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复习研讨心得体会实用 地理研学活动心得体会(八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地理复习研讨心得体会实用一
以地理课程建设为中心,切实履行取教师发展中心“研究、指导、服务”的工作职能,扎实做好教科教研常规工作,努力为学校地理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创建教育特色提供有意义的业务指导和专业服务。
教研工作将进一步结合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实际,结合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实际,坚持“理念先行”、“创新先行”和“素质先行”,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进一步提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整体水平,提高以“学科教学关键问题”、“学科关键能力”为核心的教科研能力,提高课程改革的实践力与执行力,在教研工作的主题、方式与机制上进行满足基层切实需要的创新。加大对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力度,引领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发现、关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群策群力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积极稳妥地深化课程改革工作。
(一)积极持续推进课程改革
(1)初中:以落实课堂教学常规为重点,采取参与式研讨、公开课观摩与评价、专题研究、学术沙龙、案例设计、课题研究等多元活动方式,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积极开展课程研修活动,提升教师对课程的开发、管理能力。
(2)高中:积极开展新课程研修活动,制定新课程的研修方案,在形式上、内容上突出教师的自主性和有效性,进一步通过研究教材来提升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水平。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提升教师对课程的开发、管理能力。加强案例式研修,将研修活动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加强教学过程一体化设计的研究和指导。对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练习等强调整体思考,系统设计,努力提高各项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强对培养学生主动发展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与指导,引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力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二)重点做好高三教学研究工作
(1)深入学校调研,着重就高三复习教学的工作计划、目标内容、课堂教学、作业练习等了解情况,研究问题,商量对策。积极做好高考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工作。
(2)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材研究活动,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和经验;组织教学示范、研讨课,抓好备课、听课、评课各个环节,保证教研活动的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学效率和复习效率的提高,通过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加强高考教学和辅导的针对性,促进高三年级整体教学效率和复习效率的提高。
八、九月份
1、根据区教师发展中心统一安排,对部分学校高三教学工作进行调研,了解高三地理教学情况,探讨提高复习教学有效性的方式、方法。
2、召开区高三备课组长会议,着重就复习教学中重、难点问题的突破展开研讨。
3、布置研究地理核心概念学习策略。
4、开展初一研究课。
十月份
1、组织参加市高三地理复习教学研讨会,做好材料、讲座等准备工作。
2、开展初二研究课,高一研究课。
3、地理课题研讨会。
4、开展初中地理数字化教学设计研讨。
十一月份
1、开展高二研究课。
2、协助做好市地理年会论文评比工作。
3、协助市教研员编制好相关年级期末调研试卷工作。
4、组织部分学校进行“同题异构”教研活动。
十二、一月份
1、组织地理课题申报,布置部分到期课题组汇总有关资料,准备结题,要求其余课题组进行阶段总结,考虑下阶段任务。
2、协助市各年级试卷审卷。
3、学期有关总结工作。
4、中地会年会。
2022地理复习研讨心得体会实用二
不知不觉一年又要过去了,在过去的一年,对于一名刚从事教师工作的新教师,收获很多。在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和七年级地理教学实践的交互过程中,我本着“认真学习,热心教育,”的想法来工作,初一年级使用的是义务教育湘教版的教材。新课改为学校的发展增添了一份保障,注入了一份活力。同时,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在此就本人的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一、经验与体会
《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在这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方法和评价学生方面反复摸索,得出如下体会:
1、深挖教材内涵,灵活运用教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我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课程标准后,再换个角度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新内容。想出几个方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教法。如:在学习《世界气候类型》时,在气氛活跃的班级让学生自己看图填表,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在全班对填错较多的部分共同分析错误的原因;在气氛较为沉闷的班级,采取了游戏的方式,把整个班级当成了亚欧大陆,定讲台为北方,各小组讨论“应该处于什么样的气候类型,为什么? ”
地理课程目标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上,要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这就需要在选择教法时,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强迫施教。而唤起学生兴趣的最好办法就是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在新教材第一章的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的内容中讲到了经纬线和经纬网定位的知识,而这部分知识学生在小学没有接触过,加上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强,知识没有较强的递进性,学生学起来较为困难。我采取了讲授法和活动法学习经纬线效果都不是特别突出。于是讲完这些内容之后,上了一节经纬网练习课,采取游戏和竞赛的方式,在室外上课。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定方向建经纬网,然后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再在操场上画好的几个经纬网地图上真正地实践一下。学生“玩中练”“玩中学”得兴奋极了。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大部分学生终于因此弄清了经纬网,收获不小。
教法选择的好,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学生的创新思维都是在教师为学生创设的各种情境中迸射的。如:在《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一课中,关于降水的季节分配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学生四人为一组,每组给12个试管,作为一年中的12个月,再给一瓶红颜色的水,让学生自己设计世界任何地区可能的一年的降水量,将水注入到试管里,展示并说明该地区的降水季节分配的状况,然后在绘制成图。这就给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宽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促使他们生动、活泼、自主的学习发展。
2、过程与结果并重,运用鼓励性评价
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为了实现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本学期我校的地理学科从下列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以初一为例):学生课堂表现占
25%,(包括:课堂纪律、《地理填充图册》作业、地理小论文、课后动手实践);期中考试占25%,期末考试占50%(题目以选择、填空、读图绘图题为主,为学生应知应会的最基本常识)。 学期末,教师根据上述四项为每个学生打出具体分数,然后根据总分评出等级,并对特殊学生给予一定的评语。
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要关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变化。评价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因此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提倡运用“鼓励性”的评价机制。在教学过程中,鼓励性评价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法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进而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
如果教师给学生以富有激励性的话语和催其奋进的目标,进而达到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这种情感也必然会唤起学生的主动性,激励、鞭策学生完成目标。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便死气沉沉为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如:《三大宗教》一课,提前两周给学
地理复习研讨心得体会实用 地理研学活动心得体会(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