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特写肺炎事件心得体会和方法 关于肺炎疫情的新闻日记(二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推荐新闻特写肺炎事件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当然,这种培养与训练有很多方法和渠道,在实际工作的实践中训练是最好的方法,应该怎样进行具体的培养和训练呢?在这里我暂时提出三条。
第一条:就是坚持每天写作,至少写1000字,写什么内容在这里并不重要,关键是不要停笔的写。无论大家在哪家媒体工作,不管是电视台,还是报社,文字写作能力都是对一个记者最最基本的要求。作为职业记者,最低的要求就是要能够很容易地将你采集到的新闻和你对新闻的思考,用文字顺畅地表达出来,传达给受众。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这个记者是做不好的。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量的积累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写作是记者的基本功,也是看家本领,必须要不间断地练习才行。其实,具体写什么并不重要,重要是必须强迫自己不停地写,以此训练自己的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即使今天没有采访任务,也没有什么稿件需要交,那么,也不要让自己的笔停下来,你可以抄一段书,可以给朋友写一段话,可以将自己的一些感受记下来,等等。
著名作家契诃夫死后,他的夫人发现他的一摞笔记本中记了很多一段一段的话,其中不仅有契诃夫平日里看到、听到的事物,还有他所感悟和思考的东西,其中有一些已经写入到他的作品中,而更多的并没有写入作品。于是,他夫人将这些笔记整理出版,就是有名的《契诃夫手记》这本书。我从书里随便摘几句:“兄弟俩不开收条就从银箱里拿走了钱。从父亲那里要钱很难为情,从银箱里拿走倒不要紧。”“n的父亲是个有名气的人物,他也是个很出色的人物,但是他无论做了什么事,人家总是说:‘好是好,可是比他老子差多了。’有一次,他在一个艺术晚会上朗诵,和他一起参加表演的人都获得了成功,可是对于他,人家还是这样说:‘好是好,可是还是比不上他老子。’他回家后躺在床上,瞪着他父亲的像片,晃着拳头。”这些东西准确地说,都是一些片断,都是契诃夫在平日里随手记下的东西,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些手记对契诃夫的写作是有很大帮助的。在我国宋代有一位著名诗人梅尧臣,凡外出游玩或访亲会友时,总是随身带着一个号称“诗袋”的布袋,看到什么新鲜的事或美丽的风景,有的得句,有的成诗,立即用笔在纸上记下,把它投入袋中。长此以往,梅尧臣的诗作获得了很高的成就。
这些都是前人的经历,对我们想要从事文字写作的人来说,这些经历是完全可以借鉴运用的。
如果你是在校就读新闻的学生写什么呢?我在这里提个建议,你们可以试着观察一位同学的言行,从中找到特点,然后把它写出来,再叫同学来读,如果同学通过你写的东西能猜出你写得是谁,证明你这个特点抓得准,表述得清楚。如果同学猜不出来,那就说明你还要继续努力。还有,如果和同学聚会、讨论,你可以把聚会的经过、讨论的内容记录下来,这可能在今后的若干年后,成为你和你的同学之间一份很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第二条:坚持每天看新闻,至少细看十条。将每天的你认为重大的新闻事件记下来。而后,对一些持续发展的新闻事件跟踪看下去,既看事件的进展,也看媒体对事件报道的方法和步骤,从中体会新闻写作的一些规律。
记者工作离不开信息采集,在平日里就应该让自己始终不脱离新闻信息的海洋,现在有了互联网,可以说新闻信息获取已经变得很容易了。世界上每天发生的大事,几乎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图文并茂报道。比如最近有关禽流感的新闻,有关萨达姆受审的新闻。大家通过查阅相关新闻报道和评论,就可以了解到禽流感在整个国际上是什么样的,各国都是怎样处理这种事件的,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为从事新闻传播的职业记者,在看新闻的时候,最好不要只看热闹,而要动用自己的大脑,对一些新闻进行思考,从自己学过的知识中寻找解释。比如,前一段时间的“超级女声”,作为一个地方电视台,湖南卫视为什么能把这样一个节目搞成全国性的热点?这当中有哪些可以从传播学理论中找到注解?再如,我国混和男足连得两个冠军,这说明什么?是男足的水平高了,还是朱氏训练方法有效果了?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如果有同学对经济感兴趣,还可以想,今年西安连着举办了多次国际性会议,这种现象从会
新闻特写肺炎事件心得体会和方法 关于肺炎疫情的新闻日记(二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