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五次人大心得体会和方法 人大十三届三次会议心得(七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主题十三届五次人大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大家好!
北京昌平县境内,有一处明代帝王陵墓群,即中外闻名的十三陵。在周围40公里的范围内,埋葬着明代13位帝王,23位皇后和众多的嫔妃、太子、公主、从葬宫女等。
(一)概况
明永乐五年(1407)朱棣的皇后徐氏去世。朱棣命礼部、工部及术士风鉴先生等人,在北京郊区寻找"吉壤"。先后曾指定潭柘寺、燕家台、屠家营等处,朱棣均不满意。后来江西术士廖均卿说,昌平北有吉壤,可做万年寿域,名黄土山,山前有龙、虎二山,形成一个小平原。朱棣视察后很满意,决定在此建造皇陵,改黄土山为天寿山。永乐七年(1409)正式建陵,到永乐十一年竣工,即长陵。明代历朝(除景泰帝外)皇帝陆续在此建陵。 明制规定,陵墓每年大祭三次(清明、中元、冬至),小祭四次(正旦、孟冬、生辰、逝日)。每次谒陵耗费巨大。十三陵地面上建筑曾几度遭到破坏,最严重的一次是清兵入关。明末清太祖崛起于东北,威胁明朝安全。有人说清兵之所以强盛与他的祖坟风水有关。他们(金人)的祖坟在房山,如捣毁,清兵即灭。天启皇帝于天启二年(1622)派人毁房山金陵,并建关帝庙镇之。清兵入关后,采取同样的报复手段,破坏了明陵。清乾隆五十年,为了拢络汉人,曾下令修缮明陵。民国时期,1920xx年左右,当地豪绅争夺产权,明陵又遭破坏。
1陵墓区范围
墓区原有一道40公里长的围墙。红色围墙自南边的大宫门起,依山而筑,设有中山口、东山口、老君堂口、贤庄口、灰岭口、锥子口、雁子口、德胜口、西山口、榨子口等十个关口,各口驻兵把守。现在红墙已无,但从地名上看还能了解到当年的墓区范围。
2绷昴怪兄嵯
(1)石牌坊
石牌坊是陵区最南端的建筑。该坊五门六柱十一楼,高14米,宽2886米,建于嘉靖十九年(1540),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大、最早的石坊。夹杆石四面有浮雕,刻有八对狮子滚绣球、十六条生龙,造型生动。
(2)大宫门
大宫门是陵墓区的正门。门分三洞,旁连40公里围墙。门前竖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碑。门内有数千军士守护,任何人不得闯入。当时规定"谋毁山陵者,以谋大逆论,不分首从,俱凌迟处死"。山陵内盗砍树木者斩,家属发往边疆充军。
(3)碑楼
该楼为重檐顶四出陛、楼内驮巨碑,即长陵的神功圣德碑,高三丈(该碑正式建立于宣德十年,即公元1435年)。正面为神功圣德碑文,3000余字,明成祖长子仁宗朱高炽撰。碑阴是乾隆五十年(1785),清高宗的《哀明陵三十韵》,详细地记录了长、永、定、思几座陵墓的残破情况。碑东侧是清政府修明陵的花费记录,西侧是嘉庆九年(1804)清仁宗论述明亡的原因。
(4)石象生
神路两侧有一组石雕群,24兽,12人,共18对,36个。包括狮子、獬豸、骆驼、麒麟、马、象各4匹,二卧二立。武臣、文臣、勋臣各4人。
(5)棂星门
棂星门俗称龙凤门,在此处有"天门"之意,门三道之间有短垣相隔。6根门柱形似华表,三门额坊中央雕有石刻火焰珠,故当地人又称其为火焰牌坊。 棂星门北有7孔汉白玉神桥一座,通往长陵陵门。
主题十三届五次人大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十三五”时期,学校要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大胆创新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以绿色质量建设为主线,以生本课堂为抓手,为努力创建“生本教育”为核心特色的实验小学,特制定“十三五”(2016年——2020年)学校发展规划。
远安县实验小学位于鸣凤镇沮阳路36号,始建于1906年,学校占地面积169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724平方米。现有30个教学班,学生1416名,教职工在编在岗62人,交流在校10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教师35人,其他全部为专科学历。市级骨干教师3人,县级学科带头人4人(语文2人,数学1人,英语1人),县级骨干教师14人。学校建有功能室10间,有7间配备了多媒体,其中微机室2间、音乐教室2间,仪器室1间,实验室2间,图书室1间,美术室和书法教室各1间,30间教室实现了“班班通”(2间教室更换为一体机,其余28间教室为电子白板)。
师生状况:根据目前教师年龄结构,今后五年,将自然减员(退休)7人(2016年减1人,2017年减3人,2019年减1人,2020年减2人),今后五年,每年需要各补员2人。学生规模控制在1350人以内,班级30个,平均班额45人。
一、办学理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
二、总体目标。我校在未来的五年内,要继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用生本理念推进新课程改革进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索出学校特色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用绿色发展理念评价师生的教与学的质量。
三、校园文化主题。两自:“自信、自主”。校园文化价值取向:快乐、幸福。每个人是学校的主人,倡导学生自主管理,教师高度自律,遵循教育规律、人的成长规律,践行生本理念,让每位教师、学生有自信,把学校当做自己的家一样来谋划、来管理,营造温馨的氛围,让每个学生快乐成长,让每位教师幸福工作。
四、发展思路。突出一个主题——绿色质量。确立“四种意识”——(1)生本意识。即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2)师本意识。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要牢固树立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本的理念,让不同层次的教师获得不同程度的成长和发展。(3)校本意识。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开发、学生社团建设、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是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抓手。(4)社会意识。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人才。
一、常规模块。
1.学校管理工作方面。学校各项工作要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精神为指导,内聚合力,外塑形象,坚持依法治校,建立党风廉政制度,重视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注重在干群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建立和谐良好的关系,打造特色名校风范。在未来五年,学校的日常管理制度要以教育局的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完善,并在落实上下功夫。严格考核评价制度,严肃考勤制度,规范请假、销假制度,建立稳定教学秩序和规范教学评价活动,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运行。
