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摘要党章心得体会范文(八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于摘要党章心得体会范文一
摘要也就是内容提要,是论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建立在对论文进行总结的基础之上,用简单,明确,易懂,精辟的语言对全文内容加以概括,留主干去枝叶,提取论文的主要信息。作者的观点,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成果,独到的见解,这些都应该在摘要中体现出来。
为了便于索引与查找,易于收录到大型资料库中并为他人提供信息,论文摘要应以第三人称写作,应是一篇具有独立性的短文。
1、摘要的字数
摘要字数要求在300~400字之间。
2、摘要的基本规范
(1)应以第三人称写作。摘要是完整的短文,具有独立性,可以单独使用。即使不看论文全文的内容,仍然可以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新观点和想法以及论文所要实现的目的,采取的方法,研究的结果与结论。
(2)叙述完整,突出逻辑性,短文结构要合理。
(3)文字简明扼要,不容赘言,采用直接表述的方法,不使用不必要的文学修饰,做到用最少的文字提供最大的信息量。
(4)摘要中不使用特殊字符,图表以及由特殊字符组成的数学表达式,不能列举例证。
3、摘要的内容构成要素
目的,方法,对象和结论称为摘要的四要素。
(1)目的:毕业论文研究的范围,目的,重要性。
(2)方法:毕业论文的使用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成果:陈述毕业论文研究成果。
(4)结论: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所得出的重要结论及主要观点(简写),
(论文题目:个人所得税流失问题的探讨)
自1993年统一个人所得税以来,个人所得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收入的增加成为我国目前增长速度最快的税种。
但同时个人所得税也是我国税收流失比较严重的税种之一,因此对个人所得税税收流失机理的探讨,流失规模的测算显得尤为重要。
运用数量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黑龙江省为例初步测算个人所得税流失的规模,证明税收流失的严重性,解释个人所得税流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税收制度的不完善,
税收法制建设滞后而造成的收入分配机制扭曲,加之信用制度缺失,传统文化的惯性等诸多原因加剧了税收流失的规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提出尽快出台税收基本法,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及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对策建议。
对于摘要党章心得体会范文二
时态发挥着传达信息的作用。
通过时态的选择和在同一篇论文摘要中不同时态的搭配使用,译者可以很便捷地表达出各个研究行为间的时间先后次序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与联系。
然而。
在许多论文摘要翻译中存在着时态运用不当的问题,这样会严重影响读者对论文的理解也会降低科技论文的水平。
科技论文摘要的英译常选用的时态有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
这三种时态适用于以下的不同情况:
1)一般现在时用来叙述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研究结果等,通常表示现在存在的状态、客观事实或普遍真理。
2)一般过去时则往往用来说明过去尤其是论文撰写之前某一时间的发现、研究过程或最终试验结果。
此时态用来表示过去某一时间内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3)现在完成时用来介绍已经完成的研究和试验,并强调其对现在的影响。
此时态将过去时间发生的事情与现在的情况联系起来,强调过去对现在的影响和作用。
the result has been proved that
对于摘要党章心得体会范文三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革新,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经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和生活带去了较大的好处,逐渐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便利了各种社会形势,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但是科学技术也让社会环境受到了影响,各种科学技术的出现让环境面临着灾难,从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本文中,笔者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环境带去的影响做了相关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以科学技术改善环境,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科学技术;发展;环境;影响
