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中的职工心得体会范文 风雨中的感动作文600字(9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主题风雨中的职工心得体会范文一
1、口占
(1)不打草稿,口头述说出来:~电文。
(2)指即兴作诗词,不打草稿,随口吟诵出来:~一绝。
“口占”表明,这首诗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不是刻意为之的,而是情感的沉淀和文学的素养聚合在一起产生的一种“裂变”,一种“反应”。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场景、特定的倾述对象、特定的心情,这些要素汇流在作者的笔下,由此一挥而就,成就了不朽篇章。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以“口占”为题的诗,很少采用现代诗的形式,下面非常有名的两首,都是以古典诗歌的形式出现的。
口占一绝:李大钊
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1916年春,日本,李大钊先生送挚友幼衡回国所作。)
被逮口占:汪精卫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 1910年3月31日,汪精卫和同盟会同志刺杀摄政王载沣事败被捕,清法庭判汪精卫“大逆不道,立即处斩”。汪精卫在狱中写下此诗,表明他革命的决心。这首“口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汪精卫,一个烈士,一个革命者,所以,人是很复杂的。)
2、萧红是谁?
(1)萧红,民国时期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萧红一生命运极为悲苦,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2)1942年1月22日,萧红在香港的一家法国医院去世(1月12日日军占领香港 ),时年31岁。1月24日,萧红遗体在跑马地背后日本火葬场火化后,葬于浅水湾。
(3)展现一组萧红的老照片。
(4)推荐两部电影:
①电影《萧红》(20__年3月上映)为纪念萧红诞辰百年拍摄,霍建起执导,宋佳主演。故事讲述了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女作家萧红凄美的爱情和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 ...
本片主演宋佳因主演萧红一角先后在金鸡奖、中美电影节、温哥华华语电影节中共三次获得影后桂冠。
②电影《黄金时代》剧情介绍:
上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的中国,那是一个民气十足、海阔天空的时代,一群年轻人经历了一段放任自流的时光,自由地追求梦想与爱情,有人在流离中刻骨求爱,有人在抗争中企盼家国未来……萧红(汤唯主演),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一路流亡,从北方到南方,从哈尔滨到香港,一边躲避战乱,一边经历着令人唏嘘又痛彻心扉的爱情与人生。对生的坚强对死的挣扎在她笔下穿透纸背,她的人生亦是如此。
20__年4月19日,第3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许鞍华执导的萧红传记片《黄金时代》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美术执导、最佳服装造型设计五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
《萧红墓碑口占》赏析(教学设计)
3、萧红的墓在哪里?
(1)1942年1月22日,萧红病殁香港法国医院,遵照她的遗愿:身后要能看到大海。在萧红去世后的第四天,端木先生带着笔、墨和装有萧红骨灰的一只花瓶来到浅水湾的一个山坡上,他把骨灰瓶深葬之后,亲笔题写了“萧红之墓”的木牌立于坟前。
(2)1957年8月15日,中国作家协会广州分会将萧红骨灰从香港迁到广州银河公墓,重新安葬。
(戴望舒先生写这首诗的时候,他去探望的当然是位于香港浅水湾的山坡上的萧红墓。)
二、关于作者
1、戴望舒简介
戴望舒,1905年11月15日出生于杭州,祖籍南京。1950年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安葬于北京西山脚下的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墓碑上有茅盾亲笔书写的“诗人戴望舒之墓”
