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学心得体会实用 关于记忆的感悟(6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描写记忆学心得体会实用一
记忆中,这条路通往村里大操场,大操场其实是村民们运动休闲的地方。到了放假时,这里还可以看戏。戏场里已经放好了椅子,爷爷会早早地去占好位置。等晚上吃完饭,我和奶奶就沿着这条路去看戏了,远远就能听到敲锣打鼓的声响。
走近,操场上已经是人山人海。我们穿越人海,终于找到座位。
在戏台的后面,有各式各样的小摊:卖冰激凌的,卖葱油饼的,卖烤串的,还有卖冰糖葫芦……对我而言,看戏只是我的“副业”,吃小吃才是我的“主业”。
炎炎夏日,卖冰激凌的叔叔推着冰激凌车子到处走,我赶紧上去买一个甜筒。只见叔叔用勺子往桶里轻轻一舀,勺子上马上就有了一个圆滚滚的“雪球”。我拿过来轻轻一舔,味道比阿根达斯好吃!
看戏的地方还有卖葱油饼的,香味不时散发出来。只见叔叔拿起一个面团,用手一拍,然后用擀面杖擀平,撒点葱花,再用手一托送入饼筒里,大约过了两三分钟葱油饼做就好了。不少顾客闻香而来。
卖糖葫芦的地方总是围满了小孩子,他们眼睛直盯着晶莹剔透的糖葫芦。我也不例外,拿一串在手,轻轻一咬,咬掉外面的糖壳,再咬一下里面的山楂,酸酸的,一口一个。我经常会一边看戏一边吃,奶奶总是笑着说我是一个小吃货。
路边的野花还在迎风摇曳,屋顶上冒着缕缕青烟消失在蔚蓝的天空中,而记忆中的味道将永远萦绕在我的心间。
描写记忆学心得体会实用二
岁月的书签撕过了一页又一页,转眼临近了又一个新年。年味的记忆在时光中不断的交替,就像父母慈祥的脸庞,带着无尽的牵挂;就像孩子纯真的笑声,怀着无限的期盼;就像亲友真挚的祈福,系着无数的团聚。
年味——充满欢乐的童趣,纯真的记忆
从小在上海石库门长大的我,年味的记忆充满了无限的童趣。新年一早,我会美美地穿上新衣,给自家大门贴上闪耀的新年福,拉上弄堂里的小伙伴来一场新年大比美:比谁的新衣新鞋漂亮?比谁的蝴蝶结扎得好看?比谁家的大门最有年味?高墙下,狭窄的石库门弄堂里到处是我们孩子的欢闹声,拉开了热闹迎新的序幕。
接着,大家一起挨家串门,送祝福拜新年,讨糖果吃。那时,我总是嫌自己的手太小、衣裤口袋太窄,装不下爱吃的金币巧克力和大白兔奶糖。回到家里,我细数丰收的“战果”,把它们悄悄藏进床底的饼干箱里,和着枕下的压岁包,心满意足。
年味——充满欢聚的团圆,亲情的记忆
新年里,最温馨的就属大圆桌的年 夜 饭。记得儿时石库门里,祖孙三代几户人同住一个屋檐下。除夕夜,灶头间成为了中心要地,锅碗瓢盆,鸡鸭鱼肉,蔬菜瓜果,铺满一室。当每家一起开启大油锅时,齐刷刷烧菜的架势,就像在举行烹饪大赛。合家餐,拿手菜,摆满圆桌:红烧狮子头、扬州干丝、八宝鸭、罗宋汤、虾仁锅巴、水果色拉……看得我们饥肠辘辘,食欲大开。
只等外公一声令下:“开饭啦”,十几口人蜂拥入座“客堂间”,开始了丰盛的年 夜 饭。这一顿家宴,可以从黄昏一直吃到星星点灯,大家聊奇闻异事,谈工作生活,举杯欢腾,同看春晚,不醉不休,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年味——充满喜悦的期盼,欢乐的记忆
每年过年,最期待的就是放爆竹,看漂亮的礼花。弄堂里的邻居会不约而至地拿出各种各样的礼花和鞭炮,放在家门口或街边一起庆祝迎新。当火光点亮了整条弄堂和大街时,星光熠熠,煞是好看。在寒冷的夜晚,孩子们看得不亦乐乎,忘记了睡觉时间;邻里间的长辈们则相互寒暄握手,共同祈福新年有好兆头。火花在烟雾中调皮地穿梭和绽放,一片欢乐的祥和。
“看,夜明珠发射啦!闪光雷旋转啦!电光棒闪起来!飞毛腿来了!”那一刻,我一边听着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一边望着眼前闪闪飞舞的礼花,依偎在父母的身旁,感受迎新的喜悦,满满的希望和幸福感。
如今,岁月如梭,时代变迁,很多东西都悄悄地变了模样。
石库门弄堂拆了,邻里间关系淡了,祖辈们相继过世了,亲戚们分开居住了,同学朋友联系少了,鞭炮声渐渐消失了……我们长大,成家立业,年年都在过年,可过节的味道似乎越来越淡,美好的年味记忆还留有多少呢?尤其是我们下一代的孩子,过年的意义对他们而言,又能留下多少的存在感、多少的感情指数?
或许,生活节奏变了,生活方式变了,过年的形式也在更新换代:手机拜年、短信祝福、微信红包、电子炮竹,层出不穷。但是,请不要让匆忙的脚步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请不要让疲惫的打拼阻碍了我们的真情;请不要让钢筋的水泥封闭了我们的心灵。常回家看看,常走亲访友,常互通联系,常有空聚聚,常怀感恩之心吧。给孩子多一个鼓励的拥抱,给父母多一个牵挂的问候,给爱人多一个关爱的眼神,给亲友多一个心愿的祝福……珍惜身边人,感恩身边事,珍藏年味的记忆,延续年味的蕴意。
属于我的年味记忆,就是那简简单单的快乐、沉甸甸的幸福和剪不断的真情。
朋友,那你呢?想不想拿出来一起分享呢?
br/>描写记忆学心得体会实用三
记忆中的“年味”
在我最早的记忆里,我便是随着爷爷奶奶生活,那时候家庭条件不好,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外出务工了,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来,而过年就成了我最期待的事儿。
那时候家里唯一的通讯设备,就是一部座机,父母会偶尔会打来电话,问我学习怎么样,有没有顽皮,家里天气怎么样……虽然每次都是“老一套”,但最简单的问候往往代表了最真挚的情感。那时候的我学会了“听声辨人”,一听到熟悉的声音,我就给奶奶说,“奶奶,我妈来电话了!”奶奶每次都说,“你先接啊!”
对于很多农村孩子来说,能够和父母团聚,也只能在春节实现了。有些年春节,父母赶火车半夜才到家,我和爷爷奶奶就一直等。父母快到的时候,一般都会打来电话,让我去帮忙拿行李。大包小包的行李里面有买给我们的新衣服,还有很多吃的,
记忆学心得体会实用 关于记忆的感悟(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