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号王亚平心得体会总结 神舟十三号王亚平训练(9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最新神舟十三号王亚平心得体会总结一
刘昱辰
今天对于整个中国人民来说,都是极不平凡的一天,值得纪念的一天,因为我们的神舟十三号顺利返回,时隔半年多,成功完成任务。
时间回到2021年10月16日,那一天注定很不平凡,是一切的开始,起初,我对这件事了解甚浅,并不知道这次火箭发射的意义何在。直到同年12月10日,谢老师带领我们去观看了第一次天官授课,我得到了一个机会,学习中国人自己的太空舱,才知道,上面仪器的精密,可以做到地球上很难做到的实验,重要性不说便知。当然,在大半个月前还有第二次,我还是很期待下一次的,不过不知会等多久。
看着他们出舱的视频,内心无比激动,那句“我已出舱,感觉良好。”萦绕在我的耳旁,久久不能平息,这不仅仅是三位航天员的胜利,更是中国航天及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胜利!
听着他们的对话,好像感觉十分轻松的样子,”准备迎接重力”,“晃悠悠的”,其实这只是表像,在进入大气层的时候点要完成推进舱分离,这时,飞船的下落速度在七点五公里每秒,高速下降,会让肌肉变形,一般人根本承受不了,所以,才会对宇航员进行严格的选拔。
纵观中国航天发展史,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拉开中华民族探查宇宙的序幕;2003年,中国第一艘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成为美苏之后第三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2007年,我国首颗绕月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探月时代开启……
中国没有停下对太空探索的脚步,这次”神舟十三号”任务的完满完成,即是结束,又是开始。
最新神舟十三号王亚平心得体会总结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唤醒沉睡的中华之梦》!
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我们会聚一堂,我们秉承文学的血脉,我们背负理想的背囊。我们追求美好的未来,我们追求智慧,我们讴歌自由,我们抒发心中的激情,我们以诗的语言挥洒我们奔涌的热血。
读一百部书,活一百种人生。对生命来说,没有任何东西能像书籍那样具有如此的力量。书籍是孤独者的朋友,是被遗弃者的伴侣,是郁郁寡欢者的喜悦,是绝望者的希望,是泪丧的欢畅,是无衣无靠者的相助,是梦想者的曙光。
今天,我有一个梦想。
我希望同学们拿起手中的彩笔,描绘美好的蓝天,从这里起飞,放飞你们的梦想,如夸父追日般自求我们的梦想。
人生不能没有梦想,我们是时代的骄子,祖国的未来我希望大家不断的进步,超越自我,胸怀天下。
我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精神的世界自我搏击,沐浴先哲前贤的光辉思想,聆听仁人大师的谆谆教诲。
文学的殿堂富丽堂皇,我们怀着一棵赤热的心,抱着对文字的热爱我们来了,我们无所畏惧,因为未了的激情。
只要我们实践,只要我们热爱读书,只要我们喜欢写作,我们的精神是自由的,我们的思想是开放的,只要我们勤奋笔耕,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只要我们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只要我们敢于行动,我们的梦想就会成为现实,我们的追求便会有回报!
我想,我做,我成功!
敬爱的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
是什么最伟大?是祖国;是什么给我们家园?是祖国;是什么痛苦受累却辛勤地为我们付出一切?是祖国!
祖国母亲,桂林的悠悠山水,珠穆朗玛峰的巍峨山峰,黄河的波涛雄浩……还拥有丰富的资源。悠久的五千年历史文化,上则古诗宋词,下则三字经弟子规……而我们,却是生活在一间温室的花朵,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你们可曾想过,祖国母亲,换来这一切是有多么不容易!
曾经的祖国母亲,历经沧桑,受尽折磨。我看到了鸦片战争,祖国母亲是那样伤心失望;我看到了南京大屠杀,祖国母亲是那样愤怒,心里的烈火在熊熊燃烧;我看了圆明园的毁灭,祖国母亲是那样痛恨……
祖国母亲被侵略者糟蹋的千疮百孔,身上没有一处使完好无损的。
但是,我们的祖国站起来了!
中华儿女拿起战枪,穿上战袍,举起国旗,奔向战场!冒着枪林弹雨,不怕危险,奋力抵抗可恶的侵略者,为我们的祖国母亲报仇!