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给社会生活带去了便利,但同时也给环境带去了不利影响,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员,有义务去保护环境,实现生态平衡。一方面,科学技术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改善了交通、通信等等的方式,促进了整个社会向着高科技化方向发展;另外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兴起也让社会环境受到了影响,导致了部分地区出现生态不平衡,动植物濒临灭绝的现象,这些现象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出现,因此,这就需要人类合理的利用科学技术,同时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于整个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以此来起到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活的作用。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新的发展时期,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和创造的第一生产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已经成为了经济的驱动力,各个国家也在不断的推进科技创新,以科学技术来推动整个国家经济的进步。在我国也是如此,难以离开科学技术的支持,我国在大力支持发展科学技术,并且也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号召,以此来推动我国经济的进步。在现代社会中,社会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科技已经永存在人类的生活和工作中,人类也需要利用科技来生存和发展。所以,科学技术作为整个社会的第一生产力,对于经济、政治、人文、环境等等都有着一定的有利影响。
2、科技发展改善人类生态环境
科学技术不仅仅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合理的利用科学技术可以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因此,对于整个社会都是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我国合理的利用科学技术对一些稀缺资源进行开发,增加了我国的可用资源,实现资源的多样化,满足我国经济对于资源的利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也受到了影响,而科学技术就利用较好的科技去改善生态环境,例如在空气污染方面,相关的部门就利用科学技术去改善环境中二氧化碳和尘埃含量;在工业污染较重的地区,也利用科学技术去改善环境和污水等等方面,让人类生活在干净的地球环境中。气候的变化、资源的稀缺浪费等等问题的出现都有利用科学技术去进行改善,利用科学技术可以让人类减少对大自然的索取,从科技方面去探索新的资源,改善整个社会的需求所向,实现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
对于任何事物的兴起和发展都对整个社会起着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对于科学技术也是如此,科学技术的利用虽然给社会经济和环境带去了有利的影响,但是同时也给整个社会的生态环境带去了不利影响。人类过分的利用科学技术去开采地球环境,导致了生态失衡,最终受到影响的还是人类自身,在使用科学技术的时候,的确有给人类带去了好处,但是大多数人都只是看到了好的一面,科学技术对环境的开发给社会带去的破坏远远比人类想象的要多得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使用,科学技术带给整个社会的危害将会大于好处,科学技术所产生的破坏性也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越来越明显。例如,在农业上使用科学技术,在短时间内的确增加了农产量,让整个社会的人类得以生存,但是从长期上来看,对农产品所使用的农药、化肥等农业科技会让水质、土壤受到影响,而且过于使用农药去杀害害虫的时候也让益虫的生产受到了危害。随着对社会的征服力度增强,对于自身生命的追求欲望也更加强烈,因此,许多的医学院开始利用科学技术研制医药品,以此来保证人类的生命健康,而过于的采用这些技术最终导致了人口加剧增加,人口的增加只会导致人类对社会的需求也将增加,最终就会去对环境采取更加强烈的开采和索取,影响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对于环境的不利影响在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的展现出来,全球变暖、动植物灭绝、核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等等这些都是与人类过分的使用科学技术有关系。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需要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于整个社会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如果人类过分的使用科学技术只会导致环境遭受破坏,最终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地球环境与人类是一个整体,人类需要利用科学技术去改善环境问题,而不是利用科学技术去制造更得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的必由之路。
[1]何秋洁。科学技术对环境影响的必然性及对策思考[j]。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3)
[2]王振军。关于科学技术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其解决方法[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03)
