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基层创新治理方案心得体会如何写 基层治理的经验(3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1-315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基层创新治理方案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按照市直机关工委要求,由我代为述职,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予以评议。

1、抓好责任落实。年初,根据市直机关工委要求,研究制定了机关党建年度工作要点和工作计划,先后2次召开专题会议传达部署党建工作,做到了党建工作有谋划、有部署、有落实。认真执行学习教育计划,全年共安排学习内容达72学时,其中: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党的十九大等重要会议精神7次,学习焦裕禄、颜廷民等典型事迹4次,组织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1次,邀请市党校专家授课1次,召开专题讨论会5次、座谈会10次。

2、开展服务活动。

一是积极开展“党组织服务日”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企业开展“百户重点企业帮扶、主体市场培育、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等一系列服务活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招工难、用电难等实际困难。

二是积极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组织在职党员主动到所居住社区报到,认领了文明建设宣读员、绿色家园志愿者、矛盾纠纷调解员等社区服务岗位10个、参加服务活动30人次。

三是积极开展“党组织联系社区”活动。主动与光明社区进行对接,帮助解决电脑、桌椅等折合人民币6000元的办公用品。四是积极组织开展帮扶活动。为三岔河村提供基础设施帮扶资金1万元,并走访、慰问了3户特困和2户老党员,送去生活必需品价值1200余元。

3、加强党员管理。注重强化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坚持党组织生活制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以支部为单位定期组织党员集中上党课,召开党员思想交流汇报会,制定《党建工作述职制度》等6项制度,确保党的组织生活落到实处。积极开展“佩党徽、树形象”活动,强化了党员意识,加强了党性锻炼。

一是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落实党建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认为业务工作是硬任务,基层党的建设是软任务,基层党的建设摆不到重要议事日程。二是落实制度和履行职责不到位,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手段,问责制没有起到警示和威慑作用。三是基层党建的创新意识不够突出,没能静下心来思考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基层党建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尤其是在业务工作量大的时候,没有把党建工作摆在应有的位置上,导致党建整体水平不均衡。二是虽然建立了党建工作责任制,各支部也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制度,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有些执行不够顺畅。

监督和考评考核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激励问责机制不够完善,奖励主要停留在精神层面。三是对党建知识学习不够,缺乏学习新理论、新知识的强烈愿望,自觉不自觉地降低了工作标准,没有深钻细研,不能以创新的思路、有效的措施抓实基层党建工作。

1、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牢固树立“抓党建是政绩”的政绩观,自觉把基层党建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坚持与中心任务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建立定期议党、专题议党制度,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和督查机制。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层层传导压力,督促基层党支部书记履职尽责。完善问责追究机制,加大基层党建工作的考核权重,把考评结果作为倒逼问责的重要依据。

2、强化制度落实。进一步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党员承诺践诺制度》等制度,强化制度保障。通过与各基层党组织书记签订责任状,抓好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和群众评议党员工作,加强党建执行力。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加强党的纪律和党性修养教育,管好党员这个主体,通过领导带头讲党课等具体活动,严格规范组织生活,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3、创新开展系列活动。紧紧围绕“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开展党课评比活动,提升学习再提高的能力;表彰“优秀党支部”“优秀党员”,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提高党员形象;开展“党员包保企业”和“非公企业党建”活动,提升服务能力。

谢谢大家!

述职人:xxx

2018年xx月xx日

2022基层创新治理方案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一、背景与起因

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乡村的工作任务和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乡(镇)村面临着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创新乡(镇)村干部管理成为一个普遍关注和亟需破解的课题。实施“农村社区化”服务有着较为深厚的现实背景。

一是统筹乡村干部资源需要新思路。乡镇干部“上班没事干、没事不上班”现象比较普遍,除了班子成员和重点站、办、中心的干部任务较重外,一些干部都是阶段性、临时性任务,浪费了政府人力资源。同时,面对农村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村干部的人力资源和能力素质还有一定差距,无法满足群众的各种诉求和愿望。面对这一现实,需要乡镇党委、政府在整合乡(镇)村干部资源、发挥乡镇干部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找出乡镇干部与村干部优势互补的新思路,为乡(镇)村干部干事创业、服务群众搭建平台。