我们的英雄儿女的壮烈牺牲没有白费!先烈们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我们,打败了帝国主义者!
当祖国贫穷的时候,当祖国科技不发达的时候,我们不怕,我们奋力的反击。让我们的祖国不再胆小,我们要站起来!为我们祖国母亲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我们不再被人欺负了!我们站起来了年运动会成功的在北京举行,神舟飞船陆续飞上湛蓝的天空年世博会在伤害隆重举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我们以后要奋力读书用自己的能力为祖国做出贡献!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最新神舟十三号王亚平心得体会总结三
北京时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安全着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见证这历史性一刻,不少国内网友纷纷激动表示:“欢迎英雄回家”“中秋团圆啦!”。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消息也传到国外,在国外社交媒体上,不少外国网友也对三名航天员表示“欢迎”,对中国表示“祝贺”。
“欢迎各位回家!让我们继续为人类工作。”
“祝贺中国。来自印度尼西亚的问候。”
“祝贺航天员安全着陆。”
还有网友说,“这是地球上每个人的骄傲时刻。”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于6月17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驻留,在轨飞行期间进行了2次航天员出舱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在轨验证了航天员长期驻留、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为后续空间站建造运营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最新神舟十三号王亚平心得体会总结四
手握星火,方能致远
泱泱华夏三万里,震天龙吟五千年。——题记
“三——二——一,火箭发射。”
一轮盈月高悬在大漠上空,微弱的东风扬不起一丝沙尘。一道红里夹杂着蓝的光划破天际——神州十三号升空。
几十年前,毛主席曾深深地感慨:“我们甚至无法把一颗土豆送上太空。”如今,载人火箭一次次的发射,坚定有力的给了他一个答复。我们做到了,中华民族做到了!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中华民族在浩瀚的宇宙中,一次又一次刷新了中国高度,谱写着新时代的宇宙神话。
神舟十三号升空,点燃了革命先辈的光与梦。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太空是梦想的召唤,也是严苛的挑战。回首过往,从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到载人飞船的巨大成就,从嫦娥一号到天问一号,从无人飞行到空间站建设……一代代科研人作文吧员为其付诸心血,那背后是一代代航天人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无私奉献的航天精神和永无止息的艰苦奋斗。
神州十三号升空,点燃了一代代航天人的光与梦。
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这其中包含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宇宙的无限的美好遐想。一次次火箭的升空,都极大的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心灵,锣鼓齐鸣,印证着属于中华民族的飞天历程。中华民族不满于站起来,更努力强起来,让整个世界都漾着中华民族的身影,神舟飞船的一次次升空,恰恰也证明了中华民族有这个实力。
神舟十三号升空,点燃了中华民族的光与梦。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神州十三号的升空,又一次敲醒了我们的神智。千年圆梦,不是空口之谈,更需付诸行动。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仍是道阻且长。复兴中华民族之大任,将交于吾辈青年。我们需要不断的汲取新知,巩固旧学,付诸实践,不断创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艰苦奋斗。
神舟十三号升空,点燃了吾辈青年的光与梦。
路在脚下,心在远方,吾辈青年更应秉持着航天人艰苦奋斗,勤于圆梦的自强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遨游九天今凯旋。2022年4月16日,在太空遨游半年的神舟十三号飞船已在东风着陆场平安降落。“欢迎回家,我们的英雄。”
最新神舟十三号王亚平心得体会总结五
01
热点素材
载人航天精神
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02
高考角度
爱国奋斗奉献团结
03
高分题目
《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
《弘扬科学家精神着力培育时代新人》
《自立自强创新超越》
《神舟飞天,筑梦天宫》
《星空无垠,梦想更远》
《勇担创新使命,夯实科技强国建设根基》
04
相关人物
1、钱学森
钱学森是个有杰出贡献的人,也是个有性格的人。他一生做人都坚持四条原则:第一,不题词;第二,不为人写序;第三,不出席应景活动;第四,不接受媒体采访。钱学森成就卓著,却从不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他淡泊名利是出了名的。
[适用主题]淡泊名利、物质与精神、品质、个性
2、任新民
任新民,密歇根大学博士,在新中国一穷二白时,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回国开启两弹一星的征程!1960年,苏联专家撤走了,西方放言:“中国导弹夭折了”。他带着火箭的发动机研制组,来到了北京的南苑。在一个破烂修理厂,他和小组成员,用最简陋的板凳和工棚,硬是让我国仿制的第一枚液体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东风3号发射时,火箭屡次冒烟,经过分析以后,他力排众议,继续发射。“决策错了我负责”,最终,中程导弹发射成功!长征4号发射时,他已经70岁高龄,坚持力挺新型氢氧发动机。他被称为“放卫星的人”,因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由他负责领导设计和发射升空!