[3]王凤珍,熊岳平。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环境危机的凸现[j]。齐鲁学刊。2007(03)
对于摘要党章心得体会范文四
论文英文摘要写作注意事项
2012-10-07 12:09:17
论文英文摘要写作注意事项
论文摘要,作为一篇论文的精髓,对一篇文章的意义非常重大,但是国内很多人在这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论文的质量。希望能够通过分享这篇文章对广大学生带来相应的帮助。由于文章是很久以前的,已经无法找到出处,请作者谅解。
论文摘要的时态基本上有两种 : 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由于学术论文写作通常采用一般现在时, 摘要也多用一般现在时。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部分多用一般现在时 , 背景介绍常采用一般过去时。一般现在时用于描述研究目的和范围、研究内容、结果和结论 ;一般过去时用于描述论文撰写前作者已做的工作, 也可用于表示转述已发表文献的报导、讨论和研究内容。
语态与人称
主张多采用被动语态。因为使用被动语态不仅可以省略施动者 , 避免出现“we ”表示式 , 而且还可以使需强调的事物做主语而突出了它们的地位,有利于说明事实。英文摘要往往采用第三人称的被动语态 , 可以避免提及有关执行者, 使行文显得客观。同时, 被动语态句子在结构上有较大的调节余地, 有利于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段, 扩展名词短语, 扩大句子信息量。但有时采用主动语态比用被动语态在结构上更简练, 表达更
英文摘要的翻译
英文摘要应直接用英文写, 这样能按英文思维方式更直接、准确地表达原文。但是, 这对一些作者尚有难度。在翻译过程中, 要避免按中文字面意义逐字翻译, 应从语篇层次把握原文, 选择恰当的翻译单位。刘士聪认为, 在翻译过程中, 分析和转换是一个难以截然分开的思维过程, 以主述位作翻译单位 , 一方面是注意到了它本身的形式特点, 另一方面也注意到了它在语篇中的衔接功能 , 可以把对原文的分析和转换统一起来。
英文摘要的写作
根据《ei》的要求 , 一篇较好的英文摘要应较好地回答以下 4 个方面的问题:1) what you want to do(目的),2)how you did it (方法) ,3) what result didi you get and what conclusions can you draw ( 结果和结论 ); 4) what is original in your paper ( 创新独到之处 ) 。
在开头交待论文的目的时 , 英文摘要的首句不要重复题名或题名的一部分 , 同时摘要中要尽量少谈或不谈背景信息。在介绍方法、结果和结论时 , 忌泛泛而谈 , 空洞无物。在写作时 , 要尽可能明确地把论文的创新、独到之处交待出来。关于英文摘要的文法《ei》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 :
1) 尽量用短句 ; 2) 用主动语态而不用被动语态 ; 3) 要尽量简洁 , 去掉一切并不增进对摘要理解的多余字句 ; 4) 介绍过去所做的工作时用过去时态 , 介绍结果和结论时则用现在时态。 (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范围———常用现在时 ; (2) 研究的方法、手段或步骤———常用过去时、现在时或现在完成时 ; (3) 研究的结果———常用过去时 ; (4) 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常用现在时或情态助动词。现以下篇英文摘要为例进行分析和说明。
标点符号
科技期刊英文摘要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问题很普遍 , 主要原因是作者沿用汉语标点符号的习惯。这类问题在文稿、报告中不明显 , 但正式印刷出来后非常抢眼。所以 , 在组织英文摘要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
(1) 英文标点符号中除了破折号长度占 2 个英文字符外, 其他均只占1个英文字符 ( 大致半个汉字 ) 。中、英文的逗号、分号、冒号等乍看起来完全一样 , 但实际上也是不一样的。排英文摘要时应转换到英文状态下操作 , 避免英文中出现全角标点 , 例如“ darwins theory of natural selection ” ( 应该是“ darwins theory of natural selection ” ) 等 , 影响版面的美观。
(2) 英文标点符号中没有“《》”、“、”和“~”。英文中书名一般用斜体表示 , 该用顿号时用逗号 , 表示数字范围则用半字线“” ( 占 1 个英文字符 ), 而汉语中相应符号的长度分别比其长 1 倍 : “——” ( 长度占 2 个汉字 ) 、“—” ( 占 1 个汉字 ) 和“”和连字符“ - ”前后均不空格 ; 英文引号和括号外面前后均空格 , 里面前后均不空格。
(6) 带缩略号的缩略语位于句末时 , 可省略一个黑点 , 但省略号位于句末时 , 句点不能省略。
(7) 可用若干个带连字符的词修饰同一个名词 , 例如“ the second-, third-or forth-class mails ”( 二、三、四级邮件 ), “ three- and four- syllable words ” ( 三音节和四音节词 ), 不能写作“ three-four-syllable words ”。例 :blackmur writes, “mr. eliots poetry is not devotional in any sense of which we have been speaking.。. ” 例 :dashes, parentheses, commas—all are used to set off parenthetical matter(see also page111)。
数字表示
目前科技期刊英文摘要中的数字表示很随便。在英文中用到数字时是用文字
