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与素养心得体会实用 文明素养心得体会范文500字(七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文明与素养心得体会实用一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初一五班的程桐。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找回遗忘的文明。
找回遗忘的文明
文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传承,而如今正渐渐被人类遗忘在角落。
在外国“请不要随地吐痰”“请不要乱丢垃圾”“请不要在公共场所吸烟等一些文明标识用中文书写,你们可能怀疑外国人看得懂中文吗?但是,我要告诉你因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吸烟等一些不文明行为都是我们中国人做出来的。现在你应该不疑惑了吧!
身为炎黄子孙的后代,身为一名新世纪的中学生,我们真的不能坐以待毙,眼睁睁的看着文明就那样被遗忘,被人们舍弃。
文明依然存在,在我们学校,早上站在校园门口看着学生们进、出校门靠右行,秩序井然,令人赏心悦目。在校园可以看到值日生忙着打扫环境区的身影。
但总有一些同学不遵守校规,他们满口脏话,不堪入耳,完全不象一个中学生;有的同学在楼道里大呼小叫,追逐打闹,引来周围同学诧异的眼光;有的同学总是起哄,引起周围一片同学的惊疑……这些同学给我们的校园大打折扣。
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起进行“三比三反对”,一比外貌,谁更端庄、清爽、衣着得体,反对留长发、染发、烫发;二比语言,“请、你好、谢谢、对不起”这些礼貌用语,谁用得更多,反对满口脏话;三比行为,谁更加讲礼貌、有修养、守纪律,反对举止粗俗。
同学们行动起来,不要让文明遗忘在我们脑海的角落!
关于文明与素养心得体会实用二
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凝练而成的社会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我们重视自身修养,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乐观进取精神。可以说,中华传统美德早已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那么,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怎样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呢?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气节。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和气节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仅具有找寻民族气节,挽救民族危亡的积极意义,而且突出了要求把个人的命运与民族、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崇高的历史责任感,所以每当中华民族濒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都起到了救亡图存的战斗号角作用。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诸如卓有见识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维新被杀的谭嗣同,推翻帝制的孙中山,横眉冷对的鲁迅,抗日献身的张自忠,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这一强烈的爱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
以上种种爱国实例,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我们当代大学生要铭记在心,体现在行动上,继承并把它们发扬下去。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决定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努力方向。
历史上拥有大志者不乏其人。明代戚继光年仅十七就任文职官,当上了登州卫指挥佥事。他对父亲表示,要做一个“身先士卒,临敌忘身”之士,还写下了“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诗句。日后在荡平东南沿海倭寇和防止北方异族的入侵建立了不朽的功绩,成为名垂史册的民族英雄。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前去广州革命根据地,途经长沙写下的《沁园春·长沙》,其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出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并为之奋斗终身。十九岁的周恩来所作“大江歌罢掉头东”也体现了他改造旧中国的远大志向。可谓少年壮志凌云。
我们大学生应把个人的理想抱负与祖国民族利益联系在一起,把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与为民造福联系起来。更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人生途中不断地砥砺操行,从而完成大志。
中华民族虽也遭受过外族的入侵和列强的蹂躏,但她却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能保持自己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伟大民族。原因很多,其中与中华民族的一批优秀人物跟随时代的潮流,锐意进取,勇于改革创新是分不开的。惨遭车裂的商鞅,虽牺牲了生命,却使秦国后来居上,超出东方六国,成为兵革强大,请侯畏惧的天下雄国,为秦始皇“灭诸侯成帝业”的统一中国大业奠定了基础。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的王安石,面对北宋中期以来积贫积弱的现状,大胆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与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正统思想的“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是何等的针锋相对。王安石这种反对守旧,勇于进取的思想及大胆变法,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他大大领先于时代,为后人推崇和尊敬。
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这与古人的勤学分不开的。锥刺股是先秦纵横家苏秦好学的故事。苏秦为吸取广博知识,夜以继日发愤苦读,当困乏时,以锥子刺腿,用来振奋精神,坚持学习。“三上”是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充分利用时间的一种学习方法,乃马上,枕上,厕上,争分夺秒,积少成多,终于在文学上大有作为。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都说明勤学的道理。
读书光好学还不够,还需善疑好问。孔子从小入太庙“每事问”。他主张“疑思问”,“不
文明与素养心得体会实用 文明素养心得体会范文500字(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