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乡发展调查心得体会和方法 对家乡发展调查心得体会和方法和建议(九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对家乡发展调查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通过对家乡环境情况的调查,了解家乡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加强我们的环保意识。同时希望通过我的调查和宣传,提高家乡农民的环保意识,改善农村环境的现状,把农村建设成子孙后代向往的美丽乐园。
我村和周边村。
调查时间:
20xx年7月
我居住在农村,大大小小的池塘、小溪随处可见。可是近几年,池塘的水由清澈变为浑浊泛黄,泛黑的池水长满水草,随处漂着肮脏的杂物,小时侯还能光着脚丫捉小鱼的小溪,而今不仅不见鱼的踪影,还泛着农药的恶臭。环境问题现在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热点,然而在尚未有工业侵入的农村地区,环境的恶化竟也这般明显,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虽然目睹了这种变化,却也从未进行过思考,而农民的环境观念更是值得人们去重视。所以,我决定利用放暑假的机会对我村的环境情况进行调查。
(一)制定调查表
由于我一直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生活方式及居住环境较为熟悉,所以在老师的帮助下首先对环境问题的原因进行,结合所具有的相关知识进行比较,并对农民的文化素质进行综合之后,制定了贴近农村的生活又通俗易懂的问卷调查表。
(二)走访调查
印好调查表后,就是走访农户进行调查。因我调查的范围是我家所在的附近,所以调查过程都是以谈话的方式进行的(我认为这样可以获得】
调查报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写实性。
(二)针对性。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调查报告反映的问题集中而有深度。
(三)逻辑性。调查报告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逻辑论证,探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提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分类
问题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项调查,澄清事实真相,判明问题的原因和性质,确定造成的危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建议,为问题的最后处理提供依据,也为其他有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一种调查报告。
三、写法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是“关于××××的调查报告”。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是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
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对于对家乡发展调查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调查人:马野(10体教1班)
单位:辽阳职业技术学院
调查时间:20xx年2月10日――2月25日
调查对象:杨家杖子松北社区主街道;主河流
前言:今年寒假,为了比较深入地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我和邻里几个玩伴组建了一个环保实践队,现将活动过程做如下说明。
因为今年来家乡的环境持续恶化,自然环境日趋严重,这些都给家乡的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我们几个提议创建一支环保队。
主要目的:
1;对家乡的生态环境开展调查
2;找出家乡环境持续恶化的原因
3;在周围邻里间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为环保提一些可行性建议,希望对家乡环境改善起到力所能及的作用。
2月10日――25日卫生情况调查:
(1);首先 ,我们在家乡的主大街观察了过往行人乱丢垃圾的行为且进行了适当的记录。我们发现大部分人都没及时把垃圾投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随手乱扔的现象随处可见。因此,在我们家乡能真正爱护环境又能了解物品回收利用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因为这样,容易导致家乡主街道的环境卫生恶化,影响市容。
(2);然后,对一个主要河流深入实地调查。我们发现由于人们环境意识的薄弱,把不少的生活垃圾倒入了河里,河边,使得主河流被众多生活垃圾所污染。其中大多是一些废弃塑料,生活废品,污水,严重影响了河道卫生与清洁。我们也调查了解到由于家周边没有较大型的处理生活垃圾的场所,所以一些居民为了贪图方便,便把垃圾丢到河里,使河中许多地方淤塞,河水也变色了。
2月10日――25日,在街区我们制作了一部分传单,对居民进行一些环保问卷调查。
1;调查针对人群:15――65岁街区居民
2;调查方法:随机调查
调查如下:选择题
(1)你认为环保的目的是什么?
a.爱惜每一个生命(62%) b.保护生物多样性(10%) c.与动植物和睦相处(10%) d.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满足发展需要(18%)
(2)你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a.饮用水,空气质量(10%) b.森林,土地保护,防止水土流失(34%) c.环境改善(16%) d.粮食蔬菜安全(14%) e.脱贫致富(16%)
(3)你对乱丢垃圾行为有何看法?
a.无所谓(5%) b.值得批评(89%) c.不关我事(6%)
(4)您觉得您周围环境怎样?
a.很好(9%) b.感觉还可以(31%) c.比较差(52%) d.很差(8%)
在收回的答卷中,我们发现家乡居民的环境意识相对薄弱,对环境问题不是很关心。与此同时,我们向其讲述了此次活动的目的,目标,让他们认识到一些环境保护对自身及自己周边的人,事的重要性,得到他们的支持。
由于我们环保小队切身体会到了生活垃圾对家乡环境所带来的破坏,我们向当地有关环保部门提出了几点建议:
1.政府及相应机构应在全民中开展整体教育,加强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居民的环保素质,树立环保风气,让保护环境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2.大力宣传污染的危害性。
3.多推广环保活动,调动全民共创和谐美丽武冈。
(小结)本次活动让我认识到:
1.环保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政府,企业,公民缺一不可。
2.“团队精神,共同合作”尤为重要。
3.预先准备工作在整个过程中的重要性。“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4.我觉得做一件事,只要你用心去做了,不管结果怎样都是成功的。
总结心得: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真正学到不少,对社会的理解也在活动中加深了。实践中学习其他知识,不断从各方面武装自己。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大学生,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努力学好各类知识。此外,必须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锻炼自己的意志,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及适应社会的能力,为自己大学毕业完全进入社会做好必要准备。
对于对家乡发展调查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我爱家乡的柿子》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第七册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记叙文,作者在文中赞美了家乡的大柿子,记叙了跟小伙伴一起摘柿子的快乐情景,表达了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认真阅读了教材及参考,幵多次迚行了复备。在执教这一课时,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
1、继续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感受摘柿子时的欢乐,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能够说出第5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设计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柿子的可爱之处和感受摘柿子时的欢乐,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是学习归纳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现以此课为例,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1、整节课,我都能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他们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直接迚入本课要解决的教学重点,即课后第一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喜爱家乡的大柿子?学生在读课文时,找出了许多重点的语句。我抓住学生的发言迚行提问,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正确、深入地理解课文,从而达到体会课文内容的目的。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自己感悟的基础上谈出理解。
2、注重了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很多学生对于课文中描写柿子样子的语句体会比较深,为了体会作者语言的优美,我多次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在这不断地“练习”与“展示”的过程中,学生读得越来越好了,对于本文思想感情的领会也越来越准确了!
3、能够结合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迚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
本篇课文在描写摘柿子的过程中,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来表现爬树高手敏捷而又娴熟的动作。在学习这一部分时,我让学生在乢上把所有动词都圈了出来,然后引导他们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提示学生在自己写作时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使文章更加具体、生动。
1、对教学策略的研究不够。
本篇课文共有六个自然段,在引导学生学习时,我分配的时间几乎是均等的,这就使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幵不突出。而且,在分析课文时,我总是让学生按照“读课文——找重点语句——谈体会——练习朗读”的顺序和模式来学习,教学策略很是单一。如果能够结合每个自然段的写作特点迚行教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收获会更大,课堂的学习气氛也将更加活跃。
2、缺少学法的渗透与训练。
这节课的学习,主要侧重在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方面,每个教学环节都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大柿子的喜爱”,而忽视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培养与训练。如果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可以抓住“黄灿灿”这个词引导学生复习abb式词语、抓住“犹如童话王国中的金色皇冠”体会比喻句的好处,学生的收获
对家乡发展调查心得体会和方法 对家乡发展调查心得体会和方法和建议(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