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英语培训心得体会和方法 高考英语备考培训心得体会(九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备考英语培训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质检后第二轮复习已经起动。我们今天召开的这个会,既是对前阶段备考复习工作总结与分析,也是对二轮复习工作的动员和部署。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强化质量意识,牢记目标任务。
教学质量对于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一所优秀的学校,总是和优秀的教学质量相联系的。没有质量,就没有好生源,学校发展就没有了根基保障。虽然学校工作千头万绪,牵涉方方面面,但我们要分清轻重与主次,要头脑清醒,意志坚定,紧紧抓着教学这个核心,紧紧抓着质量这个主题。
今年是我校能否持续得到长足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今年中考的质量目标就是要进入前八名!我们必须牢牢记着目标任务,坚决完成目标任务,争先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今天是5月9号,毕业班复习备考工作,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我希望年级组在增强紧迫感的同时,要结合上期末统考和本次质检成绩,对照学校目标任务,认真分析,具体查找差距,仔细分析原因,明确发展方向,制定整改措施。扎实推进毕业班复习备考工作,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坚持完成目标任务不动摇的决心和信心,为中考攻坚战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落实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效率。
1、抓措施落实。
我们常说,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质量。如何要效益?怎样要质量?关键是管理措施的落实。决不能有方案无落实,有结果没过程,得过且过,放松要求,降低标准。尤其是备考领导小组成员,要深入班级调查学生,深入教研组了解教师,严把课堂效率关,高效集体备课关,学案编写质量关,习题筛选精细关,后勤保障力度关等,做复习备考的明白人,了解复习进度,熟悉复习过程,切实把复习备考的各项环节要求,抓严、抓细、抓实。领导放松一尺,教师和学生就可能放松一丈,学校管理中的每一项疏漏,都可能遭致成倍的报复。
2、抓中坚力量。
管理措施最终要通过教师来贯彻落实,尤其是班主任和教研组等中坚力量。学校抓管理措施的落实,不仅仅是简单的目标分解,强硬的责任归属。要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还必须激发每位教师想干事、干好事、真干事、干实事、实干事的激情与活力,打造一个务实高效的团队。毕业班教师情绪的涨落应该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风向标。我们领导层要做好四种角色:做教师的贴心人,做班主任的领头雁,做教研组长的指导者,做复习团队的建设者。要经常召开多个层面的教师座谈会,一是了解教师教学所需,掌握教师思想动态和工作学习状态;二是开展深度会谈,让教师畅所欲言,缓解心理压力,增强工作凝聚力。学校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要多做思想工作,打好情感牌。要让教师们真切感受到,领导是和大家站在一起的,领导是干事创业的,领导是务实勤奋的,领导是充满人文关怀的。一个理念先进,技术全面,管理科学,办事务实,以人为本的领导班子集体,一定能够带出一个团结协作,争为人先,敢打硬仗,善打胜仗的教师团队。
3、抓主体作用。
学生永远是教学的主体。复习效率的高低,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随着复习备考工作的持续深入,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理疲劳,学校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工作,力避浮躁情绪的干扰。一要利用动员会、表彰会、励志会等形式,全面营造备考氛围;二开好尖子生查摆会、希望生座谈会、边缘生谈心会等,从满足学生被肯定、被表扬的心理需求入手,用课任教师培优补弱的人文关怀,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饱满的热情、必胜的信心和顽强的毅力投入到紧张的备考复习中,决战最后41天!
