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心得体会实用 孔子思想心得体会(四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孔子论心得体会实用一
2.启户(礼仪缓缓将双门打开至平)
3.请祭官入场 (祭官走至门外时,原站至门外的两位礼仪1.2引导领导abc、祭官1.2.3入场。祭官1.2.3站至祭台右侧,领导abc站至祭台左侧,主持人之后。礼仪1、2引导完毕站至盥洗处)
4.参礼人整肃衣冠 就位 为孔子雕像揭幕
5.请原山西省督学、原平定一中校长晋如祥先生宣布祭礼开始(宣读:“辛卯年纪念孔子诞辰2562年祭祀大典现在开始”)
6.请平定一中工会主席孟旭明先生致辞
7.行初献礼
请xx县政府副县长李君先生出列
至盥洗处 (主祭官@1 走至盥洗处洗手擦手 左转站定 )
至先师香案前(主祭官@1 走在香案前;献香礼仪4走至香案旁)
上香(献香礼仪4 献香;主祭官@1 接香插香;礼仪4归位)
行揖拜礼 拜 起(主祭官@1 行揖礼 )
献帛(主祭官@1走至祭桌前,献帛礼仪6献帛;主祭官@1接帛,献帛)
行揖拜礼 拜 起(主祭官@1 行揖礼)
献爵 (献爵礼仪3 献爵;主祭官@1 接爵,献爵)
行揖拜礼 拜 起(主祭官@1 行揖礼)
复位(主祭官@1 归位)
8.献祭文
请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xx市冠盛教育培训中心董事长王世茂先生宣读祭文
(礼仪5献祭文,读祭文嘉宾a出场,接文,行拜礼,读祭文)
献祭文(读祭文嘉宾a 行拜礼 献文)
请复位(读祭文嘉宾a 行拜礼 归位)
9.举亚献
请xx县教育局局长郝建平先生出列(祭官@2 出列)
至盥洗处(祭官@2 至盥洗处 洗手擦手 左转站定 )
至先师香案前(祭官@2 走在香案前;献香礼仪4走至香案旁)
上香(献香礼仪4 献香;祭官@2 接香 插香;礼仪4归位)
行揖拜礼 拜 起(祭官@2 行揖礼)
献爵 (祭官@2 由祭桌走至香案前,献爵礼仪3 献爵;祭官@2 接爵,献爵)
行揖拜礼 拜 起(祭官@2 行揖礼)
复位(祭官@2 归位)
10.全体师生齐颂《孔子赞》 起 (师生颂读……)
11.行终献礼
请平定一中党支部书记、校长李华峰先生出列(祭官@3 出列)
至盥洗处(祭官@3 至盥洗处 洗手擦手 左转站定)
至先师香案前(祭官@3 走在香案前;献香礼仪4走至香案旁)
上香(献香礼仪4 献香;祭官@3 接香 插香;礼仪4归位)
行揖拜礼 拜 起(祭官@3 行揖礼)
献爵 (祭官@3 由祭桌走至香案前;献爵礼仪3 献爵,祭官@3接爵,献爵)
行揖拜礼 拜 起(祭官@3 行揖礼)
复位(祭官@3 归位)
12.唱校歌
13.全体师生向大成至圣先师行五拜礼(全体行拜礼 五次)
一拜自强不息 拜 起
二拜厚德载物 拜 起
三拜精忠报国 拜 起
四拜孝亲尊师 拜 起
五拜共祝大同 拜 起
14.礼成 仪式到此结束
推荐孔子论心得体会实用二
尊敬的孔子爷爷:
你好!