(one,two,three,。.。) 还是阿拉伯数字 (1,2,3,---) 表示 , 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 这就像在中文科技文稿中用汉字还是用阿拉伯数字有一定的规则一样。一般说来 ,1 位数 (1 至 9) 通常用文字表示 , 多位数 ( ≥ 10) 则趋向于使用阿拉伯数字 , 也遵循易读、易写、前后一致的原则。有统计意义的、与单位符号及数字符号一起的数字 , 一般都用阿拉伯数字。
在编写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 表示概数时 , 只能使用英文数字 :about five hundreds ( 约 500), approximately forty thousands( 近 4 万 ) 。
(2) 阿拉伯数字不宜出现在句子的开头。例如“ six percent students voted. ” (6% 的学生投了票 ) 不宜为“ 6 percent students voted. ”。这种情况下最好改写句子 , 避免用数字开头 , 例如“ fifteen new products are set for release in the next year. ” ( 有 15 种新产品决定在明年推出 ) 可改写为 : “ the company decides to release 15 new products in the next year. ” ( 公司决定明年推出 15 种新产品 ) 。
(3) 2 项数字相连时 , 其中一个用文字 , 另一个用数字 , 具体看哪一种方式简短 : “ 36 fifty-watt amplifiers ”或“ thirty-six 50 watt amplifiers ” (36 个 50w 的放大器 ) 。
(4)4 位以上的数字最好每隔 3 位用 1/4 的空格分开。目前许多书刊上仍用逗号作分隔符。鉴于有些国家用逗号表示小数点 , 为避免引起混淆 , 国际标准化组织建议科技书刊中用空格来分隔数字。这种做法已开始为人们所接受。例如 ,us $ 23000, 9600000km 2; 在科技书刊中推荐采用 a × 10n 的形式。
(5) 由于在英、美等国 billion, trillion 及 quadrillion 所代表的数目不一致 , 科技文稿中应避免使用 , 例如“ 12.5 亿人口”最好表示为“ apopulationof1.25 × 109 ” 。
英文摘要正文的写作模式
英文摘要语篇结构固定 , 内容完整。英文摘要的篇章结构通常涉及主题句、拓展句和结论句三部分 , 涵盖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范围 , 研究的方法、手段或步骤 , 研究的结果 , 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或建议四个方面。由于摘要字数有限 ( 英文摘要一般不超过 250 个词 ), 所以研究的背景、目的和范围有时候可省略 , 写作的重点放在后三个方面。 1. 主题句的常用句型或表达方法主题句多用于介绍论文涉及的研究课题和领域 , 提供研究背景信息或陈述研究目的 , 其常见的句型或表达方法如下 :
(1) previous reaearch has shown that.。.; (2) it has been shown that.。.;
(3) the principle of 。.。is outlined;
(4) the apparatus for 。.。is described;
(5) automation of.。.is examined;
(6)an account of.。.is given;
(7)the use of 。.。 is addressed;
(8)the mechanism of 。.。 is examined;
(9) the dependence of 。.。 was established;
(10) an analysis of 。.。 was carried out;
(11)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was to 。.。;
(12) the aim of our research is was to.。.; (13)the objective of this investigation is was to 。.。;
(14)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15) this paper is to.。.; (16) the author(s) made this study inorder to find out discover reveal obtain demonstrate test.。.;
(17) with the aim of.。.; (18)this paper deals with.。.;
(19) based on 。.。 is described discussed presented analyzed dealt with in this paper
(20)in this paper 。.。 is discussed explored an analyzed
2、 拓展句的常用句型或表达方法拓展句承接主题句 , 通常处于摘要正文的中间 , 多描述研究的方法、手段、过程、步骤或结果拓展句常见句型或表达方法如下
(1) the method of 。.。 was used to 。.。;
(2) the experiment was to.。.; (3) the investigation has been conducter to 。.。;
(4) the data are derived by using.。.; (5)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obtained by 。.。;
(6) the test was conducter with 。.。;
(7) a relationship is observed between 。.。 and 。.。;
(8) a theoretical procedure is described for.。.;
(9) the method was based on.。.; (10)。.。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by using.。.
