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阅读与写作心得体会精选 童年文章阅读感想(七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童年的阅读与写作心得体会精选一
我的家坐落在一个小村庄里,家人就在这片黑色的土地上维持着生活,所以说这片辽阔的土地就是我的乐园,这里的一花一草是我儿时的玩伴。
更不用说高大的榆树,优雅的柳树,碧绿的玉米林,金色的稻田,更不用说蝌蚪在水中游泳,披着迷彩服的小青蛙,单是那门前的小土丘就充满无限的乐趣。
吃过午饭,我又不约而同的来到这小土丘上,可惜迟到了,元猫、欢儿、满儿、挺儿,他们来得早,玩得热火朝天,我很生气,怪妈妈做饭太晚了。但我很快就投入其中。
那棵枯树是我们权利的象征,爬的最高最快的将是我们的小国王。他们争先恐后地向上爬着,练习,但我不会爬树,还被他们笑话我是女孩子
为此我经常偷偷地跑去练习,但上帝总是反对我,每次都不是割腕,就是扯胯,回家也被妈妈打了。我只能无奈地说:“孩儿王,拜拜了!”
那个三角形的茅草屋是我们共同的家。中午不吃饭就跑出来,总是带着从家里偷来的两三个土豆。
在小屋里,我们搭了一个小砖炉子,生了一堆火,把土豆放进去。烟很大,我们总是被熏得泪汪汪的。
夏天的烈日比较火辣,但当河水变黄时,它就变了。中午是一定要睡觉的,但是我们这群孩子睡不着,只要父母睡着,我们就跑出去,目的是游泳、钓鱼。
脊背会被晒得黑黑的,我们一个个光着身子在水畔上奔跑着,突然“扑通”一声跳进水里,用各种游泳姿势,有时站在高混凝土平台,学着潜水员的样子,深吸一口气,大喊一声,跳入水中。
在水里,我们游泳,抓鱼,弯下腰,用我们的手触摸鱼。当我们出来,一身的泥点子,然而却很高兴,因为我们可以回到海鲜大餐啦。
嘴里还美滋美味地咀嚼着,很是骄傲,但脑子里却一下子蹦醒了。那小土丘、小树、茅草屋、水池,都化为回忆,多彩的童年今天想来还让我津津乐道!留恋不已!
推荐童年的阅读与写作心得体会精选二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
童年里,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
一次堆沙、一次溜冰、一次做饭……看起来微不足道,却饱含着我无尽的快乐。
童年时的趣事就像天上的繁星一样,数也数不清。
在我的童年里,有几件趣事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记得上小学三年级放暑假时,妈妈带我到大连的海边玩,金色的沙滩上,镶嵌着许多小贝壳,漂亮极了!我和妈妈提着装满了小铲子、小碗等各种工具的桶,坐到了沙滩上,一起专心地堆起沙雕来,设计、画图、运沙、提水、雕刻……我们忙得不亦乐乎。经过很长的功夫,我们堆成了一座城堡、一副头像、一尾鱼和一条很大很大的蛇。没想到的是,我们的作品竟然吸引了许多游玩的人前来拍照,看着这场景,我的内心满是自豪,我和妈妈也赶快拿出相机,和这些沙雕留了影。
堆沙雕是快乐和充满创意的,学溜冰却是艰难和需要勇气的。
一次,妈妈给我买来了一双溜冰鞋,叫我学溜冰,我想,学溜冰肯定很容易,不就是穿着双带轮子的鞋子满地跑吗?谁知道,学溜冰对我这种不擅长体育运动的人来说可难了,我怎么也学不会,总是掌握不好平衡,摔了一跤又一跤,胆子越学越小,最后干脆放弃了,但又怕妈妈骂,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故意把冰鞋藏了起来。当妈妈又叫我去学溜冰时,我对妈妈说我的冰鞋丢了,还装作很难过的样子,妈妈说丢了算了,不要难过。心想这可好了,妈妈一定不会再叫我学溜冰了。没想到第二天,妈妈又重新给我买来一双冰鞋,并叫我好好学。哎,弄巧成拙!不过,我还得感谢妈妈,因为我现在的溜冰技术可是让人羡慕的哦!
我再和你说一说做饭的趣事吧。
暑假时的一天,妈妈上班去了,我想做一件让妈妈吃惊的事,想到每天妈妈上班已经很累了,回家还要做饭给我们吃,我就决定做饭给妈妈吃。烧菜我还没有学会,看看冰箱里有冷饭,就计划炒鸡蛋饭,心想,炒鸡蛋饭既简单又美味,一定会得到妈妈的赞扬。于是围裙一系,袖子一挽,开始行动。打蛋、剥葱、切火腿肠……忙碌并快乐着,不一会儿,一盘颜色和香味不错的鸡蛋饭做好了。这时,妈妈也回来了,我很得意地向妈妈呈上了我的作品,妈妈很兴奋地舀了一大勺吃了起来,这时,我发现妈妈的表情却很奇怪,我赶快舀了勺鸡蛋饭尝了尝,啊……原来我把白糖当盐了!真是做了一件让妈妈吃惊的事!
