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园安全常识心得体会精选 关于校园安全的心得体会怎么写(五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推荐学校校园安全常识心得体会精选一
一、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20__年,我校多方筹措资金90余万元硬化了学校广场,投资10余万元进行校园绿化美化,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同时为满足教学需要,购置教师机24台、白板15台,投资6万余元用于对新教学楼的文化建设。当漫步于楼内,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励志标语,每一面墙似乎都在说话,而且班内文化建设各具特色,德育气息无处不在。除此之外每个楼层都有一个文化主题,例如一楼习惯养成二楼读书明理三楼自律自强四楼立志报国。
二、注重班子建设及引领作用
学校健全议事决策机制,坚持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抓班子带队伍,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模范带头作用。强班子才能带出好队伍。在平时工作中,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冲锋在前,深入教师和学生,在及时掌握教情和学情基础上,建章立制,科学制订各项工作计划。领导班子成员,坚持深入教学第一线,坚持参与理论学习和教研教改。
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每周一大课间为班子成员会议时间,总结上周工作,布置下周任务。这样有力地提高了班子凝聚力,形成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良好局面。同时学校致力于建设“师德高尚、团结奋进、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我们借鉴兄弟学校的做法开展了师德大讲堂,四德榜等活动,并且通过近半年的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三、抓常规促教研,提高教学质量
我校把抓常规教学管理一直放在工作的首位,特别关注了“引领课”、“跟踪课”、“研讨课”、“评优课”等类型课的探讨,加强对课堂教学问题的诊断力度。我校坚持推门听课,使教师的教学能力逐渐提高。我校新教师及代课教师比较多,为了尽快让青年教师适应教学工作岗位,并逐步走向规范,学校把"如何使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作为一项教研课题来研究,学期初教导处为他们精心安排引领教师,“一帮一”结对子。这些引领教师对新教师从备课,上课,辅导,听课、进行全方位指导,只短短半学期的时间,新上岗教师:侯珊珊、潘昂昂、周梅硕三位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及教学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很快成为了新的教学骨干。
我校教研活动一直扎实进行,分学科、定时间,以教师们专业成长为目标,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实行教研组长负责制,把教师们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作为教研课题。每周二下午外语、周三下午语文、周四下午数学雷打不动。
四、其它工作方面
1、增强安全意识
我校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和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定期开展各种演练。在前一段时间的防震演练中,20__余名师生在3分43秒的时间能全部撤离至安全地带。本着对学生在校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我校实行安全无缝隙管理工作,实行校委会人员带班教师值班制度,学校提供一份午餐,值班人员全天侯值班,保证了校园内的学生安全。
2、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1)坚持每周一升旗,班级轮流主持升国旗仪式,有国旗下演讲和国旗下宣誓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新学期开始举行新队员入队仪式,老队员发挥榜样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好习惯。
(3)本学期开展了教师读书活动,我们力求营造一个书香校园。每位老师每月至少读一本,写出至少1000字的读书心得。
(4)按时开展了春季和冬季运动会,举办了庆6.1,迎元旦文艺汇演。
(5)成立了校合唱队、胡芦丝队、鼓号操队。
以上各种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激发了学生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感,使思想道德教育,成为学校活动的永恒主题。
我校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①学校在常规工作管理缺乏主动性,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②我们在学生思想,行为习惯养成上还应不断加强教育督促。
③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师德方面还有待提高。
鉴于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20__年的工作目标:
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②学生开设阅读课与写字课程,定期举办诵读与写字比赛。
③准备新增30台教师机,更换白板10台。
④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打造巨野名师。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努力,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同心同德,迎难而上,力争20__年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以上是我的个人述职,不足之处希望大家多指正批评,谢谢!
推荐学校校园安全常识心得体会精选二
各位老师,各位同仁:
今天是我作为北大深研院院长的最后一次大会发言。今天的大会之后,我将离开过去八年的工作岗位,离开八年来让我魂牵梦绕的事业!
虽然我正式担任深圳研究生院院长的时间只有五年多,但我参与深研院的工作是从20xx年开始。对我来说,担任深研院院长,不是一份工作,我不需要从北京到深圳来找一份工作;也不是一个职位,我也不需要一个院长的头衔。我之所以抛家舍业南下深圳,是为了一个理想,一份事业。
记得第一次来深研院时,有两件事触动了我。一件是我碰到了一个在本部上过我课的学生,我问她怎么在这里,她那无奈的眼神和不满的情绪让我难忘。另一件是看到当时深圳媒体对深研院的报道,认为“大学城是失败的”“远来的和尚也不见得念好经”,反映了深圳人民对北大的期望和失望。为此,我来到了北大深研院:为了学生,为了北大,为了深圳,为了国家!
