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民法案例的心得体会怎么写 民法案例与实务心得体会(9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主题学习民法案例的心得体会怎么写一
1.了解学生平时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式。
2.更好地促进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习惯的转变。
3.让教师更准确的了解哪一种学习方式对学生最适合。
无计名问卷调查
1、预习情况和方法
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处在“老师要求预习也不预习”的状态,这样的学生占总数的50%,还有“老师要求预习才预习”的,占总数的30%,而经常自学预习并提出问题的的学生只占10%。从未认真去预习过的占10%。
从以上看,学生没有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预习方法大部分处于“随便看看”的状态;而通过预习找难点、找重点或解决疑难的比率较低。原因是由于该校是一所中专学校,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不爱学习,畏惧学习,甚至想逃避学习。调查表明,在众多的学科中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课预习较多,而对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学科却很少预习。
“随便看看”的预习方法与学习成绩较低,反映出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仅仅把预习当成一种任务去完成,而不是将它看做是主动学习的方式;相反经常预习并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很高,但这类学生很少。所以学生整体学习素质来看,他们缺乏自学能力,只把预习当成额外作业去完成,没有作为一种能力去培养,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养成勤预习的习惯。
2、听课情况和方法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途径,该校学生自制能力比较弱,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影响学生听课效率的主要因素有: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老师讲课的方式和课堂的活跃气氛,这种情况约占70%,因此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课堂笔记情况和方法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不做笔记,原因是懒得记不爱记。少部分学生采用做详细笔记,以便课余时间复习,有其被动的一面。而成绩较好的学生多采用上课记重点的方法,这样的学生约占12%,说明他们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学习,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基于以上学生听课的情况和记笔记方法上的区别,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听课记笔记,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4、做作业情况和方法
课外作业是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然而学生对作业的认识不尽相同,有的学生把做作业当成一种学习的需要,也有的当成一种负担;有的学生会因为做作业产生一种满足的成就感,也有的因为完不成作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通过调查发现,“先做后看书”的方法比率较高,“有问题问别人”的方式比率也较高。两者占了70%。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学生抄作业或者无法完成作业的现象。这些同学他们一般课堂上听得糊涂,课后又不认真看,加上他们都是全封闭式管理,家长都不在身边,没有人监督,所以作业不会做,不会做就只能抄或者是干脆不做。他们已经把学习当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5、复习方法情况
此次调查显示,考前复习的学生占大多数,经常复习的比率较低,大部分学生不怎么复习,占60%。由于该校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差、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缺乏独立归纳能力,难以自己把握重难点,总希望老师列出提纲要点,给出明确的主要复习内容,然后按老师所列举的提纲进行复习。因此教师在平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归纳能力。
通过调查结果表明,目前该校学生还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性较强,大多数学生还没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种被动性的学习,表现在学习方法上主要是死记硬背。他们上课抄笔记,课后抄作业,复习考试按教师指定的内容背课本和笔记,还有许多学生参考各类教辅,这些都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发展。他们缺乏学习的自主独立性,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又极大地影响了学习能力的培养。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学校应该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教师讲课之前,应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讲课时,要抓住教学的关键,将适当启发和适当精讲相结合,这样,学生注意力才能集中。当学生攻克了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体会到学习方法在学习中的作用,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主题学习民法案例的心得体会怎么写二
近年区教委十分重视校级干部的培训和提高工作。在一个半月的学习培训期间,采取了请知名专家和校长授课并讲授实践经验,还采用了“走出去看一看”的方法,用了一周的时间,到了两个省的三处学校,实地察看并听取讲解和介绍,受益匪浅。经过考察学校文化建设、交流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教育科研成果、特色课程开放、素质教育的不一样形式,学习了管理的经验,开阔了办学的眼界,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方向,提高了管理学校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潜力,对下一步的工作有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1、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