戴望舒能在文学史上留名最大的原因是他所创作的优秀诗歌,他本人在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因为其风格独特的诗作被人称为现代诗派“诗坛领袖”。
1927年,他的诗《雨巷》显示了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趋向,而1929年所创作的《我底记忆》则成为现代诗派的起点。
主题风雨中的职工心得体会范文二
泪水划过永恒是美的瞬间。
在永恒的岁月里,我曾流泪,也曾欢笑,在泪水的背后有多少的酸甜,更创造了美的瞬间。
流星划过星空是美的瞬间。
在无情的岁月里,有多少颗星在心中闪烁,有多少的泪水划过心间,在星空下划过的流星给予人幸福与希望,是我们无限的期盼,流星划过,有多少人举起双手,闭上双眼,静静地许愿着,一颗颗流星的划过创造了许多美的瞬间。
欢笑走过嘴角是美的瞬间。
有多少的欢笑从我嘴角走过,但无能为力的我,只能在心中叹息着,有欢笑的日子里,我曾多么地欢乐,我曾多么感动。但它走了,悄悄地走了,风雨后总会有阳光,我也相信泪水过后欢笑一定会走来,一个个微笑创造了一个个美的瞬间。
在花季里不知还有多少美的瞬间,不知还有多少等待的美。
主题风雨中的职工心得体会范文三
盛夏的午后,落了一场雨。一篇文字,和着风声雨声,带着它独有的宁静走进了我的视线。
《在高山草场,我听见了寂静》是这篇散文的标题。散文共分三个章节:一、狭长的山谷,满是金色的向日葵。二、在高山草场,我听见了寂静。三、我祈祷,珍视这块处女地。
你用从心灵长河里流淌出来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幽寂旷远的景致。第一章节是一幅斑斓无比的画卷。在这幅画卷里,金色的向日葵是唯一的主角。在你的描画里,我们完成了一次美妙的视觉盛宴;第二章节是需要用心去聆听的,走进文字的同时也如同走进了你丰盈的内心世界,和你一起站在高山上看碧碧的草场,听你所听到的那一片寂静;第三章节是整篇散文主题思想的延伸,也是你内心储存已久的一种美好的希翼。我想,这份希翼会在我们共同的祈祷中实现。
写作,是心灵对外部世界物象的重构,是从虚中化出实来的创造性建树,也是积淀已久、蕴含丰富的文化碎片以及艺术形式熔铸构形的孕育诞生的过程。
此篇散文行笔优美大气,感情饱满,内涵深刻。你用文学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经过你心灵大熔炉的铸炼,诞生了这篇散文。文中始终有一个主题,如同一根长长的丝线凝合、贯穿着整篇文字。让读过的我们能从你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远方的那一片寂静,是的,此刻,这片寂静正穿越时间和空间,让我们看到了那心灵深处的一缕微光。
这篇散文,最初吸引我的应该是这个标题。我对文章的标题一向看得很重,对于散文来说,标题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它不仅仅是文章的灵魂,还是一种境界的体现,并且能够使读者在阅读时始终和你要表达的主题串接在一起。
这个标题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在这11个字里我读到了一种意境。寂静只是一种萌生于内心的感觉而已,在遥遥的高山,深深的草场,听见一种寂静,这需要有一颗宁静的心,空灵的魂,去遥想,去感觉,去思考……
金灿灿的向日葵,是我所看到的第一幅美好的画面。那是一种娇贵的金黄,是浸润了太阳满满的宠爱。美丽、干净的笑脸,忠贞不移地仰视着热情四射的恋人。混沌天地间,传扬着一种爱的精髓,那就是,生死相随,坚贞不移。
“狭长的山谷,满是金色的向日葵……”你所描述的向日葵,盛开在狭长的山谷里,满地的金色,向世界展示着它那强大的生命力。它令我想起《红粉世家》里的唯美场景:满地的向日葵,两个相爱的人儿手牵手,平躺在一地的向日葵里,耳边只有风声穿过,所有喧嚣也将在这一瞬间烟消云散,这个世界多么美好,这一簇簇的向日葵,预示着新生或者是希望……
“我们拒绝阳光的温度,却奢望向日葵那样的痴情……”读到这段文字里,几乎令我有种惊艳的感觉。这种感觉来自你的思想、心境糅合着一种向往,在文字里很美妙地体现出来。我的理解是:拒绝阳光的温度,因为它太过于热烈;奢望着向日葵那样的痴情,因为它是一种永远的渴望。那是一颗金黄的心,仰着始终微笑的脸庞,执着地追寻着心上人的目光。在碧空之下,等待成某一种相聚的姿势,黄黄圆圆是一轮燃烧的盼望,虽然也会凋零、虽然难免老去,然,它所焕发出来的浓浓生命气息像火焰烈烈燃烧,散发出逼人的光芒。
熟悉不少关于向日葵的传说,最喜欢的是古希腊神话中的那个美丽却忧伤的故事:相传有个美丽的水泽仙女叫克丽泰,她爱上了高大英俊的太阳神阿波罗。看着自己爱慕的人驾着金碧辉煌的太阳车从天空中驶过,克丽泰多么希望他能明白自己的爱,可是高傲的太阳神却不正视她一眼。被爱灼伤的克丽泰无法舍
风雨中的职工心得体会范文 风雨中的感动作文600字(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