童年的趣事像一副画,画里有我五彩的生活;童年的趣事像一首歌,歌里有我的幸福和快乐;童年的趣事像一个梦,梦里有我的追求和憧憬。
推荐童年的阅读与写作心得体会精选三
多彩多姿的童年,就像一串葡萄,有大的,有小的,有青的,有紫的,颗颗都记载着我的酸甜苦辣,我就摘下那最大最紫最甜的来给你们讲讲吧。
记得是我上三年级时的一个下午,班主任杨老师满面笑容地走进教室,走上讲台对大家说:“今天,我们来玩个有趣的游戏,轻松一下。”听到做游戏我们高兴的都跳了起来,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啊!是玩什么游戏呢?我们都期待着,老师好像有心让我们焦急,用眼扫视一遍同学们,慢慢地说:“就让我们玩添鼻子的游戏吧!”老师说着便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人头,有眼睛、嘴巴、耳朵、头发,就是没有鼻子。画好后,老师笑眯眯地说:“这个人没有鼻子可不好看,看你们谁能蒙住眼睛给他添上。哪个同学先来?”“我来,我来……”叫喊声此起彼伏,一个个跃跃欲试。
也许是马振东的喊声最大,举的手最高,老师叫他第一个上去。只见他大步流星地奔上讲台,老师让他拿好粉笔,问他:“你记住鼻子的位置了吗?”马振东举手点一下人脸的鼻子的位置,满有把握的说:“记住了!”老师拉他离开黑板几步远,用布蒙住了他的眼睛,然后让他转了三圈,说:“好,你可以开始给人头添上鼻子了。”同学们都屏住呼吸,看着他小心翼翼地走到黑板前,想了想,挪动一点位置,在黑板上画起来。其他的同学指指点点,交头接耳,老师举起手指在面前摇了摇,大家静了下来,有的同学捂着嘴偷偷地笑。“哈哈…哈哈哈……”马振东还未画好,大家便大笑起来,有几个学生笑得趴在桌子上,原来他把鼻子画到人头的外面去了。他去掉蒙在眼睛上的布,睁开眼睛一看,也大笑起来,不好意思地低着头跑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出丑了吧?”“羞羞羞。”“马振东真笨,看我的。”
“我来,我来。”叫喊声此起彼伏,学生的兴趣更加高涨,王老师又请几位同学上去给人头添鼻子,他们有的添在眼睛上,添在嘴巴下,有的添在额头上,有的添在耳朵旁……逗得人捧腹大笑,有的同学还笑出了眼泪。
看了一会儿,想了想,我勇敢地站在凳子上,脸涨得通红,高高地举起手大喊:“我来!”“小斌,你来试试?”我回头看看马振东,挺着胸脯走过去,我学聪明一点儿,不经意间比划了一下画像与黑板边上的钉子的距离。接过老师递过来的粉笔,蒙上眼睛,眼前一片黑暗,转了三圈,头有些晕,我慌了神,两手在前边乱摸,“砰”撞到谁的桌子边儿,同学们大笑起来,我定定神,慢慢地走到黑板前,用左手摸到黑板边上的钉子,往上比划了一下,教室里静极了,我就大胆地画开来。“好!”我刚画完,就听到好朋友张玉的叫好声,去掉蒙的布一看,略微偏一点点儿,我笑笑,得意地走下去。“不错!”老师带头鼓起掌,刹那间,掌声欢呼声在教室响了起来。
这个难忘的添鼻子游戏,深深刻印在我的脑海中。
记忆的长河中,沉淀着童年的日子,留下了童年的脚印,重拾童年的记忆,回顾童年走过的路,是对人生的重新认识,是对心灵的重新审视,是对自己成长脚步理性的思念。
推荐童年的阅读与写作心得体会精选四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本书蒙台索利深刻地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启示。
“精神分析揭示出儿童所遭受的痛苦源于成人权威对儿童自发性活动的压抑,……”这是《童年的秘密》第一章今日儿童中的一句话,这句话,一直在我脑海中回荡,无法忘却。让我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是否运用教师的权威压制了孩子自发性的活动?
