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术保教心得体会 音乐课教育心得(9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音乐艺术保教心得体会一
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促进我们的音乐课程进行必须的改革,但课改之事,无本可套。作为一线教师,如何适应新一轮的课改,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那就要改变以往的传统学习方式,要师生共同合作、参与、体验音乐活动。让学生达到体验美、享受美、综合美、表现美,从而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片断一]:巧妙发声,解决难点,引出牧童
1、牧羊人的歌声引出衬词唱法:
你听,牧羊人唱起了歌儿在召唤羊啰!(师边范唱边用手势表演)
4/43233—|3231—|123352—|32166—|
依哟啰啰啰依哟啰啰啰依哟啰啰啰依哟啰啰啰
①比较音高:你们觉得四句唤羊声一样高吗?
②再听牧羊人用琴唱,用手势划旋律线区分音高。
③学生当牧羊人来听琴唱:(师)你们也来当牧羊人召唤羊儿吧。
④学生分角色分组唱。
2、结合羊叫声来发声。
师:牧羊人在唤羊,那羊会干什么呢?怎样叫?(咩咩咩—)
3、唤羊声和羊叫声结合唱(牧羊人唱一句,羊儿唱一句)4/4
3233—|333—|3231—|111—|123352—|
(师)依哟啰啰啰(生)咩咩咩—(师)依哟啰啰啰(生)咩咩咩—(师)依哟啰啰啰
|222—|32166—|666—||
(生)咩咩咩—(师)依哟啰啰啰(生)咩咩咩—
4、师生合作,生生分角色,分小组合作。
5、个别生上台来合作,引出牧童(把上台来的小朋友戴上草帽,挥起羊鞭,召唤羊儿们)。
[评析: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群体中的协调力。分角色演小羊和牧童,学会了与人交流,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教师引导得轻松愉快,学生也投入到音乐故事之中,使音乐课充满了生命活力。在平等`交往之中,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也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自愿参与到这个活动中。]
[片断二]:利用创编,认识牧童,解决难点
1、师谈话:小牧童们,你们想把小羊儿放到哪里去呀?(学生纷纷回答)
2、用唱得形式问答:(先师生,再生生唱问)
123352—|32166—|
(问)你放羊儿啰上哪里?
(答)我放羊儿啰上山坡。
去草地。
……
3、拓展:除了放羊,你喜欢放什么?(还是用唱问,学生自己来问答)
(问)你放什么啰,去干嘛?
(答)我放鸭子啰,去池塘。
我放牛儿啰,去吃草
……
[评析: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对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即兴式自由发挥的探究与创编活动,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参与、体验是通向学生创作灵感的大门,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了学生的全体参与、体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创新来展现音乐美。歌曲难点在学生的创编兴趣之中顺利解决了。这样的教学也适合低段教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片断三]利用贴画,描述情景,结合歌词教学
1、听着优美抒情地《牧童》音乐,请学生描述小羊上山坡的情景。
2、师总结小朋友的描述情景,用故事的形式边讲边放背景音乐。
3、学生与师共同贴画,把描述的风景图贴出来。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白云下面有个小牧童赶着羊儿上山坡,绿绿的水,
青青的草,羊儿羊儿啰,吃个饱,舒服极了。”)
4、结合儿歌的形式,看着贴好的图,放着背景音乐轻念歌词。
5、学生自编动作轻念歌词。
[评析:“综合”是本次课改之中大力提倡的,音乐的学习原则不能依靠描述、讲授,必须依靠审美、主体的自身体验,低年级学生记歌词是困难之事,以音乐为主线,这里以音乐为主线将美术贴画、儿歌、故事有机融合,既加深歌词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音乐与色彩相映成趣,图画与音乐融为一体。美国著名音乐家马利翁说:“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
是看得见的声音。”音乐与美术是一对孪生姐妹,教学中充分利用这条感知渠道,进行全方位、多层次认识、体验,不仅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音乐,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在轻松、愉快氛围中感受了美,表达了美,创造了美。]
[片断四]创设舞台,表现歌曲
1、师谈话:让我们这群可爱的小羊也去草地上、山坡上享受一番吧。
2、分工合作表演:有的扮演小羊戴上头饰,有的扮演小牧童挥着羊鞭,有的.扮演“蓝天、白云、绿水、青草”把小朋友坐的积木凳自己动手搭成小山坡状。
师旁白:蓝蓝的天飘着朵朵
白云……
3、音乐用快慢快的《牧童》音乐。
[评析: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学生天生爱表演,让他们担任相应的角色,在铺着绿地毯的教室里,寻找青草地的足迹,在自由放松的气氛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综合表现,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对两首不同速度、情绪的《牧童》有进一步的理解、体验,对牧童生活也有了整体认识。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全身心融入了这个故事情节中,享受到了美的愉悦,受到了情感陶冶。]
整个教学过程我是以“牧童放羊的行踪”为线索,采用快慢快不同《牧童》的音乐来贯串整个故事情节的。一开始“牧童赶着羊儿高高兴兴去山坡吃草”,用了欢快活泼捷克《牧童》,再是“羊儿在山坡吃草的各种形态”,用了优美抒情的江苏《牧童》,最后“羊儿吃饱了,高高兴兴离开山坡的情景”,又用了快《牧童》音乐。我是以审美为核心,运用多种数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整堂课融入这个故事情节之中,把音乐与牧童生活融为一体,通过参与、体验、表演、综合、共同合作面向全体学生来实现音乐活动,表达歌曲的艺术形象和意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我在上课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语言不精,启发性不够;2、现代化信息技术掌握不够。
1、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真正体现了?
