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散文
玄宗天宝三年(744年)李白于长安受权贵排挤,被贬出京。次年(745年)于东鲁南游吴越途中,做此梦,遂题《梦游天姥吟留别》。
人到中年贪杯且易醉,暮晚时分的夕阳已经完全沉下,取而代之的是天边一轮明月。清冷的光线透过窗纱照进屋里,亦真亦幻。
伸手探探身边的被褥,那人不在,丝被上有淡淡的凉意。身上的内衫已被汗水濡湿,乍一醒来,身上微冷。
窗外桂树上的黄莺啼叫的太过悲戚,屋子里越发清冷,竟让人无所适从。
被那荒唐的梦境骇了一惊,虽是荒唐却又荒唐的有序不乱,短短三两个时辰,连香炉里的熏香都还未燃尽,却又那么明明白白的,把这一生都概述出来。
梦里有陡立的山峦,还有纸醉金迷的天庭风光,他站在最平凡的位置,像每一个探寻者一样,一点一点的,向上攀登。
想要去触碰那美轮美奂的场景,持着酒盅,把酒赏月。可又害怕那陡立的山崖,掉下去就是粉身碎骨,万劫不复。
对人生曼妙充满了期待,圣主的任用,知己的把酒言欢,在被贬出京的时候,已然付之东流,就像梦里的那个他,狠狠的摔下山崖……
开元十三年,遇上那江陵道士。那时的意气风发文采卓然,想来就觉得可笑至极。
捧着笔墨月下入道观,外人眼中的是自己对待知己的狂喜,可究竟怎么样,只有自己才真真正正的晓得。
不过是想离那司马承帧近一点,再进一点,看着他对自己笑,只对自己一人好。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金昌绪笔下的女子纯真娇憨,在梦中也流露出对丈夫的思念,大概这就是寻常百姓家的夫妻情意。
可想起那打黄莺的女子,竟是又忍不住笑起来,人家是夫妻,惊扰了美梦,自然是要恼的。可自己……即便是再好的梦,被那黄莺儿惊扰了又能如何?自己并非女子,也学不来那番娇柔。
出生那年,父亲看着满树的李子花吟诗一首“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送暖它先来。火烧红叶林霞落,李花怒放一树白。”
然后,我就是李白了。
张坦笑我“李白空有一身傲骨,一腔报国之志,然不动察言观色,落得仕途谪贬下场……”
李子花有没有傲骨我并不知晓,只知道它盛开在严冬过后,春暖时节就像梦里的那个他,狠狠的摔下山崖……
开元十三年,
梦游天姥吟留别散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