3、 结论句的常见句型或表达方法
结论句置于正文的最后 , 通常用于介绍主要研究成果 , 提出独到的见解或建议 , 陈述主要结论。结论句常用的句型或表达方法如下 :
(1)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 (2) the results indicate show that.。.; (3)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 (4)this study investigation research leads the author(s) to a conclusion that 。.。; (5)the research enables us to conclude that 。.。; (6) it is concluded that.。.; (7) the results agree with 。.。; (8) the test experiment shows that.。.。; (9) it is suggested that.。.; (10)these results will can be significant for 。.
对于摘要党章心得体会范文五
摘要在篇幅方面的限定,不同的学校和机构有不同的要求,通常中文摘要不超过300字,英文摘要不超过250个实词,中英文摘要应一致。
毕业论文摘要可适当增加篇幅。
(2)多向指导教师请教,并根据提供的意见及时修改,以期达到更高水平。
(3)摘要是完整的短文,具有独立性,可以单独使用。
即使不看论文全文的内容,仍然可以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新观点和想法、课题所要实现的目的、采取的方法、研究的结果与结论。
(4)叙述完整,突出逻辑性,短文结构要合理。
(5)要求文字简明扼要,不容赘言,提取重要内容,不含前言、背景等细节部分,去掉旧结论、原始数据,不加评论和注释。
采用直接表述的方法,删除不必要的文学修饰。
摘要中不应包括作者将来的计划以及与此课题无关的内容,做到用最少的文字提供最大的信息量。
(6)摘要中不使用特殊字符,也不使用图表和化学结构式,以及由特殊字符组成的数学表达式,不列举例证。
对于摘要党章心得体会范文六
英文题名
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noun phrase)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1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例如: the frequent bryophytes in the mountain helanshan(贺兰山习见苔藓植物);therm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absorption of heattreated wood(热处理木材的水分吸着热力学特性)。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题名一般不应是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况且陈述句不够精练和醒目,重点也不易突出。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可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例如:can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be realized without petroleum?(农业机械化能离开石油吗?)。
题名不应过长。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例如,美国医学会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杂志j natcancer inst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词;英国数学会要求题名不超过12个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总的原则是,题名应确切、简练、醒目,在能准确反映论文特定内容的前提下,题名词数越少越好。
同一篇论文,其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例如:工业湿蒸汽的直接热量计算,the direct measurement of heat transmitted wet steam。英文题名的直译中译文是“由湿蒸汽所传热量的直接计量”,与中文题名相比较,二者用词虽有差别,但内容上是一致的。
在早年,科技论文题名中的冠词用得较多,近些年有简化的趋势,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可不用。例如:the effect of groundwater quality on the wheat yield and quality.其中两处的冠词the 均可不用。
题名字母的大小写有以下3种格式。
全部字母大写。例如:optimal disposition of roller chain drive
每个词的首字母大写,但3个或4个字母以下的冠词、连词、介词全部小写。例如:the deformation and strength of concrete dams with defects
题名第1个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字母均小写。例如:topographic inversion of interval velocities.
目前b.格式用得最多,而c.格式的使用有增多的趋势。
已得到整个科技界或本行业科技人员公认的缩略词语,才可用于题名中,否则不要轻易使用。
作者与作者单位的英译
中国人名按汉语拼音拼写;其他非英语国家人名按作者自己提供的罗马字母拼法拼写。
单位名称要写全(由小到大),并附地址和邮政编码,确保联系方便。前段时间一些单位机构英译纷纷采取缩写,外人不知所云,结果造成混乱。fao,who,mit尽人皆知,而bfu是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恐怕只有“圈内”人知。另外,单位英译一定要采用本单位统一的译法(即本单位标准译法),切不可另起炉灶。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时态的运用也以简练为佳,常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少用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进行时态和其他复合时态基本不用。
用于说明研究目的、叙述研究内容、描述结果、得出结论、提出建议或讨论等。分别举例如下:this study(investigation) is (conducted, undertaken) to…the anatomy of secondary xylem(次生木质部) in stem of davidia involucrata (珙桐) and camptotheca acuminata (喜树) is compared. the result shows(reveals)…,it is found that…the conclusions are…the author suggests…。涉及到公认事实、自然规律、永恒真理等,当然也要用一般现在时。
用于叙述过去某一时刻(时段)的发现、某一研究过程(实验、观察、调查、医疗等过程)。例如:the heat pulse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study the stemstaflow (树干液流) of two main deciduous broadleaved tree species in july and august,1996.需要指出的是,用一般过去时描述的发现、现象,往往是尚不能确认为自然规律、永恒真理的,而只是当时如何如何;所描述的研究过程也明显带有过去时间的痕迹。
完成时少用,但不是不用。现在完成时把过去发生的或过去已完成的事情与现在联系起来,而过去完成时可用来表示过去某一时间以前已经完成的事情,或在一个过去事情完成之前就已完成的另一过去行为。例如:concrete has been studied for many years. man has not yet learned to store the solar energy.?
