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教学口述心得体会实用 教学设计的经验和心得(8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描写设计教学口述心得体会实用一
1.使学生理解成数和折扣的含义,以及成数与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会解答有关成数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成数和折扣的含义;理解成数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
1.把下列各数化成百分数。
2.李庄去年种小麦50公顷,今年种小麦60公顷。今年比去年多种小麦百分之几?3.小华家承包了一块菜田,前年收白菜41.6吨,去年比前年多收了25%。去年收白菜多少吨?
师述:农业收成,有时用成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成数的应用题。板书:百分数应用题(二)学习新课
1.电脑出示例题:商场里每台电视机的进价是1800元,售价加两成,每台电视机的售价定为多少元?
2、成数的含义。
师述:什么是成数呢?在五年级我们学过“几成”就是十分之几,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它相当于10%。
(1)口答:“三成”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三成五”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2)七成二成五五成相当于百分之多少?
3、售价加两成是什么意思?求售价应先算出什么?还可以怎样算?学生交流解题思路。
4.出示例2。
例2曹庄乡去年产棉花37.4万千克。今年遭受虫灾,减产一成五,今年大约产棉花多少万千克?
(1)学生读题,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 (2)减产一成五是什么意思?
(3)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
师述:在列式计算时,我们可以直接把“成数”化成百分数,用百分数进行列式计算。板书:37.4×(1-15%) =37.4×0.85 =31.79(吨)
答:今年产棉花31.79万千克。 3.练习。
小丽家承包了一块地,前年收小麦8000千克,去年比前年增产一成半。去年收小麦多少千克?
6.课堂小结。
描写设计教学口述心得体会实用二
课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时,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三个小故事。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课文中晏子是怎样智斗楚王的,为什么晏子的话会驳得楚王无言以对……最后让学生体会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心体会人物语言,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3、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用心体会人物语言,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多媒体课件课时: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1课《晏子使楚》。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课文,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呢……谁能用简洁的话说一说。抽生说,师板书。
2、楚王三次侮辱晏子,均被晏子一一反驳。他们俩第一回合的较量,上节课我们已学了。楚王是怎么侮辱晏子的呢……(钻狗洞),那晏子又是怎样反驳的呢……哦,晏子不动声色,反唇相讥,暗讽楚国是(狗国)。结果,楚王只好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3、过渡:还未谋面,楚王就已败下阵来,他会善罢甘休吗……接下来,楚王又是怎样侮辱晏子,而晏子又是怎样反驳楚王的,精彩在后面。请孩子们打开课文,自学4自然段,注意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好好品读,细细体会。
二、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一)研读第二回合的较量
1、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2、交流:晏子见了楚王了,楚王怎么对待他的……生读。从中你体会到什么……预设从两个方面去分析:神态和语言。
注意抓“瞅”“冷笑”,什么叫瞅了他一眼啊,哦,连正眼都不瞧一下,够自大的。再看,冷笑一声,从这冷笑声中你听出了什么……
你抓住了楚王的语言知道了楚王在侮辱齐国没有人,笑话,堂堂一个国家,会没人吗……孩子们思考,楚王这里所说的人指什么人……板书(没人才)
看,这就是楚王,盛气凌人,不可一世,傲慢无礼。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看到这样一个楚王。点评朗读。
3、面对楚王的咄咄逼人,晏子是怎么应对的呢……抽生读,这是晏子的应对之语(板书)。听出他话里的意思了吗……(板书:弦外之音)生说,弦外之音就是人多嘛!我们来看,文言文里,晏子的原话是这样说的,出示文言文:
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晏子的话里,藏着三个成语,一一对应课文里的句子。哪三个……张袂成阴就是,读,挥汗成雨就是……比肩继踵就是……把这三个成语写在书上对应的句子旁边。回到课文,再读读晏子的话,体会一下他这样说,妙在何处……生自读,抽答。运用夸张手法,更加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齐国人多。晏子说话的确极具艺术性。
4、接着楚王又开始刁难:既然这么多人,怎么派你来呢……晏子的应对之语是……抽生读出。听出他的弦外之音了吗……板书:下等国。他的这番话又妙在何处呢……晏子没有明说,却来个将计就计,顺水推舟。你楚王说我不中用,我就承认不中用,先自贬身份,再以退为进。反正我国的规矩是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既然我最不中用,派到你楚国来,你楚国自然就是(下等国)!
