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2石狮全市干部大会心得体会(一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282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2022石狮全市干部大会心得体会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今年经济工作,表彰全市四项重点和十项突破工作先进单位,安排部署明年经济工作。下面,根据市委会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方面问题。

一、今年经济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全市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大经济运行调节力度,持续推进四项重点工作,努力实现十项突破,经济社会呈现出增长较快、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实现了“”规划的良好开局。初步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增长12 %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65 亿元,增长2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 亿元,增长17 .8 %;外贸出口完成16100 万美元,增长56 .5 %;全市财政总收入110 亿元,增长31 .4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5 亿元,增长2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40 元,分别增长13 .5 %、16 %。

(一)加强运行调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今年以来,在煤电油运供需紧张、金融资金紧缩的情况下,继续优化产业结构,紧盯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大指导服务力度,全力做好生产要素保障工作,确保了工业生产要素的有效供给,使工业产值逐月攀升,从年初的7 .9 %的增长,上升到11 月份27 %的增幅。全市经济运行呈现出“低开、稳走、向高、向好”的运行态势,质量效益同步增长。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60 亿元,增长20 %左右。税收收入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80 %以上,是全省税收占比达到80 %以上的三个省辖市之一。认真实施《商丘市20xx 年产业优化升级专项工作方案》及10 个专项行动计划,突出抓好196 个重点项目,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生态环保和节能工程建设。重点实施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抗旱应急灌溉工程,确保了农业生产连续丰收。落实国家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各项政策,坚持扩大内需,培育新的消费领域,文化旅游、医疗保健、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逐步成为群众消费热点,信息、金融、中介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加快,以豫东物流园区为主体的物流体系日益完善,服务产业、物流产业已成为我市经济新的增长板块。

(二)抓住工作重点,经济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坚持把四项重点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取得明显成效。按照“四集一转”的要求,把产业集聚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推动产业集聚,壮大产业集群,加快转型升级,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全市产业集聚区在建亿元以上项目283 个,完成投资600 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411 亿元,产业集聚区企业实现利润80亿元以上,实现税收35 亿元以上,就业人员累计达30 万人以上。全市有4 个县(区)入围省首批重点培育的产业集聚区名单。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市256 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19 亿元,完成年度投资目标的111 .6 %,增长24 .3 %。神火集团1 ?60 万千瓦电厂、河南煤化集团t700 碳纤维、浙江华美河南冰熊制冷公司冷柜生产、柘城海乐电子、夏邑彩虹纺织、大洋纱线、河南泰丰小鸟电动车、开发区友年制衣等135 个项目竣工投产,进一步拉动我市经济快速增长。继续抢抓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主攻长三角,紧盯闽浙粤,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积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全市引进固定资产投资5000 万~1亿元项目201 个,投资总额286 .84 亿元;引进1 ~3 亿元工业项目55 个,投资总额115 .72亿元;引进3 ~5 亿元工业项目11 个,投资总额55 .2 亿元,引进5 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2 个,投资总额71 .08 亿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73 .23 亿元,完成省定目标的113 .5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 .8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3 .1 %,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3 .1 个百分点。同时,发挥区位优势,加强与淮海经济区、陇海兰新经济促进会、大京九经济协作带的战略合作,加强与央企及国内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成功举办了第六届豫商大会,万宝集团、华美电器、罗莱家纺、安踏集团等一大批知名企业落户商丘。新型城镇化初见成效,商丘新区已经省委、省政府批准,规划建设工作全面启动,6 平方公里的核心起步区规划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一批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已经开工。779 个中心村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163 个各类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已经开工建设。全市城镇人口达到337 .7 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0 .2 %,比上年增加2 .4 个百分点,其中中心城区面积105 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04 万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完成交通基础建设投资20 .52亿元,提前2 个月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商周高速二期建成通车,连霍高速商丘段改扩建工程、济祁高速公路永城段、s210 线豫鲁交界至s324 线段二级公路改造项目进展顺利,g310 “二升一”工程、沱浍河航运工程开工建设,商丘机场项目开工前的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三)发展现代农业,“三农”工作扎实有效。粮食生产再夺丰收,全年粮食总产继续保持在120 亿斤以上。永城市、夏邑县、虞城县荣获20xx 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重点抓好了国家级蔬菜、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和100 个现代农业种植小区建设,全市蔬菜播种面积315 万亩,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30 个,面积248 万亩。强力推进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畜牧业发展迅速,全市肉类总产量62万吨,禽蛋产量36 万吨,奶类产量33 万吨,分别增长3 .3 %、4 .6 %、8 .5 %。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各项指标完成率均居全省第一。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对全市市级以上237 家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676 家,加入农户15 万余户,带动农户60 余万户。农业基础稳步加强,进行了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全市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0 .2 亿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9 万亩。农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新建农村村内水泥路194 公里,新建文化广场0 .9万平方米,新建垃圾污水治理项目15 个,解决了60 .36 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四)继续深化改革,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开展了市直部门所属企业的脱钩改制工作。实施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建立了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持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水价改革。巩固了公安警务机制改革成果,降低了发案率,提高了群众的安全感。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三项机制”,开展农用地和村庄整治,稳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改革,增加了土地存量,全市完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13442.5 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指标5500 亩,有效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用地需求。持续实施职教攻坚计划和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全年完成各类技能培训18 .5 万人,其中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1.4 万人。抓好投融资平台建设,争取到位资金11 .5 亿元,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选拔任用机制、人才激励机制,营造了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五)加大民生投入,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集中财力办好省定十项民生工程和市定十件实事,全市用于民生支出121 .8 亿元,落实各项惠农资金12 .7 亿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新建和改扩建131所幼儿园、11 所中小学校,小学、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达到99 .97 %和99 .8 %;商丘科技学校升格为商丘工学院,华豫学院升格为商丘学院,高等院校达到6 所;职教强县创建活动稳步推进,已有4 个县成功创建职教强县。大力发展科技事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市第二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4 个县(市、区)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 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 .4 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 万人,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社会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新建乡镇文化站167 个、农村书屋3471 家,建成省级文化产业基地4 家,文化产业特色乡村5 个,广播电视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参加第八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和河南省第五届农民运动会。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扩建村卫生室1119 所,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230 元,参合率为95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新(扩)建敬老院9 所,开工建设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3 .5 万套,开工率达100 %。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自增率为4 .5 ‰。

