建立起已有生活经验和所学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8、用常见的、直观的、应用广泛的现实模型开展新知的认识。
9、利用相关内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材也在不断地整编。新教材编写特点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精心设计了教材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数学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重新研究知识之间的整合;加强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新课标新教材的培训学习,更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必须改变教师的教育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特级教师吴正宪曾说过:数学教师要带着思想走进课堂,给孩子们留出思想的空间,孩子们的思想才更开放,孩子们的思路才更开阔。一个好老师要专业地读懂教材,要用心地读懂学生,要智慧地读懂课堂,这样的课堂一定会充满活力。
总之,《新课标》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给我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宽广的舞台,我将努力践行课标新理念。
有关数学心得体会示范课精选二
本次听课我们共听了6节课,分别是一年级《9的认识》,二年级《5的乘法口诀》,三年级《有余数的除法》,四年级《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五年级《用字母表示数》,六年级《鸡兔同笼》。这几节课整堂课的教学形式就是一堂常态课、没有更多的修饰和虚华的成分,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动画,没有临场作秀的氛围,自然、得体、和-谐。
一、课题引入简单快捷。有的以小游戏等活动导入新课。有的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有的是复习导入。
二、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生本教育,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张老师的《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这节课在学生引导、质疑、反思等方面让听课老师深深体会到张老师的课堂深意。
三、多媒体运用上都很好。这几位老师都做了课件,而且对课堂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不是为用而用,而是真正让多媒体为课堂服务,直观形象的呈现了知识。
四、教师评价要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真细心”“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五、注重“板书”的设计与书写。王老师《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整洁规范的板书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使我们深刻地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联想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我们想了很多:
1、精心备好课
对于备课,我们感觉到了它的重要性,讲课老师之所以课堂上运用自如,就在于他们充分挖掘了教材的宗旨和理念,掌握了教学内容的要旨,而我平时备课还达不到这种严谨的态度,今后我会尽力做到。
2、 角色换位
平日的数学课堂上,我们很少做到真正的和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很少把自己的角色当做学生去体验自己的教学过程,而从讲课老师身上,我看到了这种教学态度的必要性。
3、讲究教学效果
一节好课,学生既要学到数学知识,还要掌握学习方法。有时我在课堂上,唯恐时间不允许,造成了包办的情况,致使课堂效果不好,今后我们应努力研究的教学方法,熟悉了解学生,做到课堂教学向自然高效迈进。
有关数学心得体会示范课精选三
这两天观看了全国小学数学优质课的相关视频,任课老师讲的十分精彩,让我感到收获很大。不仅领略了几位教师出类拔萃的教学风采,也让我从中感受到小学数学课堂的灵活多变。下面就从一下几点谈谈本人这几节课感受最为深刻的地方。
一、扎实的教学功底,灵活的驾驭课堂
我感受最深的是选手们基本功都很扎实,组织调控课堂的能力都很强,理论水平较高。每一位教师的课都是实实在在的,不像以前的课堂追求花样,华而不实。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就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积累经验。
二、重情境的创设,巧妙的引入新课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采取不同的方式创设情境教学,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学生在较为亲切自然的情境学习,兴趣很浓。如第一节《小数的意义》,教师通过自我介绍,如:身高1.75米,体重64.5公斤,视力:4.2,4.6。体现了小数和整数的区别及小数的意义;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鲜活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既有效也具有合理性。在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老师以学校要举行一分钟跳绳比赛,我们五年级选哪个老师参加比赛?这一问题切入,情境的创设既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使数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几位老师都能让学生独立的去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稍复杂的问题,都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老师先让学生提出猜想,然后分组进行验证,最后汇报交流,学生采取各种方式验证了猜想,得出了最后的计算公式。对于学生的难点问题,对于学生的难点问题,老师耐心的去启发引导,突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理念。
四、教学课件制作巧妙。
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学习23×12时,老师巧妙的借助方格图,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理解了23×12的算理,突破了难点。既形象又生动,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五、例题设计精巧,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师生在学习完本节的知识点后,通过一个小游戏,仿照0.5的介绍方式,让学生题别的小数:0.80,0.425等做自我介绍,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整个练习过程设计,由易到难,螺旋上升,学生热情高涨。尤其是火眼金睛辩对错: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让学生说说错在哪些地方,改正错误,加深了对难点的理解。
六、注重学习小组的作用,发挥集体的力量
讨论交流的主体是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是数学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的合作,讨论,交流,发现规律,得到结论。老师对学生汇报进行汇总或评价订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七、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
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在这听的这几节课中,每一位教师都能对学生的来回答做出积极的评价,尤其是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问题的解决策略,老师亲切和蔼的教态、抑扬顿挫的语调、给孩子们积极向上的鼓励,使整节课都充满着活力。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切的体会到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更应富有趣味性、探索性和挑战性,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
数学心得体会示范课精选 小学数学示范课心得体会(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