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领域工作心得体会总结 环保工作个人心得体会(7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描写环保领域工作心得体会总结一
有一天,我逮了个机会问妈妈:“妈妈,隔壁大妈她们去菜场都是把蔬菜放塑料袋里,您天天拎着篮子去菜场,多不方便呀?”
妈妈听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买菜用塑料袋是很方便,可是废旧的塑料袋埋到土里后很多年都不会腐烂,这对土地的伤害有多大呀!”
“那烧了不就得了吗?”
“烧了对空气又会造成极大的污染呢!”
说完,妈妈又拎着菜篮子买菜去了。不仅如此,妈妈还劝说小区里的人们也用篮子。渐渐地,我发现拎篮子的人越来越多......
又有一次,我放学回家,看见妈妈正在冷冰冰的水中洗着一大把筷子。我跑上前问道:“妈妈,咱家要来客人吗?”“是的!”“洗这么多筷子不冷吗?我去买几袋一次性筷子吧。这样客人用完后也就不用洗了。”妈妈怜爱地拿起手中的筷子对着我的头敲了一下:“如果每家每户都用一次性筷子,那要浪费多少木料啊。小孩子真是不懂事。”我的脸“唰”地红了。
吃完饭,等客人走后,我连忙帮忙收拾好碗筷,认认真真地洗了起来。妈妈见了,会心地笑了。
哦,我的“环保”妈妈呀!
描写环保领域工作心得体会总结二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是人类的母亲。我们依赖它,探索它。这颗蓝色的星球是多么美丽,但我们必须明白,地球只有一个!
不幸的是,许多人对这个简单的事实视而不见,继续为所欲为,忽视了地球家园的安全。环境科学家屈曾经说过:“只有变化才能拯救人类的命运,只有变化才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生存下去。”“改变”意味着环境保护。没错,现在那么多人带着口号在街上喊空洞的口号,却没看到多少动静。污染会得到改善吗?没有!
看,我们城市的河流又黑又臭;排长队的车尾气排放太多;一块绿地变成“石林”;清脆的鸟鸣声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中国将继续缺乏水资源,空气将变得越来越浑浊,10%的鸟类物种将在本世纪消失。以上的事情,我们人类才是罪魁祸首!
众所周知,树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这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然而,一些人为了钱不分青红皂白地砍伐树木,造成过度的水土流失,对地球的植被造成严重破坏,绿洲和城市荒漠化,威胁着我们人类的生存。就我们平时用的一次性筷子来说,每天要占用几十亩森林。在那些人眼里,树不仅能做家具,还能做建材。
料外,似乎没有任何价值。难道还有人不懂树木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吗我们居住面积已经很小了,如果再这样下去,可能连我们唯一的土地都失去。还有,我们的母亲河――黄河近年来河床和含沙量不断增高,成为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几条江河之一。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黄河从我们手中枯竭,因而有许多环境学者纷纷研究治理黄河污染的方案,试图改善黄河的水质。但如果没有我们的共同参与,我们这个生命的摇篮――黄河将会走向衰竭和死亡。
如果我们再肆无忌惮地破坏环境,大自然将会给予我们惩罚。那些特大的洪水剥夺了不知多少人的性命,还有由于温室效应,南极北极的冰川融化导致水平面升高,海水淹没了沿海地区,经济损失惨重。难道这不是最好的证明吗
我的家乡广宁是靠竹海生态旅游来发展经济的,而今,某些竹林的环境恶乱不堪,让人叫苦不迭。竹海生态游是我们广宁发展的根,如果根被破坏了,怎能长出茂盛的枝叶、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让我们善待人类、善待自然吧!不知大家是否看过《保护环境可做的100件事》这篇文章。其实,我们能做的事很多很多。如,在植树节栽一盆花、种一棵树;保护野生动物,是生态得到平衡;珍惜水资源,不要向江河倾倒垃圾;当环保小卫士,利用每个绿色纪念日宣传环保意识,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泥土永芬芳……这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为何不愿意实践呢?
此刻,地球的生态环境加剧恶化,环保警世钟已经敲响了。让我们齐齐加入保护环境的行列,创立一个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完美未来,让人类与自然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吧!
描写环保领域工作心得体会总结三
xx年7月18日,州政协副主席带领州政协环资委部分委员分别到州环保局、州安监局进行调研。旨在通过调研,了解我州近年来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采取的措施及效果。调研采取座谈的方式进行。
一、我州环保工作的开展及成效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近年来我州环保工作措施有力,成效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领导重视,宣传到位,促进公众参与保护环境。每年“六五”世界环保日期间,州县(市)政府分管领导都要作重要的电视讲话,号召公众参与保护环境。全州环保系统采取多种形式在学校、厂矿集中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号召学法用法,通过开展群众咨询服务、环保知识讲座、发送环保公益短信息和知识竞赛等,使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面逐年得到扩大,公众参与保护环境
环保领域工作心得体会总结 环保工作个人心得体会(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