采用何种语态,既要考虑摘要的特点,又要满足表达的需要。一篇摘要很短,尽量不要随便混用,更不要在一个句子里混用。
现在主张摘要中谓语动词尽量采用主动语态的越来越多,因其有助于文字清晰、简洁及表达有力。the author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issue culture of poplar 比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issue culture of poplar are introduced systematically语感要强。必要时,the author systematically都可以去掉,而直接以introduces开头。
以前强调多用被动语态,理由是科技论文主要是说明事实经过,至于那件事是谁做的,无须一一证明。事实上,在指示性摘要中,为强调动作承受者,还是采用被动语态为好。即使在报道性摘要中,有些情况下被动者无关紧要,也必须用强调的事物做主语。例如:in this case, a greater accuracy in measuring distance might be obtained.?3) 英文摘要的人称。原来摘要的首句多用第三人称this paper…等开头,现在倾向于采用更简洁的被动语态或原形动词开头。例如:to describe…, to study…, to investigate…, to assess…,to determine…,the torrent classification model and the hazard zone mapping model are developed based on the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行文时最好不用第一人称,以方便文摘刊物的编辑刊用。
4) 注意事项。应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
主要是定冠词the易被漏用。the用于表示整个群体、分类、时间、地名以外的独一无二的事物、形容词最高级等较易掌握,用于特指时常被漏用。这里有个原则,即当我们用the时,听者或读者已经确知我们所指的是什么。例如:the author designed a new machine is operated with solar energy.?由于现在缩略语越来越多,要注意区分a和an,如an x ray.
避免用阿拉伯数字作首词,如:three hundred 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larvae are collected…中的 three hundred?不要写成300.?
一些名词单复数形式不易辨认,从而造成谓语形式出错。
因为,长句容易造成语义不清;但要避免单调和重复。科技期刊涉及专业多,英文更是不易掌握,各行各业甚至表达方式、遣词造句都有区别。如果有机会,要多与英语国家同行接触,多请他们改一些国人所撰写的摘要或论文,积累经验,摸索规律。如果缺少这样的机会,多看英文文献,也会有助于我们英文写作及水平的提高。
对于摘要党章心得体会范文七
中文摘要的写作要求:
1、摘要以主题概念不遗漏为原则,中文摘要字数为200—300字,英文摘要为100—150words。
2、用重要的事实开头,突出论文新的信息,即新立题、新方法、结论与结果的创新性等。
3、叙述要完整,清楚,简明扼要,逻辑性要强,结构完整,删去背景与过去的研究信息,不应包含作者将来的计划,杜绝文学性修饰与无用的叙述。
4、摘要中涉及他人的工作或研究成果的,尽量列出他们的名字。
5、不以数字开头,中英文必须对应。
举例:
题目:声带振动功能模式识别。
摘要:应用小波变换估计传导语音的谐波噪声比(具体方法),研究了不同发声方式、发音及声带病变对传导语音谐波噪声比的影响,
并与口腔语音的谐波噪声比进行了对比研究(具体对象),发现发不同元音时,传导语音谐波噪声比的变化范围是5bb,口腔语音谐波噪声比的变化范围为20db;不同发声方式的传导语音谐波噪声比的变化范围可达18db,口腔语音的变化范围为12db(具体结果)。
结果表明传导语音谐波噪声比能够更好地反映声带振动模式,是一种研究声带振动功能和模式及喉部疾病诊断的有效方法(具体结论)。
关键词:口腔语音;传导语音;谐波噪声比;小波变换。
对于摘要党章心得体会范文八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的商务谈判业务越来越多。谈判中双方都希望获得最大利益,从而发生利益间的冲突。如何成功的开展商务谈判?本文通过做好谈判的准备工作,掌握谈判的工作要领,恰当的运用谈判策略等技巧,使谈判的双方获得双赢。