三、实施科学备考,追求高效复习。
关于前期复习备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刚才几位领导已经讲得很详细了。这里,我再次强调复习备考中必须关注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1、关于领导包班包组问题。正确理解领导包班包组,一方面,领导是所包班、组的建设者、协调员,也是指导者和监控人,另一方面,领导是所包班、组的目标责任人,荣辱责任人。因此,领导包班包组,不仅仅是一种姿态和风格,更需要精力的投入和责任的承担。我们不能包而不管、管而不实,包而不办、办而不力,否则的话,不仅不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反倒会滋生教师的消极怠工情绪。承诺了的工作,要以身作则,要躬亲示范,切实履行包班包组职责。
最新备考英语培训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行测的考的题型无非三种:
第一种,可以通过规律迅速得出正解的(如类比、图形推理、言语理解-句)
第二种,正确率和耗费时间成正比的(资料分析、逻辑推理)
第三种,多花时间也不一定对的(常识、言语理解-词、计算)
针对这三种题型,在知识基础和反应速度短期无法提升的情况下,我觉得主要应该三个方面: 1、掌握规律;2、扬长避短;3、学会放弃
前两点通过反复做真题、科学总结、借鉴参考书就可以做到了,而第三点则是对个人心理素质的考验。
整个复习过程我就做了17份卷子,近五年的真题都做了三遍,最后模拟了两次。试卷分析花的时间精力比较多,在这个基础上调整设定了一个适合自己的解题时间表(如下供参考),并且严格卡时间练习。
掌握规律方面:由于细分的题型太多,每个部分只总结一个大规律,并在考试中提醒自己。 (类比:遣词造句;言语理解-句:找主语;图形推理:数量、形状、对称)
扬长避短方面:对于自己的强项给予适当多一点的时间以保证正确率(资料分析),文字较多、规律难找的凭感觉迅速完成(言语理解-词)
学会放弃方面:数学计算的时间比较短,这就是我放弃的部分(用5分钟时间浏览,判断15个题目的难易程度,再华9分钟解4-7个比较简答题目,其他凭感觉选)。
类型 时间 数量 分值
第一部分(27分,30min) 常识 10min 20道 10分
类比 5min 10道 5分
言语-词 15min 20道 12分
第二部分(32分,35min) 言语-句 18min 20道 16分
定义 9min 10道 8分
逻辑判断 9min 10道 8分
第三部分(20分,30min)资料分析 25min 20道 20分
第四部分(21分,21min)图形推理 6min 10道 6分
数学计算 15min 15道 15分
在最后实际的行测考试中,由于精神状态较差,数学计算只做了4道题,剩下11道悲剧性地只蒙对了一个。但整个过程都坚持按照自己的策略完成了,诸如逻辑判断篇幅比较长的、图形推理不按套路出牌的都果断放弃了。最终的分数并不高,76点多,但就投入的时间精力来说,性价比还可以。
申论
关键词:第一句话、自己的套路
申论最终的评分标准可能连阅过卷的人都说不清楚。海量阅卷的前提下,总感觉免不了要
“靠脸吃饭”。其中包括字迹清晰、条理性,但经过向从事文字工作的公务员请教和考试结果证明,“第一句话”真的是重中之重(因为其他内容我基本都是拼凑的)。
对于小题来说,每段“第一句话”把核心关键词体现出来了,采分点应该就有了。如果语言的总结归纳能力再强一些,印象分可能会再加一些。业内人事忠告:切忌拐弯抹角、环顾左右而言他。纵览政府工作报告、领导讲话材料,大多都是每段内容第一句用不超过十个字概括某个方面的内容,后面再具体诠释。这也是我在练习和考试中始终坚持的一个思路。
对于申论文来说,套路与反套路是个问题。我复习时间比较紧张,且当时的工作也不是从事文字工作。实事求是地讲,没有套路都不知道怎么下笔,所谓的“备考”在我看来就是做好一切可以利用考试之外时间能做的准备。个人感觉“套路”是一定要有的,但这个“套路”必须是自己设计的,同时可以适用各种题目,这样才能避免“躺枪”,临场也可以灵活自然地调整应用。
申论文设计要素包括:题目、整个首尾段、中间分段首尾句。在仔细琢磨出一个框架之后,我在方格纸上模拟了7套不同的题目,又进行了一些修正,基本能达到切合任何题目。(批卷时间也很紧,要素内容经调整后务必切题,具体内容也就顺下来了,而且阅卷人也无暇仔细推敲)。我自己琢磨的这个套路在这里就不写了,一来是怕被才子们笑话,二来模仿的人多了就被坑了。
面试
关键字:岗位匹配度