蒙台梭利还从七个方面讨论了儿童的发展以及成人是如何阻碍儿童的发展的。
首先:成人为了自己的方便而强迫儿童长时间睡觉。蒙台索利指出,如果我们要为儿童的个性发展提供帮助,鉴于儿童是一个弱者,那么有着更强个性的成人在指导儿童的时候必须控制自己。
第二:蒙台索利认为,儿童并非守株待兔般地等待行走能力的发展,而是通过练习获得的,因此,成人必须调整自己以帮助儿童享受行走的乐趣。
第三:蒙台索利表示,当我们评价儿童的心理发展时,我们应该根据言语的出现以及从工作中激发出的手部动作的出现来考虑幼儿的心理发展。
第四:蒙台索利批评成人并不是从儿童最基本的心理需要出发去帮助儿童,而是取代儿童完成了所有他们想要自己独立完成的活动。
第五:蒙台索利指出,成人用自己的行动取代儿童的行动不仅表现在行动方式上,还表现为通过暗示把自己的意识渗透到儿童的意识中,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儿童。
第六:蒙台索利认为,由于成人不理解运动对于儿童的重要性,所以他们阻止儿童的身体活动。而一个“失去肉体自由”的人要比聋子和盲人承受的痛苦更悲惨也更严重。
第七:蒙台索利独辟蹊径地提出,儿童具有天赋的特殊的“爱心智力”,这种爱赋予了儿童观察的能力,儿童以一种热情的、注意细节的方式赋予了儿童观察的能力,儿童以一种热情的、注意细节的方式观察他们周围环境中的一切,包括成人。正是由于儿童对我们成人的爱,我们的精神世界才被唤醒。如果没有儿童帮助成人振奋精神,那么人类就会颓废。
看本书时。让我想起赵岭老师在课堂上说起儿童享有的权利——这是《儿童权利公约》赋予与规定的。
1.有生存权——每个儿童都有其固有的生命权和健康权;
2.受保护的权利——不受危害自身发展影响,被保护的权利
3.发展权——充分发展其全部体能和智能的权利。
儿童有权接受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以及儿童有权享有促进身体、心理、精神道德、智能的权利。
4.参与权——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
儿童最佳利益的原则
尊重儿童尊严的原则
尊重儿童的观点与意见的原则
无歧视原则
给我的启示:面对儿童的成长,我们应该像蒙台梭利那样,学会观察、学会引导、学会等待,用“有准备的”适宜环境导引儿童的内在生命力,并耐心的等待儿童完成其内在的心理变化,而不是用我们成人自以为是的“对儿童的帮助”去打扰其破茧而出的过程,造成人所皆知的“拔苗助长”的严重后果。
推荐童年的阅读与写作心得体会精选五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就像整天在海边嬉闹的浪娃娃;童年是纯真甜美的,就像山溪中清亮的泉水。说起童年,倒不禁让我响起了我那一件傻事儿。
那是个艳阳高照的晴天,我六岁,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字帖,要我每天花上几个时间临摹书法家的作品。我什么也不懂,是个呆头呆脑的小女孩。妈妈也经常因为我的“口出狂言”而引发大笑。这不,今天我又做了件傻事儿。
妈妈拿着字帖走过来,对我说:“练字怎么能缺少钢笔和墨水呢?”于是,妈妈吩咐爸爸立马去书店给我买了这两样东西。我拿起钢笔,打开笔盖。流畅地写了整整一面。突然!钢笔好像厌倦了似的,不愿意再为我服务了。我以为钢笔坏了,便跳下椅子,蹲在地上磨着钢笔。我想:真讨厌,钢笔这么快就坏了,简直就是假货!最后,没辙了。
就把钢笔丢在一边,瞪着小眼儿,嘟着小嘴儿,靠着椅子,双手环抱,直生闷气。妈妈见了,过来问我:“怎么了?不写了吗?”我马上告状,说:“假货钢笔,它都不出墨了!”妈妈瞧了一下,说:“不是呀,它是没有墨了,你得给它吸墨。”我刚想问什么是吸墨,妈妈接到一个电话就急急忙忙出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嘀咕:“吸墨,吸墨,吸墨……吸管!”对了,吸墨和吸管都只有一个字之差。肯定就是吸墨用吸管吸。于是,我叫正在看报纸的爸爸要了根吸管,又跑上座位,把盖子打开,把吸管插进去。汲取着这浓稠的墨汁。呀!真难喝呀!为什么要自己吸墨才能让钢笔出水呢?我想着,就不顾自己的形象,大摇大摆走进书房,问爸爸。爸爸放下报纸,一见我的模样,顿时,耳朵上的眼镜跌到了一边去,显然是惊呆了的样子,立马放下报纸,不顾一切地把我拉到诊所去,医生让我漱口,然后多喝点水,排泄出来便可。那天,爸爸整整烧了3壶的水,全灌到我的肚子里了。为此,我可上了好几趟卫生间。