关键词:商务谈判 要领 策略 双赢
绪 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世界各国的贸易日益频繁,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经济交往如火如荼,经济利益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各种商务往来以及为了寻求合作与支持,都离不开商务谈判,商务谈判越来越受到重视。商务谈判也随之进入社会各界,社会各层,社会各个角落,在现代社会各种活动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商务谈判已经不再是新名词,商务谈判的发展也蒸蒸日上,人们对商务谈判的研究也日趋透彻,通过不断探索和研究,人们对谈判也都有了许多成熟的观点、看法。本人谨以此篇论文表达对商务谈判的一些技巧的个人愚见。
一、商务谈判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谈判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大到国家会谈,小到个人切磋协商,谈判已经渗透到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之中,成为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交流沟通,达成共识不可或缺的工具。若想在谈判过程中旗开得胜并非易事,丰富的经验,鲜活的技巧当然必不可少。以往我认为谈判只要能说会道就可以了,自从这学期学了国际商务谈判,改变了以往在脑海中根深蒂固的观点,明白了人与人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联系,有联系就会有冲突,解决冲突的办法就是双方坐下来沟通、协商,也就是谈判。通过谈判,或者解决争议,或者促进双方的友好关系,或者满足各自的利益需要。谈判有大有小,有经济性质的,又有非经济性质的。而商务谈判,就是指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以经济利益为目的,就双方的商务往来关系进行的谈判。所以商务谈判至关重要,我觉得商务谈判是一门艺术,掌握谈判这门艺术确是企业经营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与手段,为了能够在商务谈判的过程中取得成功,人们对谈判的学习,探索,研究也趋之若鹜。
二、商务谈判的要领
谈判过程充满了变数和陷阱,谈判桌上风云变幻,波澜起伏,唯有准备充分,做到知己知彼,方能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加之稳中求变,方能胜券在握、稳操胜算古人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思想意义深远,我认为若能在谈判过程中做到“知己知彼”那么谈判就成功了一半,若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再做到“稳中求变”那么你就可以在谈判中游刃有余了至少也会达到双赢。孙武曰“知
己知彼,百战不殆”。一次成功的谈判,战前的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磨刀不误砍柴工,漫长的谈判需要更为漫长的准备工作,其中信息的收集是谈判前一项重要的工作,准确可靠的商务谈判信息是谈判能否成功的可靠保证,是确定谈判目的的基础。很多谈判代表常常输在起跑线上,却浑然不知。唯有准确把握政治法律信息、市场信息、科技信息、金融信息、对手及其所代表利益团体信息,最大限度的掌握有效资讯,仔细分析对方的优点与劣势,真正做到“知彼”才是成功谈判的有利保障。“知彼”的真正意义在于深入了解对方的劣势,并在谈判的过程中将其放大,用以打击对手的自信心或者抵消他的优势。“打击”是贯穿整个谈判过程的,通常情况下,要运用语言魅力、个人风度甚至是一个眼神。“知彼”固然重要,然而“知己”这个重要环节同样不可忽略。古人云:“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倘若一个谈判者尚不能对自身有一个准确的了解,或者谈判对手对你的了解比你对自身的了解更精准,这将会导致你在谈判过程中处于被动的位置,又如何有效地维护自身所代表的组织的权益呢?因此,谈判者应该准确了解自身的优劣势,合理提炼自身优势,并在谈判过程中充分展现,尽可能让这些优势闪光,从而掩盖自身的劣势为自己赢得主动权。