二是满足群众多样性需求需要新机制。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基层民主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农村群众需求呈现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复杂化的趋势,群众对乡村两级组织的所盼所愿不单单是致富增收,还涉及住房、出行、就医、就学、养老,以及生活环境、文化活动等诸多方面。另一方面,乡(镇)村干部“管”的意识根深蒂固,服务还停留在原来水平,跟不上群众需求变化。这就要求乡镇党委、政府在乡(镇)村干部管理模式上研究探索新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延伸工作触角,提高服务水平,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三是提升工作执行效率需要新举措。当前,正是国家对“三农”问题最为重视的时期,也是农业资金、项目最为密集的时期,各乡镇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思路和办法。如何让国家政策、项目最迅速、最直接让群众受益,如何统一群众思想,贯彻落实乡镇党委的工作思路,再延续过去“组织对组织、干部对干部、会议对会议”的落实方式,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势必影响政策落实、任务完成。这就需要乡镇党委、政府研究工作落实新举措,打破常规行政条块分割、逐级落实的局面,让干部“面对面”对接群众,直接落实任务,回应群众需求,提高工作执行效率、落实效果。

(四)顺应新时期农村工作要求需要新载体。党的xx大提出加强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镇)村建设等一系列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启动了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面对上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需要乡(镇)党委、政府研究探索有效的载体平台,承载承接这些新任务、新要求,顺应未来农村工作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方向。

(五)开展党的系列教育活动需要新平台。基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要解决基层干部不关心群众冷暖、责任心不强、服务群众意识和能力不足、办事不公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搭建起基层干部与农民群众之间沟通接触的平台,在密切联系群众上下功夫,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用实际行动树立基层干部良好形象。

二、做法与经过

(一)划区域,定职责,建立服务群众全员网络。乡(镇)以现有村屯区划为基础,把全乡(镇)划分成若干个责任区,每个责任区100户左右,由乡(镇)、村、屯3名干部联合组成工作组负责,构建起“干部人人联系群众、群众户户有人联系”的“3 x”群众全员联系网络。规定班子成员每年深入责任区走访农户不少于100个工作日,普通干部不少于60个工作日。同时,按照“查民情、解民难、帮民富、维民稳、保民安”的工作目标,明确了责任干部做好政策法规宣讲员、科技知识普及员、社会矛盾调解员、群众困难帮扶员、社情民意反馈员“五大员”工作任务,落实代办新农合、新农保等16项便民服务,为基层干部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察民情,解民需,落实服务群众措施。乡镇统一制作《群众信息卡》,内容包含了家庭人口、固定资产、生产经营项目等6个方面68项内容,由责任区干部入户走访,调查登记,汇总成册。村级设立《民情台帐》,乡镇组建“民情电子数据库”,专人管理,专人负责,根据调查走访情况随时更新档案数据,形成了完整、详实、动态的民情信息管理系统,为乡镇党委把脉民情、保障民生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还印制了“干部服务联系卡”,开辟了“公共邮箱”,实行了群众问题分流解决,对群众提出的服务需求,责任区干部能自行解决的,立即解决;解决不了的,整理分类后交乡镇党委分流到相关职能单位,在限定时间内办结或给予答复。

(三)建机制,抓保障,确保工作有序运行。实行定期例会制。乡镇党委每周定期组织召开乡(镇)村干部会议,听取深入责任区走访群众情况,研究解决村级发展、信访、民生等实际问题,安排阶段性工作。推行集体会商制。凡涉及全局性、民生类的大事,乡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集体研究,按照类别和成员分工,确定具体责任人落实。坚持定期督查制。乡镇党政主要领导采取定期查阅干部民情日记或深入责任区走访以及电话问询等方式,随机抽查干部工作情况,并将检查结果与干部奖惩挂钩,督促干部按时深入责任区履职尽责。

三、成效与启示

实施“农村社区化”服务,对加强新时期基层干部管理、提高服务群众水平、推进工作落实、促进乡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整合了基层干部资源。实施“农村社区化”服务,把乡镇干部与村干部捆绑使用,把有效力量向工作一线倾斜,变干部坐班办公为上门服务,变遥控指挥为现场指导,实现了工作重心下移,服务前置,发挥了乡镇干部懂政策、能力强、信息灵等优势,改善了“农村一线忙不过来,机关干部无事可干”的状况,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工作开展。

(二)培养砺炼了基层干部。实施“农村社区化”服务,把乡镇干部真正推向基层,融入群众,直接面对复杂矛盾和问题,激发了基层干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基层干部的政策理论、业务能力等。同时,通过撰写《民情日记》、体会文章、调研报告等,增强了基层干部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实现了落实工作与锻炼干部的有机结合。

(三)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实施“农村社区化”服务,基层干部深入群众、接触群众机会更多了,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更主动了。有的基层干部为责任区贫困户的孩子联系学习驾驶挖掘机技术,并一直跟踪服务直到找到工作;有的基层部积极帮助老年人申报老龄补贴,让老人享受到

基层创新治理方案心得体会如何写 基层治理的经验(3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