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抗疫心得体会短文总结 科学防疫的心得体会(3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有关科学抗疫心得体会短文总结一
2、戴口罩、勤洗手,测体温、勤消毒,少聚集、勤通风。
3、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4、个人防护四要素:戴口罩、勤洗手、不串门、不聚集
5、武汉回来莫乱跑,传染肺炎不得了。
6、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7、科学应对、群防群控、战胜疫情
8、加强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治,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9、不聚餐不聚会,自我防护需谨记。
10、如有不适,尽快就医,沉着冷静,谨遵医嘱!
11、科学防范,不信谣、不传谣
12、抗击疫情,人人有责!
13、不食野味,防范病毒
14、阻击疫情,人人有责。安心居家,利我利他。
15、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16、疫区返乡回到家、居家观察14天、出现症状早报告
17、依法科学有序防控,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8、面对疫情不恐慌,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19、我们同努力,疫情定可防!
20、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做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守护人
有关科学抗疫心得体会短文总结二
在“疫情”一线,她们没有年龄,不分性别,忘记家庭,忽略常规,每天仅睡2、3小时,时时奔波。她们是逆行的勇士,家国的英雄。这场战役中的核心女科学家们,采访很难,她们很累,top her 依然试图将她们的故事还原记录下来,在3月8日这一天,让每一位读者在感受这份沉沉的责任与力量背后,认识到她们也是生动的女性。
陈薇是谁?
她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第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抗击非典、埃博拉、炭疽等传染病的杰出科学家,新冠疫情中的“逆行者”。
1966年,陈薇出生在浙江兰溪,被亲切地称为“兰江女儿”。1984年,陈薇从兰溪一中毕业,1988年从浙江大学本科毕业,1991年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同年4月特招入伍,1998年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毕业,2002年被破格评为教授。2015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2019年11月,陈薇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现任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
不少朋友和同事问过陈薇,“怎么总喜欢搞些魔鬼性的课题研究”,陈薇回答说:“穿上这身军装就意味着这一切都是你该做的,我愿这一生都能和致命病毒短兵相接,为受困疫区的生命打开希望之门”。
1月25日大年初一,陈薇院士带领军队专家组驰援武汉,至今仍奋战在武汉救治一线,开展疫情传播流行规律调查研究,为疫情防控提供应对策略和科学依据。
1月30日上午,移动检测实验室开始运行后,陈薇和她的同事们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大大缩短核酸检测时间,加快了确诊速度,有力推进了疫情防控工作。这是军事医学科学院专家组深入疫区进行科研攻关取得的一项重要应用成果。
在缺乏疫苗和特效药的前提下,康复患者的血浆是临床特异性治疗最可及的资源。陈薇说:“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大病之后重在休养,过去很多康复者不愿意捐献自己的血浆。”
1月31日,拿着科技部下发的《关于请协助采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血液样本的函》,22名康复患者表
科学抗疫心得体会短文总结 科学防疫的心得体会(3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