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命题心得体会及收获 化学命题培训心得体会(六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于化学命题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这个同学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其实都很好,但学习十分被动。当我教会了他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后,要求他做一道类型题给我看,他总是显得有些不耐烦。当他每做完一步后,他总是要问你下一步如何做,总是不愿自己通过模仿刚刚做过的那道题来解决现在的问题。如果你不在看着他,他就不愿意做下去。
今天评讲第一次月考试卷,我发现,普通班的评讲效果很差,特别是九班。我早就料到很多中下生无心听评讲,所以十分注意提问,几乎每一题都做了提问,遗憾的是,还是发现很多人站起来后都不知道要回答第几题。也许应该减少评讲的题量,更多地进行个别辅导,并让考得好的学生参加对学生的辅导,在课堂上帮他们订正。另外,应该多出一分与试卷相关的练习,加强对中下生基础知识的强化。
中考化学对有效数字的考核常常表现在对量筒、托盘天平的使用上。在一开始介绍量筒的使用时,就应该把有效数字结合起来,进行练习训练。
不明白↑、↓的含义和使用,制二氧化碳的反应是,生成物不要写成碳酸,而应该写成水和二氧化碳。注意引导学生与实际反应相联系。反应物中不须使用这些箭头,这些箭头只能用大生成物中。
要会用正化合价原子与负化合价原子会相结合的规律来推导产物。会分辨反应类型。
点燃:一般有氧气参加。
高温:涉及c和煅烧石灰石。
初三(1)的课堂实在太噪了,但我发现,记他们朗读课文竟然会起到一定作用。这时候不想读书的人会考虑睡觉,一些人会跟着读,虽然他们并不知所读的是什么意思。
我发现,人在课堂,而心不在课堂的学生为数不少,如何使这些掌握一点最为基本的知识呢?到底什么样的课堂安排才能使他们学到一点点东西?4班有一个学生,你叫他阅读一段文字,他死都不看,你问他为什么不看,他又说他正在看,你捂住书本,问他最简单的问题,如什么是物理变化?或请举一个化学变化的例子来,他一定说不会。“不会”这两个字就是所有这一类学生的通常答案,他就总是不假思索说“不会”。这种答案从你开始上他的第一节课开始就是这样。所以这根本就不是说基础不好之故,这完全象是一种“习惯性学习放弃”。真不知东西才能触动他们的`神经,使他们意识到要学点东西。他们所有的兴趣和注意力都放在哪里呢?
对于化学命题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本届学生化学基础也比较弱,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还比较的差,学习气氛不够好,学习的信心不足,还需要耐心的给予引导和鼓励。
《化学反应原理》内容是最基本的化学反应原理,包括反应速率、反应方向及限度等问题。从理论的高度认识酸、碱和盐的本质及其在溶液中的反应。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是以反应热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定量关系为主。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为基础的电化学过程和装置是富有时代气息和应用广泛的领域。
化学这学期主要开设《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化学》,学生通过学习初步认识基本的化学反应原理,并能运用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如展示实物,采用图像、表格、多媒体课件、录象等进行教学。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如在讲“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主题中,可联系合成氨和工业制硫酸等化工生产条件的选择、催化剂的特点研究等内容。
3: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探究能力。
针对学生基础薄弱的因素,教学中抓好基础教学,扎实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培养一定的化学尖子。
教学进度周计划安排表
周次 日期 内容
1
2.21—2.27选修五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2
2.28—3.06选修五第五章:进入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时代,整理、测试
3
3.07—3.13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燃烧热、能源
4
3.14—3.20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归纳与整理、测试
5
3.21—3.27化学反应速率
6
3.28—4.0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7
4.04—4.10化学平衡、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8
4.11—4.17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归纳与整理
9
4.18—4.24归纳与整理
10
4.25—5.01期中考试
11
5.02—5.08放假
12
5.09—5.15试卷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3
5.16—5.2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盐类的水解
14
5.23—5.29盐类的水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5
5.30—6.05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归纳与整理
16
6.06—6.12原电池、化学电源
17
6.13—6.19化学电源、电解池
18
6.20—6.26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19
6.27—7.03归纳与整理
20
7.04—7.09期末考试,家长会
对于化学命题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含实验原理介绍):
1.常用仪器的名称、形状和主要用途。
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和称量
(2)给物质加热
(3)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4)仪器连接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5)仪器的洗涤