[适用主题]艰苦奋斗、尊严、责任、爱国、活到老学到老
3、梁守槃
中国海防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航天四老”之一。1939年,年仅23岁的梁守槃获得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本可以在美继续深造或工作,但他选择放弃了舒适、优裕的学习、工作环境,回到了祖国怀抱。
[适用主题]淡泊名利、爱国、责任
4、黄纬禄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航天四老”之一、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晚年的黄纬禄在家养病时,依然牵挂着中国导弹事业的发展,他对探访者说:“假如还有来生,我还要搞导弹……”
[适用主题]热爱事业、爱国
5、屠守锷
中国“航天四老”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火箭总体设计专家。屠守锷早年从事飞机结构力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1957年2月,正当壮年的屠守锷应聂荣臻元帅之邀,跨进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大门。从此,他的命运便与中国航天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从回国之初的任教、搞研究,直到1957年,屠守锷的专业都是飞机。“为啥改行搞导弹?国家需要啊!”
[适用主题]爱国、敬业、奉献
6、孙家栋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这是“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的颁奖词,虽然寥寥数语,却道出了孙家栋传奇的航天人生。
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多个第一密切相连:他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承担了包括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和中巴资源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工程的研制重任,先后担任我国北斗导航工程、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适用主题]奉献、敬业、爱国
7、梁思礼
梁启超之子、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创始人之一。虽然在他还不到5岁时,父亲便离世,但梁启超生前所言“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对他影响颇深。梁思礼曾说:“父亲对我的直接影响较少,但爱国这一课,我不曾落下半节。”1956年,梁思礼被任命为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成为钱学森院长手下的十个室主任之一。以此为起点,他将全部身心都融入了我国导弹与火箭事业的发展之中。
[适用主题]爱国、专注、投入、热爱
8、王希季
“航天技术也是一种威慑力量,这跟我们国家的和平非常有关系!”
中国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49年10月,当王希季正准备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时,传来了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他很快找到了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要求立即回国。王希季是中国早期从事火箭技术研究的组织者之一,是中国返回式卫星的技术带头人。
[适用主题]淡泊名利、爱国、敬业
9、王亚平
王亚平好学、要强、工作能力强,是个数一数二的“尖子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她都是班长,以身作则,很有威信。班级和学校组织的活动和比赛里,总能看见小亚平的身影,像跳舞比赛,她就经常参加。(新华网评)
王亚平确实相貌姣好,但她真正的价值不在这里,而在于她能从严酷的竞争中胜出,在于她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甘冒风险,在于她的拼搏与坚持。就算她相貌平平,她也同样值得我们尊重。(搜狐评)
[适用主题]拼搏坚持、爱国敬业
0、叶光富
16日,是叶光富母亲68岁生日,儿子出征就是给她最好的生日礼物。
叶光富告诉我们:这些任务由我们三个人共同去完成,有人负责主操作,有人负责辅助的操作和提醒、帮助,具体的分工我们可以在太空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安排。告诉我们
[适用主题]团结合作、家国情怀
1、翟志刚
翟志刚和母亲的感情深厚,对母亲也非常孝顺。日常生活中的翟志刚爱好多,他好研习书法,还擅长交谊舞。闲暇时,翟志刚爱看武打小说,爱看电视小品,他还爱玩电动玩具。翟志刚在航天员大队非常优秀,反应快,处置特殊情况的判断和决策非常准确,同时他训练刻苦,准备充分,此外翟志刚性格开朗,走到哪里都会是一片笑声。翟志刚性格外向,讲话幽默
[适用主题]奋斗拼搏、爱国敬业
精彩时评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
新华社胡喆
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出发,迈出了中国人遨游星汉的第一步。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托举下升空,开启了中国人又一次探索太空的壮举。
18年,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三号,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中国人奔赴
神舟十三号王亚平心得体会总结 神舟十三号王亚平训练(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