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展示申请书范本 成果鉴定申请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成果展示申请书范本一
项目公示材料
项目名称
西部厚松散层特厚煤层“三位一体”安全高效保障技术 推荐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 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于矿山压力与支护工程领域。
《煤炭工业“十三五”规划》中指出,我国煤炭生产将向集约高效方向发展,煤炭生产开发进一步向大型煤炭基地集中,煤炭开采的重心向西部转移,“预计到2020年,西部地区煤炭产量将达到23.1亿吨,占全国的59. 2%”。因此,特厚巨厚煤层开采工艺与方法、特厚煤层采场围岩控制理论与技术、特厚煤层开采灾害防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列为我国能源技术战略规划中的重点攻关任务。基于此,本项目围绕我国“十三五”能源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能源技术“十三五”规划》为指导,聚焦我国西部地区厚松散层特厚煤层围岩控制与安全高效开采的技术难题,联合多家企业与科研院所,系统研究了西部特殊地质条件下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顶板结构优化、围岩变形控制、漏风通道封堵等问题。创建了以采空区端头“弧形三角板”综合周期定向弱化技术、端头顶板竖向主裂隙和两巷残存断面封堵防漏风技术、组合式预制板底鼓治理技术为核心的西部厚松散层特厚煤层“三位一体”安全高效保障技术体系。项目主要创新点如下:
1、发展了西部厚松散层特厚煤层开采岩层控制和灾害防控理论(1)分析了端头不放煤距离改变条件下,端头围岩顶板垮落和悬露结构,确定了端头弧形三角板结构的失稳判据;(2)揭示了工作面采场顶板结构对端头co浓度的影响规律;(3)研究了底板扰动裂隙发育深度随巷道超前压力的演化规律。
2、开发了厚松散层特厚煤层“三位一体”安全高效保障技术体系。形成了以采空区端头“弧形三角板”综合周期定向弱化技术、端头顶板竖向主裂隙和两巷残存断面封堵防漏风技术、组合式预制板底鼓治理技术为核心的“三位一体”安全高效保障技术体系,优化了采场应力环境。
3、研发了厚松散层特厚煤层底鼓控制及快速修复施工装备。发明了治理底
鼓的组合式预制板,研制了配套的底板锚固施工装备和底板裂隙水吸抽装置,改善了底鼓控制效果,提高了底锚施工效率,实现对底板水的有效控制。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用“三位一体”安全高效保障技术后,巷道顶底移近量减小了22.7%;两帮移近量减小了31%。本项目的成功实施,缩小了区段煤柱尺寸,提高了煤炭回收率,节约了支护成本,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本项目成果已在准格尔煤田类似条件矿井进行了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推广前景广阔。项目相关成果获国际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 成果鉴定评价
2016年12月23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有关专家对内蒙古蒙泰不连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和宿州学院合作完成的“西部厚松散层特厚煤层三位一体安全高效保障技术”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听取了项目汇报、审阅了鉴定资料,经质询讨论,形成如下鉴定意见:
1、项目采用现场调研、理论研究、实验室试验、数值计算及井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西部厚松散层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端头围岩稳定性,形成了综放工作面端头围岩控制保障技术体系,解决了西部厚松散层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端头围岩控制难题。
2、主要创新点:
(1)提出了以深孔扰动、注水软化、定向爆破相结合的采空区端头“弧形三角板”综合周期定向弱化技术,优化确定了厚松散层特厚煤层工作面端头顶板弱化条件下煤柱尺寸和端头不放煤距离。
(2)开发了端头顶板竖向主裂隙和两巷残存断面封堵防漏风技术。成功解决了工作面端头co超限的问题,保障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3)研发了治理底鼓的组合式预制板,研制了配套的底板锚固施工装备和底板裂隙水吸抽装置,提高了底锚施工效率,改善了底鼓控制效果。
3、项目成果在内蒙古不连沟煤矿成功应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该项目提交的技术资料齐全、完整,完成了计划任务书规定的研究内容,同意通过鉴定,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成果展示申请书范本二
为全面巩固脱贫成效,在现行标准下确保到2020年底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可持续脱贫,推动我镇实现跨越发展的目标,结合工作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在现行标准下,消除绝对贫困,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实现剩余未脱贫人口如期高质量脱贫,已脱贫人口稳定可持续脱贫、不返贫,确保全镇无漏评、无错退、群众认可度高。
(一)实行分类管理。根据贫困属性、困难程度等实际情况,对全镇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分类管理,提高工作实效。
(二)坚持精准施策。严格对照脱贫标准以及脱贫成效巩固提升的要求,针对不同贫困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精准落实扶贫政策和帮扶措施。
(三)做好城乡统筹。在推进产业和就业项目、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做好统筹,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促进城镇与农村、贫困对象与非贫困对象均衡发展。
(四)强化专业服务。建立以驻村工作队、村级扶贫专干为主体的专业扶贫力量,突出工作的针对性、专业性,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0年3月)。研究制定镇村脱贫成效巩固的具体举措,出台工作方案,逐级动员部署。
(二)基础夯实阶段(2020年3月-5月)。保持原有的工作责任、格局和要求不变,围绕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三率一度”,进一步查漏补缺,对标达标,全面夯实工作基础。
(三)质量提升阶段(2020年6月-2020年12月)。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坚持分类管理、精准施策,注重城乡统筹和专业服务,全力防范风险,全面巩固成效,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齐奔小康。
(一)加强对象管理
1.严把退出关口
根据贫困对象的实际情况及帮扶实效,有序组织对已脱贫对象贫困退出工作进行回头看,严格执行贫困户脱贫标准和程序,坚决杜绝因脱贫质量不高导致返贫的情况。
2.坚持动态调整
加强对贫困对象的动态监测和管理,对照“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通过脱贫回访调查,采取扶贫、住建、民政等部门数据比对的方法,结合扶贫信访线索,及时核实核准因病、因灾等因素致贫或返贫的对象,并逐级申报纳入扶贫开发系统。
3.做好分类管理