作为第一次参加国考的考生,我想自己可能唯一不按套路出牌的一点,就是从开始复习就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面试准备上。坦率地讲,我的虚荣心有点强,鉴于在职考生参加面试需要单位开证明的规定,总觉得进了面试没被录取还不如压根没入围。一个职位只要一个人,这种比赛只有第一名,第二名和最后一名相比除了付出的精力和遗憾更多外,没有任何区别。
公务员考试的科学性更多是在面试,因为面试确实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出考生的性格、意愿、底蕴和思维方式。如果谁可以通过训练和修饰,骗过一帮“老江湖”,那报考公务员绝对是可惜了。岗位匹配度是所有考官选人的最重要标准,而绝非这个人有多么的“优秀”。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名校毕业、才华横溢、出口成章、履历精彩的人,报考了诸如财务、保密、档案之类的岗位,那就基本属于自掘坟墓了(类似岗位的主要要求是踏实,忌话多想法多)。同时在面试过程中,传达出与岗位工作匹配的信息量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从事过这方面的课题、有真实的相关工作经历,让考官一听就是真正干过的,远比一个只是“又红又专”的演说家要有优势。进入工作单位后,面试我的主考官就曾经告诉我,和另外两位北大的竞争者比起来,我不是最优秀的,但他们认为我是最合适的。
说起对于面试所做的准备,很简单,但坚持几个月做下来对我来说也不太容易。 1、坚持11点前睡觉,坚持合理饮食,坚持健身,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2、保持工作场所和家里整洁,让生活变得更有条理。
3、尽量以中立、客观的态度看待身边发生的事,不说偏激、绝对的话。
4、总结自己所犯的每一个错误,学会考虑问题更细致、更深入一点。
在临近面试的最后阶段,我鼓起勇气、厚起脸皮拉着几个小伙伴进行了5次左右的现场模拟,受益匪浅。发现了很多问题,也收获了不少改进意见,比如仪表形态方面注意身体正直、双手拿纸、肘腕贴桌,言语表达方面注意声音积极、适当口头语、避免生硬词语、段间停顿等等。
杂谈
对于公务员这个行业,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每到一个学习阶段结束、工作不如意的时候,可能都免不了把国考作为一次选择。
关于公平性这个问题,国考应该说已经做到了现阶段最大程度的公平。面试七位考官,至少三位以上的司局长,参与国家政策研究、制定、执行工作数十年,能为一丝蝇头小利铤而走险的可能性基本为零。若真有背景深厚的官二代,不去银行国企挂个职享受生活,却能通过残酷的国考进入面试,被此等有志青年pk掉了基本也无话可说。
关于什么样的人适合做公务员,应当说根据不同岗位因人而异。前不久参加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初任培训在这方面感触颇深。年龄从22岁到35岁不等,学历背景各不相同,家庭条件参差不齐,既有从中学到博士一路保送的三清生、三北生,也有在偏远山区基层农村摸爬滚打的一介布衣。要说没有“五道杠”和“假大空”的存在,那有点骗人,但执着和正气绝对是这批人个性里的最大公约数。物质上的屌丝确实不少,但精神上的屌丝着实不多。
关于为什么要做公务员,每个人的答案应该也都不尽相同。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毕竟是少数,要是能在修身、齐家的同时协助这些人做好一些事情,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领域做出一点小小的有益的改变,想必也是极好的。国家公务员这个队伍里,并不是仅有只会写八股文的古板书生和溜须拍马的势利小人。还有许多梦想家、实干家、学霸、极客在克己奉公、团结一致地成就着事业,成就着自己。这种环境对年轻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也是难能可贵的。
虽然没有什么丰富的生活阅历,但总归知道在我国人多资源少的现实情况下,从事什么职业都有苦有累有委屈。张三考上了还是张三,李四考不上也还是李四,只是努力的过程提升和改变了自己。三年河东、三年河西,最终的高度主要还是实力决定的
备考英语培训心得体会和方法 高考英语备考培训心得体会(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