(六)创新社会管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用抓项目的办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积极探索群众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的有效途径,形成了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合力。深入开展“三治三提”推进作风建设专项活动,加强公务员队伍教育管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行政效能和公务员素质明显提升。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平安商丘建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环境明显改善,群众安全感指数不断增加。“清网行动”七项指标名列全省第一,获公安部贺电表彰。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稳定工作,健全大调解机制,疏通群众上访渠道,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全市新发信访案件总量持续下降,重大敏感时期、重大活动期间没有发生来自商丘的干扰,连续两年实现赴京集访零登记。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整治,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行为,全市安全形势平稳。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继续提高。大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加强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消防、防震减灾等应对各种自然和社会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积极创新完善民族宗教工作机制,大力发展民族宗教事业,加快少数民族地方经济发展,巩固了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

总的来看,在今年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我市各方面工作成绩显著,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奋力拼搏、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全市人民不懈努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实践证明,市委、市政府今年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和商丘实际,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持续、总体提升、总体协调、总体有效。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体会到,之所以能有当前好的局面,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积极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在更高的起点上明确了战略定位,激发了发展热情。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商丘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为凝聚全市干部群众智慧和力量,我们出台了贯彻落实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加快建设“四区两枢纽一基地一中心”的战略定位,明确了“两高一低一提升”的奋斗目标,为商丘的改革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极大地激发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干劲,全市上下围绕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机遇,思发展、议发展、谋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二是全力实施“四项重点”和“十项突破”,既保证了重点工作的顺利推进,又带动了全局工作的整体开展。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八策并举”,我们结合商丘实际,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苗头性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四项重点”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十项突破”作为带动全局的关键之举,分别制定了专项行动方案,坚持月督查、季考评、年表彰,取得经济持续发展、基础夯实筑牢、投资不断增加、民生持续改善的明显成效。三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缓解了发展瓶颈约束,增强了动力活力。注重通过改革创新来破解发展瓶颈。深化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融资平台,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狠抓职业技能培训,有效破解了资金、土地、人才等瓶颈制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持续推进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在商丘集群集聚,不仅有效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而且显著增强了发展动力和活力。四是扎实推进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深入开展“三治三提”推进作风建设专项活动,为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始终把发展作为首要责任、首要任务、首要工作,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突出运作,务实重干,持续探索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坚持在持续中谋发展,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求提升,推动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狠抓机关思想作风建设,组织开展了以“治庸、治懒、治散,提质、提速、提效”为主要内容的“三治三提”活动,解放了思想,提振了精神,转变了作风,规范了从政行为,强化了服务意识,优化了发展环境,建立了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为推动商丘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五是全市上下团结协作,合力攻坚,树立了务实商丘的良好形象,形成了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无论是四项重点、十项突破,还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一些重大活动,人大、政协、民主党派和全市各级政府部门都能以大局为重,自觉地服从大局、服务大局、维护大局,坚持既定思路不动摇,保持工作激情不懈怠,狠抓工作重点不放松,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过硬的本领、更加优良的作风,坚定信心、投身发展,自我加压、积极作为,相互支持、协同配合,团结协作、共同奋战,形成了抓落实、求发展、促发展的强大合力,树立了务实商丘的形象。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生产要素约束趋紧。土地年度计划指标紧张,挂钩周转指标少,产业集聚区用地缺口较大。信贷资金投放放缓,资金面总体趋于紧张,社会融资规模增幅下降,固定资产投资、重点项目建设、民生发展等方面资金投入不足。人才、资源、环境等约束加剧。二是经济结构不够优化。城乡发展不协调,资源型、高耗能产业多,节能减排形势严峻,服务业发展滞后,农业基础薄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压力较大,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任务繁重。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 %以上的煤、电、铝三大支柱产业中,电解铝、煤化工产业因高加工度不够尚未摆脱困境,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三是开放创新能力偏弱。对外开放水平较低,创新科研人才较少,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差和技术成果产业化乏力。全省18个省辖市已建有11 个省级以上高新技术开发区,而我市还没有高新技术开发区,

2022石狮全市干部大会心得体会(一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