通过摸底排查,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划分为红卡、黄卡、绿卡三种类型,建立分类管理数据库。
(1)红卡对象。即所有未脱贫对象,主要任务是对照脱贫标准,因户落实收入、住房、教育、医疗、安全饮水等帮扶措施。同时,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岗位、残疾保障、兜底保障、社会扶贫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斩断贫困根源,实现如期高质量脱贫。
(2)黄卡对象。即脱贫户中的低收入对象,主要任务是结合贫困户实际和发展意愿,在坚持脱贫不脱政策的基础上,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岗位、残疾保障、兜底保障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帮助其巩固脱贫成果,实现稳定脱贫不返贫。
(3)绿卡对象。即脱贫户中已实现稳定脱贫的对象,主要任务是继续落实结对帮扶和国家规定的到户政策,不断巩固脱贫成果。
(二)强化两项帮扶
1.驻村帮扶
按照摘帽不摘帮扶的要求,在脱贫攻坚期内,继续协调省市县工作队对贫困村驻村帮扶全覆盖;继续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1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实现驻村帮扶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100人以下的村派驻指导员。
2.结对帮扶
继续组织党员干部力量,对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已脱贫对象每季度走访1次,未脱贫对象每月走访1次。
(三)精准落实政策
将各类政策精准落实到户,做好全面系统的政策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1.落实教育扶贫政策
(1)及时足额将各项教育助学补助打卡到户,并做好政策落实的告知工作。
(2)深入推进“三帮一”劝学、送教上门等活动,确保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不因贫辍学失学。
2.落实健康扶贫政策
(1)扶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和扶贫特惠保,确保参保率、信息准确率、补助到位率达100%。
(2)把严防因病致贫返贫,逐步建立农村医疗保障长效机制作为今明两年健康扶贫工作的重点,充分运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措施,逐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综合保障水平。
3.落实住房保障政策
(1)大力组织搬迁入住,确保已实施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的对象,在20__年5月底前全部入住。
(2)通过基础数据比对和排查,对已脱贫户、非贫困户中存在安居隐患的对象,通过单户新建、修缮加固、闲置房置换等方式,在20__年5月底前实现安居。
(3)确保所有未脱贫对象在20__年11月30日前全部实现安居。
(4)根据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安置类别、劳动力状况和发展需求,统筹扶贫车间、就业扶贫、产业扶贫、兜底保障、社会帮扶等举措,在20__年5月底前制定并落实后续帮扶方案,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逐步完善镇、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做好集中安置点的后续管理和服务。
(5)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原有住房的拆旧复垦工作,确保拆旧复垦率达到100%。
4.强化综合保障性扶贫
全面落实残疾人保障、低保兜底、五保供养等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非贫困户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四)优化产业扶贫
1.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进农业、旅游、电商、加工业的融合发展,确保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实现增收。
2.支持鼓励有意愿的贫困户,通过发展小规模家庭种养殖业增收。
3.建立产业指导员制度,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
4.由驻村工作队、支村委负责,及时收集贫困户农产品销售情况,协调对接销售渠道。
(五)做实就业扶贫
1.在镇集中安置点、部分村级集中安置点,全面布局浙江义乌来料加工、湘绣女红加工、食品加工等就业扶贫车间(基地),优先安排红卡对象、黄卡对象就近就业。对贫困群众在扶贫车间(基地)参加技能培训给予扶持。
2.继续实施生态公益岗位脱贫行动,在红卡对象、黄卡对象户中聘用生态护林员和生态环保员。
3.继续组织贫困对象参加招聘会,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六)注重扶贫扶志
加大对扶贫政策、帮扶成效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度和帮扶工作的认可度。继续开展“四讲四评”等主题活动,不断提升群众的感恩意识、自强意识。
(七)做好信访舆情处置
1.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加大信访排查力度,做好初信初访处置,确保小问题不出村,大问题不出乡镇,切实减少越级信访量;加强舆情管控,及时、有效地处理群众诉求和意见建议。
2.对到县及以上扶贫信访舆情和重点难点信访事项,实行联村负责干部牵头、驻村工作队长、支村两委、相关部门配合的调查处置机制,实行重点交办、挂牌督办、逐案销号、定期通报制度,坚决杜绝重复访、群体访的发生。
(八)规范金融扶贫
积极做好扶贫小额信贷清收工作,通过引导还贷、合理展期、依法清收等方式,确保扶贫小额信贷清收到位。
(一)加强组织领导
1.在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继续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坚持负责干部脱贫攻坚包干责任制;继续坚持由分指挥部、行业部门、驻村工作队、支村委逐级抓落实的联动责任制。
2.村党组织书记、驻村工作队要遍访辖区内的贫困户,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3.由督查室、扶贫办负责组织脱贫攻坚专项督查;由镇纪委牵头,继续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推动工作责任的落实。
4.由党政综合办牵头负责,总结经验典型,继续加大对全镇脱贫攻坚成效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建设专业队伍
1.继续向5个贫困村、18个非贫困村派驻工作队,3个非贫困村派驻指导员,负责脱贫成效巩固、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工作。
2.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进一步配优配强村级班子;每村配备1名村级扶贫专干。
3.由扶贫办负责,通过分层次、分批次培训的方式,组织对村级扶贫干部开展政策业务培训,提升扶贫干部的综合能力。
(三)严格资金项目管理
1.由财政所牵头负责,督促各村严格执行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规范扶贫资金的使用和
成果展示申请书范本 成果鉴定申请表(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