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节俭心得体会及收获 勤俭节约的心得感悟(六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节约节俭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大家好!
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勤俭节约,打造低碳生活》。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低碳生活是保护环境最直接的手段。今天我们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什么是勤俭节约,怎样才是低碳生活。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世界,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毛泽东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
然而,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生活的改善,有些人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弄丢了。出现了超越现实、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和斗富摆阔、一掷千金的奢靡消费;随意浪费的现象也比比皆是。在我们中间,能看的浪费现象有:餐厅的垃圾桶里,经常会看到被咬了一口的馒头、整个的鸡蛋,大块的米饭,还有不喜欢吃的青菜;教室的垃圾桶里,经常能见到还可以用的铅笔、橡皮,还有一些没有吃完的水果、牛奶,没有分类的纸张等;洗手间里的卫生纸浪费现象也比较严重,有的同学洗手后用卫生纸擦手,有的同学过度用纸,随意撕掉一块丢掉;有时候教室里明明光线很好,却还开着灯,大白天走廊过道上的灯还在亮着,所有的这些都是浪费。还有在我们同学中间,存在攀比衣服、文具的现象,鞋子比名牌,钢笔用凌美。不把精力用在学习上,不去比纪律谁好,学习谁棒,字体谁写的漂亮,而是追求所谓的牌子和高价,形成了不良的风气,忽略了衣服、鞋子、文具本身的意义。
同学们,勤俭节约,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节约能源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可以更好的做到低碳生活,保护环境。我们是城市的小主人,是祖国的未来,节能减排我们责无旁贷,我们也一样能做到。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建议同学们做好平时的细节:当我们离开教室时,要随手关灯,关电;当我们洗手时,可将水龙头开到小流量,打肥皂时,可以把水龙头关闭;就餐的时候,吃多少盛多少,外出就餐,养成剩余饭菜打包的习惯,不要浪费一粒粮食;用过一面的纸,尽量留作草稿纸;购物时,不用一次性塑料袋,记得带上环保购物袋;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外出时,能坐公交就不开车,能骑自行车,就不坐汽车,尤其是周末往返学校时,为了减少交通压力,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我们尽量动员家长低碳绿色出行。
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学会勤俭节约,做低碳生活的环保小卫士,让勤俭节约,绿色出行在我们的校园蔚然成风。
推荐节约节俭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完美时节,我们怀着喜悦的情绪,带着完美的憧憬,迎来了崭新的一年,又回到我们熟悉而美丽的校园。这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20_年秋季,国家有关部门发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倡议,随着“全民节约、共同行动”的深入开展,节约这个似乎已经过时的话题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曾几何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常在耳边回响;
曾几何时,“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仍在心头萦绕。
观察我们的校园,浪费现象就在身边,瞧!塑料袋们正随风起舞呢,的确是点缀了天空,我们且不说这些“白色污染”会给我们的环境和身体健康带来怎样的危害,单是这些被浪费的塑料袋会给我们的经济带来怎样的损失呢?我们何不再将它们回收,再利用呢?推荐你不妨去食堂转一转,定会让你收获不菲。没吃完的饭、菜无奈地躺在桌子上,“馒头太没味了”,咬一口,随手一扔,还有,那关不紧的水龙头、白天亮着的电灯、只用一张纸就扔掉的作业本,等等。
应对这些浪费现象,我们也许早就习以为常,见怪不惊。然而,当我们随手扔掉一个馒头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过自己的父母也许正为全家人的一餐饭食而辛苦奔波,当只用了一张纸的作业本就扔掉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在遥远的山区里还有很多孩子用树枝在地面写出的话语:“我想上学!”
也许你会说,一个人浪费一点算得了什么,但我想说的是,十个人浪费,百个人浪费,全中国13亿人都浪费一点了?又有谁想过后果呢?据报道,中国普通餐馆一桌饭菜一般至少会剩下10%,一家餐馆平均每一天要倒掉50公斤的剩饭菜。依次推算,全国一年在餐桌上的浪费
节约节俭心得体会及收获 勤俭节约的心得感悟(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