妈妈回来后,看见我在床上喃喃自语:“吸墨……”便问爸爸事情的来龙去脉,得知后把肚子的笑疼了。还说我糊涂虫。我想:唉,大人还真是奇怪,总要为了这么一件不好笑的事情笑到肚子疼。他们才是糊涂虫呢!后来,爸爸妈妈齐心协力教会了我怎么正确给钢笔吸墨。
虽然这件事已经被时光的匆匆流水冲逝了,但在我记忆的海洋中,常常卷起美丽,动人的浪花。
推荐童年的阅读与写作心得体会精选六
炎炎酷暑,哪里才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或许你会说那壮观的承德避暑山庄,或许他会说那秀丽的杭州西湖,但我要说的是幽静的乡下。
这趟回乡下已距离上次一年多了。在车上,心里忐忑地想着:时隔这么久,乡下伙伴的面孔已经模糊了,见了面该怎么打招呼呀?碍于面子,又不好意思问别人。
“哒哒哒哒”车停在路口,还没等我回过神来,母亲就把我拉下了车。“通帅哥,这边!”我被这既熟悉又陌生的声音吸引,望向对面。一个稍微比我矮的小男孩向我招手,他是谁?我想不起起来,耳朵有些发烫了。
小男孩跑过来,拉着我说:“哥,你好久没有回来了,这次打算住多久呀?你还记得我是谁吗?”他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我羞愧地低下头,张开嘴却说猜不出话。小男孩却善解人意地说:“哥,没关系,你在城里住得久了,不记得我是正常的,你先回家休息一下,等一下,我再找你玩。”我低低地应了一声。
第二天,太阳收敛了他的光芒,夏风耐不住性子到处吹拂。小男孩果然来找我玩了。我们来到池塘边,这里长满了野草。男孩提议说:“哥,我们抓鱼,好不好?”我兴致勃勃地说:“好呀,不知道这么久了,我的技术还在不在,还能不能抓到泥鳅!”
我捡起一块大石头,用力往池塘旁边丢,用力的张望,看看溅起的水花里面有没有泥鳅。没有,我转身想再捡一块石头,男孩已将石头递到我手边。
这样扔了几次,男孩大喊:“哥,我看见泥鳅了,在那边!”我赶紧扑了过去,双手夹住它。可这家伙拼命的钻动,一不留神,它竟半个身子钻进泥土里了。我用力拉扯住它,终于这个家伙被我揪出来了。男孩高兴地说:“哥你还和从前一样,这么厉害!”
往事渐渐浮出我的脑海:一年多前,还是这么池塘,还是我和男孩,还是这么幼稚的抓鱼原来是他!
夜晚,蝉不停的唱歌。屋外乘凉的我渐渐闭上眼睛,只听到身边的男孩模模糊糊地说:“哥,你明年还会回来吗?”我睁开眼睛看着他,说:“会的。不用等明年暑假,只要一有空,我就回来和你玩。”男孩笑了,慢慢合上了眼睛。几只萤火虫在草丛中飞来飞去,也渐渐隐入草丛中。
炎炎酷暑,我在乡下度过了美好的暑假,找到了我的童年。
推荐童年的阅读与写作心得体会精选七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在我的心里,童年是一棵树,树上结满了童年时的笑脸;童年是一本相册,相册里记载着我成长的足迹;童年是一条小河,河里流淌着童年时的欢声笑语。
我的童年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我五岁时,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三姨穿着和妈妈一样的衣服去幼儿园接我,我出了校门之后立马跑到了三姨身边,三姨和妈妈是一对双胞胎,我把三姨当成了妈妈。于是,我张口就叫:”妈妈,妈妈。“”哎!今天学了些什么呀?“三姨偷笑着问我。我回答:”今天学了画小白兔、学算术题、学拼音……三姨把我带回了家。
到了家里,我非常奇怪,发现家里有两个人长的一模一样,就问:“谁才是我的妈妈呀?”妈妈这是发话了:“我才是你妈妈!”“妈妈,那刚才是你接我回来的吗?”妈妈笑了笑说:“刚才接你的是你三姨呀!你又分错我们了吧!”我这才明白,脑子里那个大大的问号消失了。
到了现在,我想起我把三姨和妈妈分错的事就情不自禁笑了起来。
记得在我三岁的时候,我还住在姥姥家。有一次,我正坐在姥姥家的板凳上剥花生。突然我发现地上有一条像木棍的虫子,我以为那是一根木棍,就好奇的捡起了虫子。突然我看见它可以动,这才知道那是虫子,于是我扔下虫子就哇哇大哭。妈妈和姥姥见了就问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讲完事情经过后弄得她们哭笑不得。
这就是我的童年,一个幸福的童年,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童年,一个令我难忘的童年。
童年的阅读与写作心得体会精选 童年文章阅读感想(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