5、这次较量,结果如何呢……生读出句子:楚王只好陪着笑。咦,注意,楚王又笑了。他刚与晏子见面时笑了一次,那是冷笑,是盛气凌人的笑,不可一世的笑,瞧不起人的笑。而现在的笑呢……又是什么样的笑……(尴尬、苦、无可奈何)前后真是鲜明的对比呀!
6、面对楚王的再次侮辱,晏子针锋相对,巧妙反驳,这样的场面真是既紧张又精彩,孩子们想不想给老师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呢……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先自己准备准备,注意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你还可以加上动作。生自练,抽两组读。点评:入情入境地朗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研读第三回合的较量
1、刚才咱们看了楚王与晏子的第二次交锋,楚王又吃了个哑巴亏。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请看5自然段。这一次,老师不讲,你们来讲,好吗……好,小组合作学习5自然段,板书提纲:怎样侮辱,结果怎样。小组既要合作,也要分工,共同学习,互相帮助,最后汇报时,每个人至少要汇报一个问题。
2、小组学习
3、全班交流:
(1)怎样侮辱……教师相机板书:没出息
(2)弦外之音:风气不好,或强盗国。其它小组有补充吗……
(3)所言之妙:举例说明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也回敬了楚王:是你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致使好人变成盗贼。让楚王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注意结合学生的回答,如此时已说歇后语,则引入。其他小组呢……(4)结果:唉,此时此刻的楚王落得个什么下场啊,真是偷鸡不成——反倒蚀把米啊,你还能用哪些歇后语来形容此时的楚王呢……
4、学生质疑:对于这一自然段,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5、那好,咱们在读中再来体会晏子的语言艺术吧。齐读5自然段。
(三)了解故事结果,悟写法
1、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下可让楚王彻底败下阵来,不得不认输了。所以课文最后一段说,抽读,板书:不敢不尊重
2、什么意思……
3、故事到这儿就结束了,孩子们整体回顾一下课文,注意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呢……这样写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值得我们在习作中借鉴。
三、评价人物,升华情感
1、孩子们,课文学完了,相信你对晏子一定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你能说说吗……
2、是啊,晏子虽貌不出众,但是足智多谋,能言善辩,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和国家的尊严。
3、出示资料:晏子去世时楚王失声痛哭,他对晏子高度评价:无晏婴,政不清。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思想家赞美晏子:古今少有贤人。史学家司马迁在《管晏列传》的结尾中写道:
假如晏婴还在世的话,我即使替他手拿鞭子做个仆人,也是我高兴和向往啊!
3、在老百姓心中,晏子是智慧的化身,他的才能品质为世人所称道。如果孩子们对他感兴趣的话,可以去读《晏子春秋》。
楚王————晏子
(侮辱)———(反击)———(结果)
进城门钻狗洞
是狗国
只好打开城门
见楚王没人才
下等国
只好赔不是
赴酒席没出息
强盗国
只好陪着看
不敢不尊重
聪明机智能言善辩热爱祖国
描写设计教学口述心得体会实用三
:教科书第62~63页的例1和“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的第1~3题。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让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特点,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能跟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量。
一、导入
谈话:同学们购物问题中有单价、数量、总价,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讨论,反馈。
[设计意图:本环节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体会数量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表格。
提问: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板书:时间和路程)
观察表中的数据,哪一种量的变化引起了另一种量的变化?
指名回答。
谈话: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为什么说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学生交流。(有的学生可能发现一种量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有的学生可能会发现一种量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
2、谈话:观察表中的数据,这两种量在变化中有没有什么不变的规律呢?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请写出几组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根据学生回答板书:=80=80=80……
提问: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上面的规律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速度(一定)
3、小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的量。(板书:正比例的意义)
[设计意图:正比例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学过的数量关系的认识,使学生学会从变量的角度来认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把握正比例概念的内涵和本质。]
三、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学生自由读题。
2、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把表格填写完整。
3、请学生根据表中数据,先尝试独立完成表格下面的四个问题,再和同桌交流。
4、学生交流中,明确:总价和数量是相关联的量,=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四、归纳字母公式
1、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的相同点。
提问:观察上面的两个例子,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1)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2)两种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3)两种量都成正比例。
2、如果用字母和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
设计教学口述心得体会实用 教学设计的经验和心得(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