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残奥会精神党员心得体会及收获 有关残奥会的心得体会(6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推荐冬残奥会精神党员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在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名单上,河北籍运动员共有34名,占运动员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而在4年前的平昌冬残奥会上,河北籍运动员只有4人参赛。这种飞跃是如何实现的?在竞技水平突飞猛进的同时,更广大的普通残疾人了解和参与冰雪运动吗?
冬残奥会开幕后第一个比赛日,中国代表团的河北籍运动员就收获1金3银2铜共6块奖牌;7日的单板滑雪男子障碍追逐ul级比赛中,河北籍运动员更是包揽了金银铜牌。
和上一届相比,河北冬残奥项目何以“异军突起”?河北省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是提前布局,加强运动员选拔,并保障他们能够有合适的训练场地。2016年11月,河北组建了6支冬残奥项目队伍,从适龄青少年中选拔、试训,并从田径等夏季项目中选拔了一批适合冬季项目特点的运动员。同时,河北省残联在河北、黑龙江等地设立6个河北省残疾人冰雪训练基地,并根据季节特点,组织队伍赴新西兰和俄罗斯外训,提升训练实效。
另一方面是聘请高水平教练团队,以赛代训提升竞技水平。河北先后从加拿大、俄罗斯聘请教练,指导冰壶队训练;从黑龙江、吉林等地引进7名国内高水平教练,吸收先进执教方式、管理理念。2016年以来,河北共举办、承办13项国内外残疾人冬季体育赛事,不断让运动员寻找大赛感觉。
该负责人表示,成绩固然可喜,但更\重要的是这些残疾人运动员在备战和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这不仅改变了他们,相信也会激励更多残疾人乃至健全人。
视障运动员朱大庆在高山滑雪女子滑降(视障)比赛中获得银牌,为中国代表团摘得北京冬残奥会首枚奖牌。作为曾经的田径运动员,她懂得训练的艰苦性,而冬季项目比夏季项目需要克服的困难可能更多一些,但她说,错过2008年夏季残奥会之后,这次终于能在家门口比赛,荣誉感特别强。“我觉得面对困难比面对遗憾简单”,在新的赛道上,她再次找到了热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我体验了滑雪机、冰壶、轮滑等项目,尤其是轮滑,有一种飞起来的感觉,虽然摔倒了几次,但特别刺激。”河北邯郸永年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李德杰说,他最近有些迷恋轮滑,平时一有时间,就会请老师带自己滑一会。前不久河北省残联来选拔冬季项目运动员,李德杰因为爆发力强、身体强壮,成为备选人才。
永年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刘宪龙说,别看现在这些孩子玩得开心,但一开始大家挺有顾虑的,不太敢尝试。于是老师们因人施策,让肢体残疾人体验桌面冰壶的乐趣,让言语障碍学生和听障学生感受轮滑的魅力,组织有艺术爱好的学生进行冰雪方面的绘画创作等。
为更好地推进冰雪运动进特教学校,河北已举办多期相关培训班,培训冬季体育项目师资300余人次,并连续三年组织开展特教学校旱地冰壶比赛或轮滑比赛,激发残障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的兴趣和热情。
各类残疾人冰雪活动也在河北展开。2016年开始,河北连续组织“冰雪河北 快乐你我”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活动,建立残疾人自强体育健身示范点548个,开展残疾人冬季体育示范展示、冰雪趣味体验、京津冀冰雪训练营等活动。同时,通过举办冬残奥知识讲座、开展残疾人冰雪摄影活动等办法,普及冰雪知识、传播冬残奥文化。据介绍,目前河北省已推动50万人次残疾人参与冰雪相关活动。
推荐冬残奥会精神党员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在吉隆坡举行,投票选出2022年冬奥会举办城市,经过85位国际奥委会委员的投票,北京击败对手阿拉木图,赢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奖牌榜,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奖牌榜
排名
npc
金牌
银牌
铜牌
合计
中国
乌克兰
加拿大
法国
美国
奥地利
德国
挪威
日本
斯洛伐克
0
意大利
瑞典
芬兰
0
英国
新西兰
荷兰
0
澳大利亚
0
0
哈萨克斯坦
0
0
瑞士
0
0
2022冬残奥会吉祥物
2019年9月17日,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shuey rhon rhon)”正式发布。
灯笼,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公认的“中国符号”。它是欢乐喜庆节日气氛和 “瑞雪兆丰年”美好寓意的结合,表达了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共同享有的办奥理念。
“雪容融”以灯笼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灯笼代表着收获、喜庆、温暖和光明。顶部的如意造型象征吉祥幸福;和平鸽和天坛构成的连续图案,寓意着和平友谊,突出了举办地的特色;装饰图案融入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面部的雪块既代表“瑞雪兆丰年”的寓意,又体现了拟人化的设计,凸显吉祥物的可爱。灯笼以“中国红”为主色调,渲染了2022年中国春节的节日气氛,身体发出光芒,寓意着点亮梦想,温暖世界,代表着友爱、勇气和坚强,体现了冬残奥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激励世界的冬残奥会理念。
2022冬残奥会作文素材