八年来,在史老师、栾老师、李贵才等老领导的配合下,在全院师生的理解、支持和奋斗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确定了“前沿领域,交叉学科,应用学术,国际标准”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社会责任”的培养目标。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朝着国际化一流校区不断前进。
八年来,我放弃了仕途,牺牲了家庭,荒废了专业,但看到许多一流大学包括北大本科的优秀毕业生们纷纷将深研院当作读研的首选,看到深研院学生自豪地在五四运动场和百年大讲堂夺魁取胜,看到一批批世界名校的毕业生加盟深研院,看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师生活跃在校园里,看到政府机构和企业与北大深研院开展的广泛合作,我心里只有一句话:这一切,值得!
八年虽长,八年又太短。自我评估:成绩虽有,错误不少。还有许多的问题没有解决,还有很多的承诺没有兑现,还有很多的梦没有来得及实现!担任院长的五年里,为了深研院的长远发展,我一直试图解决四个重要问题:
第一,稳定的经费来源问题。深圳市认为,研究生院是北大和深圳合办的,应该各出一半的办学经费,所以他们只是给我们差额拨款。由于我们学生人数少,每年的固定拨款只有6000多万。对于北大深研院这样一个研究型但规模不大的一流大学来说,这点钱是远远不够的。首先,规模小,人均固定成本就很大。其次,要招收优秀学生,要给大量的奖学金。要招聘优质师资,待遇也不能低。由于深圳远离北京主校区,吸引同样水平的老师或学生,我们要付出更高的成本!
近年来,作为深研院院长兼汇丰商学院院长,深知财务问题的重要,为了深研院的发展,我亲自抓培训和通过各种渠道(包括深圳市政府)筹资,才保证了这些年预算基本平衡。但这种状况是不可持续的。因此,我一直希望在我卸任前能找到一个根本的解决办法。
第二,机制以及与本部的关系问题。体制一直没有理顺也是重要的不稳定的因素。在学校,深研院究竟算哪一级机构?一方面,深研院是独立法人,院长是副校长,从这点说,深研院应该是一个副校级的独立校区,深圳的发展应该是学校的决策。另一方面,深研院的学科发展、招生名额、学位审核等又必须通过本部院系和各个部门,在这方面,深研院又像是一个二级院系。由于存在一定的或潜在的竞争关系,本部相关院系都不会积极支持深研院同类专业的发展。深研院发展一个学科,就很容易得罪本部一个院系。
其实,本部相关院系的这种反应也很正常,因为有利益关系,他们不可能从全局的角度来考虑北大的发展。避免这些矛盾的关键是学校的态度,因为北大在深圳的发展是学校的战略部署。如果学校态度不明朗,院系和部门的态度也不会积极。深研院作为一个刚刚起步规模不够的新校区,很多事不能完全按本部的规定做,否则根本就不可能发展。深研院不少是国外刚毕业的博士,按本部的规定他们都不能带博士,甚至有些连硕士都不能带。但在国外,他们指导博士都是没有问题的。深研院要开设新专业,按照规定必须有足够的老师,但在学校还没有批准开设前,我们又怎么敢去聘足够的老师?如果按现有规则的话,汇丰商学院和国际法学院当年都根本不可能办起来。
第三,规模和结构问题。根据北大与深圳市的协议,我们在五年前就应该达到3000名学生,但目前仍有差距。最主要的,学生规模不够,缺乏人气,不要说缺乏一个大学该有的文化艺术体育等校园气氛,甚至连食堂都办不好,因为缺乏规模和多样性。本部空间有限,要控制发展,但深研院缺人气,规模不够,现阶段应加快发展。一个学校的规模不能太小,否则很不稳定。
另外,深研院没有本科生,使得一个校区的学生结构非常单一,不仅校园文化不够活跃,很多教师的教学量也难以完成。通常大学都有本科和研究生,老师的专业课既给研究生上课,也可以给本科生上,资源可以发挥得更好。招收本科生,不仅对国家有利,也有利于深研院的长期稳定发展。
第四,定位与发展目标问题。财务问题、规模问题、体制问题等,归根结底还是学校主要领导对北大深研院的定位和发展目标问题。当初学校派我来,明确希望我按加州大学的模式,将深圳办成一个校区。而后的领导有了不同的想法,但对深研院的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也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
在过去的五年里,我做过很多努力,今天,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大家,在我的任期里,我最终没能解决这些问题。也许是我错了,也许是我的方法不对,也许是时机没有成熟,总之,这些问题只能留给后任去解决了。
今天,我要卸任了。在此,我要向所有理解我、支持我的老师同仁们和学校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向所有对我的工作不满或被我无意中伤害的同仁表示深深的歉意!最重要的,我希望同仁们能够坚持我们选定的国际化道路,只有坚持开放,勇于改
学校校园安全常识心得体会精选 关于校园安全的心得体会怎么写(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