2、音乐实践活动中,音乐结合的多还是少?
3、利用创编解决难点可行吗?
主题音乐艺术保教心得体会二
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富有童趣,深受广大孩子们喜爱的儿童歌曲。歌曲经过欢快跳跃的旋律,富有幻想的歌词,表达了少年儿童创造梦想未来的天真完美的愿望,把孩子天真的神情和充满幻想的欢乐情绪刻画得十分形象生动。附点八分音符及十六分休止符的运用配以“啦啦啦”,使曲调更加欢快活泼,表现了种太阳时的愉快的心境。
(1)是用明亮、欢快的声音唱好歌曲《种太阳》。
(2)附点和十六分休止符、切分音,创编歌曲伴奏型。
(1)学习用纯净、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种太阳》,表达少年儿童创造梦想未来的天真完美的愿望。
(2)学生大胆想象,进行多种音乐创编活动,促进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提高。
(3)能以比较准确的音高、节奏,自信地演唱歌曲。
课件;电子琴,打击乐器
一课时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夜晚的天空会有什么呢?如果是晴朗的白天呢?对,会有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的太阳。有个小男孩鹏鹏对着太阳许下了一个愿望,想明白是什么吗?我们一齐来听!
2、初听歌曲。
(播放歌曲《种太阳》)
3、师:他许下了什么愿望?你觉得他的愿望完美吗?它适合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呢?
4、同学们,植树节刚过,是不是每个人都中下一棵小树呢?我期望每位同学都能种下一棵小树,许下自我完美的愿望。(那今年没有种树的同学,明年必须要重上二棵小树。祝愿同学们都能实现自我的愿望!)
(一)
1、节奏训练。切分音,附点的训练。
2、44的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
1、请同学们听教师唱歌曲的第一部分,你们能找出和歌曲的第一乐句相同或相似的乐句吗?刚才我们在训练节奏时同学们已经找出来了。
2、师:大家听得十分认真。我们试着唱一唱这些乐句,好吗?(学生视唱相同乐句)
3、学生小声跟琴唱谱,填词。
3、学生唱上头的乐句,与教师接龙唱。
4、学生和师齐唱第一乐段。
过渡:鹏鹏为什么要种许多的太阳?他要送到哪里呢?鹏鹏为什么把种下的太阳送到南极,北冰洋,还要挂在冬天和晚上?(听音乐范唱并小声的哼唱。)
2、学生小声跟琴唱谱。
3、学生找出难点,跟琴解决。抽查解决效果。
4、跟琴再唱一遍,注意纠正和教师唱的不一样的地方。
为了让同学们切身感受、体验南极、北冰洋的寒冷,我带来了几幅图片给大家。那里常年积雪,冰寒地洞,温度都在零下30度―40度。
太阳送过去以后那些地方会有怎样的变化呢?请你们在歌曲中找出答案。
1、原先太阳的作用这么重要。那就让我们一齐来种太阳吧!
2、师范唱。
3、学生跟琴唱。
4、学生分析演唱情绪是否到位。跟琴再演唱一遍。(欢快、活泼)
完整演唱完后,加入领唱,男生唱,女生唱,合唱。
1、师:大家经过欣赏和学唱歌曲,体会歌曲应当是什么样的情绪呢?能够用什么方法让歌曲在演唱时更能体现欢快、活泼的情绪呢?
师:同学们还记得《拍手拍手》这首歌曲吗?对!我们也能够像它一样
在乐句和乐句之间加入拍手,增添歌曲的欢快、跳跃感、
2、一组加打击乐器,一组加拍手。(上台展示)放唱
2、学生个别展示
3、师生一齐表演。
(一组加打击乐器,一组加拍手,一组表演唱)放伴奏。
1、师:同学们,鹏鹏这个种太阳的愿望是否很美丽?为什么?
(到那个时候,世界每一个角落,都会变得温暖又明亮。)
2、世界上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关注的人和事,师:我们的国家近几年发展很快,但在我国的偏远地区和山区仍然有一些人,他们的生活仍然很艰难。还有在我国发生的汶川大地震
音乐艺术保教心得体会 音乐课教育心得(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