“ 我们遇到的是身体有残缺,可能并不是那么完美的演员,而我恰恰在这种不完美中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美。因此我们这一次也放弃了很多看起来光鲜亮丽的编排方式和表现方式,选择了向内心寻找,去挖掘每一个生命给我们带来的鲜活能量和温暖。” 林辰这样给动静记者说起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的节目表演创意。
林辰是贵州凯里人,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会徽展示节目的导演组长。
以 “ 世界有你就温暖 ” 为主题的北京冬残奥会 3 月 4 日晚上开幕,在开幕式 30 分钟左右的节目表演中,会徽展示环节占到了 13 分钟,采用了从未在开幕式上出现过的戏剧表演形式。
“ 会徽展示向来是开幕式上凝聚创意令人期待的环节,也是每一届导演组都要拼想法的地方。” 林辰介绍说,表演中最大的突破就是要在一万多平方米的空间里做戏剧的表演、哑剧的表演,“ 我们需要把它的内容点无限地放大,否则观众就看不见。这其中还有一个需要磨合调整的问题,就是我们有很多参演的残障朋友都是素人,在镜头前怎么向观众传达他们自己本身的一个模样?刚开始会比较担心我们这些残障朋友内心会不会有抵触的感受,但在排练过程中发现他们完全的配合,而且很愿意展现自己,那我就去打磨他们愿意展现而且很有信心的那个部分。”
据了解,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残疾人演员占比 30%,排练过程中,他们要克服比健全人更多的困难。“ 到后期的排练工作量是非常大的,有时候连续很多个晚上的节目合成都要排练到凌晨四五点,这样的工作强度对于一个健全人来说都十分辛苦。很多的残疾朋友是坐着轮椅参加排练,长时间保持坐姿会导致他们身体出现很多问题,但是为了更好地去表达和表现这个节目,他们从来没有一个人跟我抱怨过很苦很累。” 林辰说。
说起家乡贵州,林辰一脸眷恋,“ 我的记忆我的味蕾都有浓烈的贵州情结,我也很热爱贵州这片土地。我在这十多年的创作过程中,很多的作品、舞曲都是为贵州创作的,所以我对贵州的文化艺术也比较了解。我们如何讲好我们自己的贵州故事和我们贵州文化?也是要更多地向内寻找,去寻找文化上的根,去寻找文化当中的精神内涵。如果有机会我还是很愿意为家乡再做更多的事情,贡献我的微薄之力。”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奖牌榜一览
推荐冬残奥会精神党员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看完一部作品后,从中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看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看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1
北京冬残奥会各项筹备工作中,都彰显着“两个冬奥同样精彩”的办赛理念及“以运动员为主”的人文关怀。
科学防疫稳步推进,个性化防疫满足特殊需求。进入冬奥会向冬残奥会的转化期,届时将会有大量人员出入境,对此,北京奥组委已做好完备的防疫措施。除了借鉴冬奥会期间的有效防疫经验外,北京奥组委还考虑到了冬残奥会参赛人员的特殊情况,实施人性化的防疫政策:对于体温调节有异常的残疾运动员,奥组委将提前准备材料的审核和备案;对于可能不能佩戴口罩、需要佩戴防护面屏的情况,奥组委也将提前进行标注……科学防疫结合个性化防疫,北京疫情防控的随机应变将为冬残奥会的举办再发力。
后勤保障强大有序,为冬残奥会运动员做好全方位服务。在筹办工作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志愿者正接受冬残奥知识和工作技能培训。与此同时,考虑到冬残奥会运动员的特殊需求,将增设轮椅、矫形器以及假肢维修中心等保障特需;技术维修服务中心也将于比赛前及比赛期间免费为残奥会运动员提供运动器材和生活辅具的维修服务。医疗方面,奥组委精准制定医疗救治方案,针对每个场馆比赛运动损伤的特点以及残奥运动员的特殊情况,专门配置了不同专业学科的医务人员,真正实现了“一场一策”的医疗保障。全方位的后勤保障将助力运动员安心、顺利参赛,在冬奥赛场尽情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
深化无障碍运行流线,尽显细心和人性化。三个赛区的冬残奥村在设计和建设中,为了在统一服务标准的同时减少转换工作量、降低运行成本,在开放区域实现了无障碍设施的全覆盖。而且,进入转换期,还将在原有的无障碍设施基础上进行整体提升,深化场馆内外的无障碍流线:改造无障碍客梯、平缓的轮椅坡道以及无障碍卫生间,增设无障碍看台、显眼的引导标识以及可调节高度的多功能置物台等等,以满足不同残疾运动员的需求。每一处的新增与改造都致力于细心与人性化的服务,彰显北京冬残奥会浓浓的人文关怀。
北京冬奥会正在步入尾声,北京冬残奥会即将拉开帷幕,筹备工作正稳步推进,无障碍理念将点亮冬残奥会人文关怀的光芒。通过冬残奥会,北京将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的社会,传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看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2
北京奥运会结束了。在这激情与梦想并存的盛会上,我被运动员精彩的表演所折服,被志愿者优质的服务所打动。不过紧接着向我们走来的是北京残奥会。虽残奥会声势远没有奥运会那样浩大,而且人们对残奥会颇有桎梏。但残奥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是”身残志不残”的精神,那种精神是无与伦比的。
你可知道残奥会上的每一枚金牌背后有着怎样的一个艰辛的故事,今日站在残奥会运动场上的每一个运动员,要付出多大的努力,他们有的眼睛失去了光明,有的耳朵失去了听觉,甚至有的缺了手臂或腿,但他们依然绽放笑容,因为他们知道,残疾并不代表死亡,只要还没有死,就依然要向世界挑战,他们要绽放光彩,他们要让世界看到他们,他们知道只要努力,这世界上总有一片掌声
冬残奥会精神党员心得体会及收获 有关残奥会的心得体会(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