建立于1903年,有着醇厚的文化氛围和悠久的育人传统。一百多年来,济南一中以不屈不挠、勇于奋进的精神,兼收并蓄、厚积薄发的品格,民主科学、严谨求实的作风,为民族的崛起和振兴,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社会英才。楚图南、胡也频、李广田、卞之琳等近代著名学者、作家都曾在那里任教;邓恩铭、季羡林、罗—干、臧克家、贺敬之、欧阳中石等都曾在那里读书学习;中科院(工程院)院士陈力为、叶连俊、马祖光、袁业立、崔尔杰、王恩多、彭实戈和美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王浩等都是从那里走向成功。
济南一中是山东省首批重点中学、首批省级规范化学校、首批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精神礼貌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学校现有62个教学班,3600多名学生。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72名高级教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34人具有硕士学位。
百年的业绩、百年的英名使学校具有独特的魅力、悠久的历史和广博深厚的文化。学校新校区的落成又使这所百年老校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新校区占地99959平方米,建筑面积92319平方米,学校环境幽静优美,校舍庄重、古朴、典雅,具备现代化功能、充满人文气息,成为省城济南一座令青少年学生向往的高中学府。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良的办学传统,不断创新的管理机制和制度,优秀的教师队伍,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特色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发展基础。
2、青岛新昌路小学
青岛新昌路小学建于1994年,现有14个教学班,学生528人,教师44人。学校始终把“尊重、激励、生动发展”作为办学目标,把“关爱生命、关注世界、关心成长”作为学校的校训,努力实践着“让教育满足生命成长需要”的办学理念。
学校是青岛市实施“小班化”教育最早的学校之一,《“小班化”课堂学习方式暨指导策略研究》被立项为山东省教育规划“十五”重点课题,面向全体学生,实行个别化教育,营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学校文化,实现学生的生动发展。
学校还透过构建学习型组织,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山东省“十一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生命教育理念下的教师发展课程研究》有效促进了教师的生命成长。学校成功承接了山东省校本培训现场会,教师教育工作成为学校新凸显的优势和特色。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学习型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全国、省级艺术教育先进单位,青岛市礼貌单位,青岛市规范化学校,青岛市依法治教示范学校,青岛市校本培训示范学校,青岛市“建立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3、青岛市实验幼儿园
青岛市实验幼儿园建立于1993年,系市教育局直属单位。目前,共拥有横跨岛城东西新老城区三个园区。第一园区,座落于面临大海的八大峡小区,地处龙羊峡路13号、红山峡支路3号,有8个教学班和早教中心,在园幼儿400余名;第二园区,座落于东部福林小区,地处大尧二路25号,创办于2001年,拥有9个教学班和早教中心,在园幼儿450余名;第三园区,座落于浮山后曙光山色小区,拥有6个教学班的规模,目前,开设了3个教学班和早教中心,在园幼儿90余名。三个园区正式在编教职工71人。教师全部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占45%,5名教师属英语本科毕业。保健医3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医师2人;厨师中高级厨师5人,三级厨师3人。全园拥有价值近百万余元的国内外幼教研究书籍、音像资料、幼儿阅读资料、各类教育杂志等。
1、改革与创新是学校的生存之道。
因为“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是学校永恒的教育价值,所以,改革与创新永久是学校的主题词。知识不仅仅仅来源于课本,教学不仅仅仅发生于教室,潜力不仅仅仅来自于读书,情感发展不仅仅仅得益于学校,多种生活课为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改革、选取带来的多样性、自由性、个性化冲击了传统教育整齐划一、批量生产的模式和理念。对于学生来说,拥有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权利之后,最重要的任务依然是学会选取。
2、优秀与卓越是学校的发展之道。
人的心理深层有种被同类认知的赞同感,那就是每个人都渴望优秀与卓越。所以优秀与卓越是学生主体性发展潜力的选取。是教师自主型专业发展潜力的选取。是学校管理民主制度与文化的选取。
3、教师的敬业与精业是学校的精神支柱。
学校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空间,施展才华的舞台和幸福生活的家园。教师的敬业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教师的精业是知识专业化的需求,也是学生积累知识和未来生活实践的重要保证。
4、制度与民主的和谐是学校管理的精髓。
制度与民主是学校管理的一种选取,也是学校发展的一个选取,这个选取是正确而有效的,因为既选取了民主,又选取了制度。民主,是学校长盛不衰的鲜活血源;而制度是学校有序发展的保证。
5、尊重与理解、对话与交流是学校人际关系的准则。
尊重和理解是我们的教育文化。“尊重与理解”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使师生关系饱含着爱和宽容,走向了民主与平等;它使学校、家长、学生各方趋向共识,共同努力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尊重与理解,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理解与尊重,使学校变得更加和谐。尊重与理解,成为学校主体性德育的主音符。
学校在“传授”的基础上增加了“交流”,由此“教学”双方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平
学习民法案例的心得体会怎么写 民法案例与实务心得体会(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