请接受晚生的一拜。为了表达我对您的崇敬,特此冒昧的给您写封信。虽然您我相隔一条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但您的谆谆教诲一直谨记在我们的心田,时时提醒我。记一次考试,我对自己的这次考试充满信心。
我在前一天晚上没复习,试卷一下来,我三下五除二就把它解决了,可成绩一下来,却很糟糕,红叉叉几乎爬满了整张卷子。我当时非常的恨自己,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我本以为会被老师霹头盖脸的骂一顿,可老师跟我提起了“温故而知新”,并叫我好好学习。听到老师讲您的著作《论语》,内心别提多高兴了。
不瞒您说,我这个人缺点挺多。犯错误时,总得连累好几个人陪我挨罚、挨排骂、叫家长,后来爸爸告诉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告诉我:人应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记得有一段时间我的成绩直线下降,成绩滑落的可以让人大跌眼镜,老师家长一直给我做思想教育,可是怎么用心都学不下去,坚持不下去。那天晚上妈妈敲我房门,进来送了一杯水,并且说了一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悄悄地走了,听了这句话我恢复了以前的我,把自己的功课又补了上来。孔子爷爷您的《论语》我并不是全看过,但是我对你的敬仰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因为您的成就对我们后人有了巨大的帮助,您的治理名言,我们时时记在心中。虽然,我们无法见面,从早到晚可以用心灵沟通,虽然我们无法在一起说话,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论语》来见证您的伟大成熟。
在此,我感谢您,是您在我的成长道路上留下了一道绚丽的彩虹,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您所著的《论语》将是我人生中最好的伙伴。
此致
敬礼
推荐孔子论心得体会实用三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13、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6、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17、礼之用,和为贵。《论语》--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18、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孔子 《论语》
19、 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 《论语》
2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丘 《论语·卫灵公》
21、 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
22、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 子 《论语 》
2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论语》
24、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 《论语》
25、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26、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丘 《论语》
27、 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 ——孔子
28、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 《论语》
29、 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 《论语》
30、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子 《论语》
3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 《论语》
32、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孔丘
3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 《论语·里仁》
34、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 《 论语》
35、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 《论语》
36、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孔子 《论语》
37、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 《论语》
38、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
39、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孔丘
40、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 《论语》
41、 知耻近乎勇。 ——孔子
42、 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 《论语》
43、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丘 《论语》
44、 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 《论语》
45、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 《论语》
中国的历史就是孔子思想的影响史。《四书五经》成了学校的教科书,我们都应该熟记,下面是一些关于孔子的小故事,孔子和他的弟子,和他的家人,友人,孔子的思想,孔子的佳话向来不断被传扬,这些故事既能增长知识也是很好的写作素材。
1、孔子到庙堂参观,看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皿,守庙的人说是宥坐之器。孔子说:“我听说宥坐之器,虚则欹(倾斜),中则正,满则覆。明君常将它放在自己的座右。”孔子让弟子注水,果然如此。孔子叹道: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弟子问:“敢问有保持满而不覆的办法吗?”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2、晏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政治家,为孔子所敬重。一天,晏婴的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离婚,车夫不解,其妻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经过门口,晏婴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那么朴实无华、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意气扬扬、傲气冲天,你这样没有出息,所以我要离婚。车夫听了这番话,就谦虚谨慎、发奋图强。晏婴知道后,也努力培养他,后来车夫官拜大夫。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礼,别人也越尊重他,从而能做到全始全终,所以孔子由衷地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3、孔子弟子公孙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冉求认为太少,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是君子的态度。
4、孔子说,可以和他人说的事但不说,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说的事,却和他说了,这是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在乡里间,貌温恭谦,表现得像个不善言辞的人;当他在祭祀宗庙和议论朝政时很善于明辨,对答如流;与上大夫谈话时,中正而有诤辩,敢于说实话;与下大夫交谈时,侃侃而谈,和气而又欢乐;君视朝时,恭恭敬敬,但又威仪中适,不张不弛。根据人的性格特征和场合说话,这需要仁德、智慧和勇气。
5、孔子离开曹国到宋国后,就和弟子们在大树下练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趔想要杀掉孔子,就把大树给砍了。有位弟子催促孔子说:“咱们快点走吧。”孔子
孔子论心得体会实用 孔子思想心得体会(四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