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节约禁止浪费的心得体会怎么写 制止浪费,厉行节约心得体会(6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2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节约禁止浪费的心得体会怎么写一

2、冷气电扇一起吹,清凉省电又节能。

3、一星半星,凑两成斤。

4、如果不节约用水,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5、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6、奢侈品消费应量力而行,切莫攀比。

7、浪费是支出,节约是收入。

8、一勤二俭三节约,全家老少幸福多。

9、省下烟酒钱,急难免求人。

10、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11、来电不容易,度度皆辛苦。

12、购买电器要记牢,用电效率第一条。

13、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14、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15、节约用电,人人有责。

16、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

17、节俭是致富的秘诀。

18、浪费用水可耻,节约用水光荣。

19、国家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

20、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

21、强化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节约和保护城市水资源。

22、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

23、请用您的手,拭去我的泪。

24、节约用电,人走灯灭。

25、节约用电珍惜能源,爱护地球你我责任。

26、世界缺水、中国缺水、城市缺水,请节约用水。

27、零钱凑零钱,到时不费难。

28、珍惜水就是珍惜你的生命。

29、少壮浪费电,老大没电用。

30、精打细算,有吃有穿;大吃大喝,当屋卖锅。

对于节约禁止浪费的心得体会怎么写二

你是否还记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滴水成河,聚沙成塔”的道理?中华民族节俭的传统美德已经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取得了辉煌成就。当今,我国正处在经济和社会建设高速发展时期,能源和资源总需求日益扩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显突出,我国又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从资源拥有量来看,虽然我国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资源相对贫乏,资源紧缺状况将长期存在。从新中国成立以来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来看,我们走的是依靠高消耗资源、粗放式经营的经济发展之路,存在着高投入、低产出和浪费严重的现象。为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缓解资源约束的矛盾,党中央提出了:“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资源节约与开发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决策。通过推进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倡导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逐步形成节约之风深入人心,节约美德蔚蓝成风。

祖国的未来蓝图需要我们团员青年来描绘,民族的希望要靠我们来实现,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更应有我们的所作所为,让我们以实际行动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在此,特倡议如下:

一、增强时代责任感,树立三种意识

作为21世纪中国的建设者,时代赋予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对我国资源缺乏的严峻形势,充分认识资源供给不足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制约因素,从有效开发和利用资源出发,崇尚节俭、适度消费的理念,牢固树立资源危机意识、勤俭节约意识和节约资源人人有责意识。

二、节约资源,从身边作起,从一点一滴作起

建设节约型社会离不开每一位公民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努力实践,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社会环境的净化需要从我作起,从身边作起,从一点一滴作起。请“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粒米、节约一分钱、节约一寸土”,倡导使用循环用水、节能产品和再生材料,倡导俭朴的生活方式和适度消费,推广办公电子化和资源变废为宝。

三、积极实践,为建设节约型机关、校园和研究院所建言献策

从建设节约型社会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战略高度,结合各自工作岗位实际出发,w围绕本单位在资源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建设节约型机关、校园和院所的意见和建议。广大青年科技人员要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投身节约型技术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创新和改革,真正形成人尽其才、地尽其利、时尽其效的节约型社会。同时,节约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用我们青年率先垂范,广大青年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和感染学生,树立以勤俭节约为荣的风尚,培养勤俭节约的

节约禁止浪费的心得体会怎么写 制止浪费,厉行节约心得体会(6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好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