(6)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3.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及收集
(1)三种气体(h2、o2、co2)的制备
(2)三种气体的收集方法
4.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1)常见气体的检验及鉴别
(2)(2)两酸、两碱及盐的鉴别
5.化学基本实验的综合
把握好以上这些知识点的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化学实验就要动手,要进入化学实验室,参与化学实践的一切活动。在实验室要观察各种各样各具用途的实验仪器、实验用品、实验药品试剂,各种各类药品,它们的状态、气味、颜色、名称、使用注意事项。还要观察各种各类成套的实验装置。在老师指导下,自己也应动手做所要求完成的各种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应有目的地去观察和记忆。 例如:
①各种仪器的名称、形状、特点,主要用途,如何正确使用,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②无论做什么内容的实验都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因此,要熟练掌握各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明确操作的方法、操作的注意事项,且能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
③还应注意观察各种实验现象,这是培养观察能力、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最开始的一步。下面还要进一步详细说明。
④动手做记录,因为在实验活动中感性知识很多,如不做记录,可能被遗忘或遗漏。这都不利于对实验的分析和判断。
(2)如何做好观察
观察能力是同学们应具备的各种能力之一,观察是获得感性认识最直接的手段,学会观察事物,无论现在或将来都是受益匪浅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对于化学实验的现象更要求学会观察,要求:观察要全面、观察要准确,观察要有重点,观察时还要动脑思考。 ①观察实验现象要全面。
一般应包括,反应物的颜色、状态,生成物的颜色、状态,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光、焰、声、色、放热、沉淀、气味等变化、反应剧烈的程度等。 例如:将铜丝插在硝酸汞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应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铜丝表面由红逐渐变为银白色,另一个是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而不少同学只观察到了铜丝变为银白色而忽视了溶液颜色的变化,就属于不全面。进而分析反应本质时,就不深刻,同时,也说明不了生成物中还有硝酸铜蓝色溶液存在。
②对于观察到的现象描述要准确。
注意“光”和“焰”的区别,“烟”和“雾”的区别。 一般情况下,气体物质燃烧有火焰,而固体物质燃烧没有火焰而发光。如:氢气、甲烷、一氧化碳这些气体燃烧,分别为淡蓝色火焰及蓝色火焰。硫虽然是固体,但它在燃烧时先熔化进而挥发成硫蒸气,所以,它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微弱的淡蓝色,在氧气中为明亮蓝紫色火焰。固体物质,如木炭、铁丝、镁带等燃烧,分别为发白光,火星四射,耀眼强光。 “雾”是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如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遇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在空气中形成酸雾。“烟”是指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如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形成大量的、浓厚的“白烟”,就是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小颗粒聚集而成的。
③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
化学实验现象五彩缤纷,多种多样,有的现象十分突出而明显,有些转瞬即逝,而有些隐蔽不易察觉,观察时注意抓住反应变化本质的现象。如何才能抓住反应本质的现象呢?为此,实验前要仔细研究实验目的、过程,确定观察现象的重点。 例如,在实验验证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时,重点观察物质是否发生了改变,有否不同于原物质的新物质生成,才是观察的重点。如将镁条剪短,说明只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它仍保持了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和富于弹性。但是,把镁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后,产生了耀眼的白光,冒烟,反应剧烈且放热,熄灭后生成了白色粉末。这一系列的实验现象,重点即是生成了不同于原来镁带的白色固体物质,这是一种新物质,这才是观察的重点,白色固体物质无论从光泽、状态及弹性等方面都不同于原来的镁条,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而发生反应时出现的白光、放热,则是伴随化学变化的现象,不是判断物质变化的本质现象。 ④观察现象要深化,要思考,力求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每次实验后要将观察到的现象给综合加以分析,认真思考找到原因进行对比、推理、判断,然后得出结论,以求对事物深入了解和认识,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对化学学习中出现的概念、原理、定律,以及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
⑤正确地记录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例如:锌和稀硫酸反应,正确的实验现象描述如下:试管内有大量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变小,用手握试管感到有些发热。错误的描述说成:“试管内
化学命题心得体会及收获 化学命题培训心得体会(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