商务谈判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知己”就是要正确地了解我方的谈判实力、谈判能力和一切对谈判有利或不利的客观要素,以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知彼”就是要了解对方的实力、谈判目的、需要、谈判策略、谈判风格和谈判人员的特点以及与谈判相关的对手的一切情况。在商务谈判中,谁能在谈判信息上拥有优势,能够真正做到“知己知彼”。
三、谈判的策略
在商务谈判过程中,能够知道对方的真正需要和他们的谈判利益界限,谁就有可能制定正确的谈判战略,掌握谈判的主动权。中美知识产权谈判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谈判中,当美方代表开口说:“我是在跟小偷谈判时,时任国务了院副的吴仪寸步不让地回应:“我是在跟强盗谈判,看看你们的博物馆有多少东西是从中国抢来的”,美国代表哑口无言,使中方在中美知识产权谈判中一直掌握主动权。
在谈判桌上掌握了主动权之后,若能“稳中求变”那么成功便势在必得。怎样
拿捏好“稳”,我认为应包括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稳住原则;既要坚持原则,又要保持灵活性;对关系己方的根本利益的原则问题寸步不让,但又不能过于粗蛮,要以不卑不亢的态度,从实际出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争取对方的理解和接受,争取缩小差距达成解决问题的一致意见,对于某些非原则性的问题,则可以在不损害己方根本利益的前提下,考虑到各自的保留点和底线必要时做出让步。在整个谈判过程中,应努力做到有理、有利、有节,以理服人。即使遇到重大分歧,几乎无法协调一致,宁可终止谈判,也不能违背原则。当事人应把眼光放远些,相互谅解,生意不成友谊在,稳住“关系”才是求得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二、稳住目标;只有明确各自的利益所在谈判才有明确的目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在谈判开始后尽快确定双方的利益,明确潜在的和隐藏的利益,然后明确目标。当然,谈判一般存在多个目标,这就有必要考虑谈判目标的优先顺序,根据重要性加以排序,确定是否所有的目标都要达到,哪些目标可以舍弃,哪些目标可以争取达到,而哪些又是必须到达的。与此同时,还得考虑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总之,在实际谈判过程中,必须稳住万万不能降低要求的目标,稳住根本利益,稳住长远目标。
四、谈判的原则
我们知道,谈判桌上,风云变幻,波澜起伏,变数和陷阱太多,只“稳”是不能取胜的,关键还得有灵活性,要稳中求变。商务谈判过程中普遍存在谈判双方不可避免的利害冲突。如何解决这些冲突和矛盾,正是谈判人员所承担的任务,这就要求谈判者必须要注重商务谈判中高度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灵活性便是我所谓的“求变”,我想每个议题都有它的弹性所在,也就是双方利益的伸缩度并非定死在一点,不可变动。也正是如此,在兼顾对方利益的前提下,都想千方百计的为自己多争取一点利益,这是自然的,也是正当的,这也就要求谈判者懂得如何灵活变通谈判策略和技巧。在实际谈判过程中,光“伸”是不行的,还得“缩”,有舍才有得嘛。“缩”是为了更好的“伸”,以退为进。
总而言之,我认为在商务谈判这场战争中,若能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稳中求变”,那么他必然会取得成功。当然,要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稳中求变并非那么容易,谈判者必须如履薄冰,谨慎拿捏。
参考资料:
[1]王晓,《现代商务谈判》,[m],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x月第一版;
[2]潘肖珏、谢承志,《商务谈判与沟通技巧》,[m],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年x月第二版;
[3]张明禄、曾国安,《商务谈判与推销》,[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xx年x月第三版;
[4]周海涛,《商务谈判成功技巧》,中国纺织出版社,20xx年x月第一版;
[5]刘文广,《商务谈判》,北京出版社,20xx年x月第一版。
对于摘要党章心得体会范文(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