2.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师生自信、自主,建设“第二个温馨的家”,实现校园文化价值取向:幸福、快乐。倡导学生自主管理,教师高度自律,营造温馨的氛围,让每个学生快乐成长,让每位教师幸福工作。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进一步加强普及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规范化工作,力争在德育示范校的基础上,用五年的时间,争创市级德育示范校和市级文明单位。
3.校园安全管理方面。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把各种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狠抓落实,加强管理,为师生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创造一个安定环境。强化学校门卫的值班制度,完善保安人员的考核制度。落实生命安全教育进课堂,经常性开展防交通事故、防拥挤踩踏事故、防溺水防中毒、防火灾等安全演练,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
4.信息化管理方面。学校将在本规划时间内,实现从部门到个人的计划、总结及各种必报资料数字化上传,逐步构建由内到外的校园网站。德育工作档案、学校日常管理档案、学生学籍管理等也要走向信息化管理之路,实现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同时要注重网络信息安全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建立2a档案室,收集整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
5.评价制度建设方面。未来五年,学校的中心工作将放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生本课堂和绿色质量建设上来,因此,学校要与时俱进,并结合教育局的要求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对原有的规章制度如奖励办法、评优评先、职称评定、教师评价条例等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充实,建立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制,建立并完善评价管理考核制度,来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6.家长学校建设方面。加强家校互动,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动作用。要进一步完善并充实班级、学校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家长学校要争取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讲座,召开两次以上的家长学校会议,密切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广大家长,进一步建立我校良好的口碑,在社会上产生更大的效应,提高我校的知名度。
7、办学条件改善方面。2016年主要改造教学楼卫生间4间,190平方米;2017年规划新建教室8间 ,将学生全部集中到主教学楼,南面教室全部改为功能用房;2018年改造阶梯教室,更换桌椅;2019年校舍整体维修。每年增加图书1000册,5年投资15万元。
二、课程模块。
1.课程建设方面。开齐开足三级课程,考查学科逐步实行专人任教,功能室授课。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与当地实际紧密结合,每门学科有自己的特色领域;大力开发利用校本资源,进一步拓展校本课程领域,开展校本课程教学研究,实现学生自主选课;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人人是社员,个个有特长。运用好学校现有资源,宁可用坏,绝不放坏,并把资源放在离学生最近的地方,让其发挥应有作用,全天开放功能室,尝试交由学生管理的模式。
2.课堂教学方面。继续探索“以生为本”的生本课堂教学法,融入“前置性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全班展示质疑、激励评价超越”几大元素,创设有生命力的课堂,提倡学生全员参与,注重师生之间融洽交流,课堂教学做到六个度,即: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教学效果实现四个到位,即参与程度到位、个性化学习到位、知识掌握到位、能力培养到位。扎实开展集体备课、集体备班活动,课堂精讲多练,课外作业转型,阅读为必修,努力探索新课标下“轻负担、高质量”的高效课堂教学途径,使学生主体地位得以落实,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学校各级骨干教师要真正教学教研带头作用,带头研究生本课堂,带头践行生本课堂,成为生本教育的领头雁。
3.教学研究方面。以生本课堂教学为重点,各年级齐头并进,建立学校、各处室和教师个人三级教研体制,深入开展教科研。注重教研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学校逐步加大教研经费的投入,在学校已完成的实验课题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研究实验工作。鼓励教师成立校本课题攻关组,课题来源于教学实践,研究成果服务于教学实践,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升教师教育能力。逐步完善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化的教育科研体系和管理方法,促使教师队伍向科研型、专家型转化。
4.教学资源库建设方面。学校将每个学期教师各级公开课资料、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大型公开课的课堂实录,都要保存到硬盘或刻录成光盘保存。建立我校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教师教学讲座的演示文稿、教师在期刊杂志发表的论文等,要及时合订成册或发布在校园网站上,实现资源共享。
5.教学论文(经验总结)方面。提倡教师多写论文、教学反思之类的教学心得。学校将不定期对教师的经验总结汇编成册结集出版,鼓励教师参加县级、地市级以上优秀论文评选,争取实现我校教师论文在国家级专业杂志刊登的突破。
三、教师模块。
1.领导班子建设方面。学校要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按照岗位设置要求,继续培养、充实和完善领导班子队伍,建立决策系统(校委会)、操作系统(课程开发部、学生成长部)、监督系统(党支部、工会、教代会)、反馈措施(校务公开栏、意见箱、公告栏、校园网)三大系统及措施,逐步取消现有的一些办公分支机构,合并并形成协调统一、有机结合的现代化学校管理制度,打造一支思想上进、工作务实、善于管理、勇于创新、清正廉洁的管理队伍。
2.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加强对教师基本功的训练和考核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建立相应机制培养各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通过师徒结对子等形式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作用,促进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中青年教师,每学年每人至少上一节公开课,每学期至少有一节课被大
十三届五次人大心得体会和方法 人大十三届三次会议心得(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