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分享心得体会如何写 如何写好教学设计分享心得体会(8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对于教学设计方案分享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1.理解“成数”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2.在理解“成数”含义的基础上,能自主解决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成数”的含义,并能进行应用。
教学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与百分数应用题建立联系,正确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理解“成数”(在此之前增加了一组复习题,复习上节课“折扣”的相关知识,以唤起学生对百分数和上节课学习的回忆。同时,因为“折扣”与“成数”虽然运用不一样,但解决方法大致相同,复习不仅可以起到巩固作用,也能让学生对新知的解决有一些铺垫。)生活中的百分数还有很多,比如说“成数”。(板书课题──成数)(1)学生自学教材,明确成数的含义。(关于自学,班级存在的差异很大,有一部分学生是不需要提醒,已经养成了自学的习惯,有主动的求知欲,对数学的学习也有兴趣,他们会主动在课余翻看数学书预习后面的内容,但也有一些学生即使老师布置了预习任务,也置若罔闻从不翻看书。面对这种差异照顾到全体,课堂上我还是引导着学生一起学习数学书,找书中关键词,同时让已经学过的学生分享他们自学的关键点。)
(2)反馈:说说什么是成数,可请学生举例说明。(学生能快速地将成数转化成百分数,个别理解能力较差的一开始对于四成五这样的成数转化百分数还有些不太会,经过几道题的模仿后便学会了。但将成数转化成百分数之后,这个百分数指的是谁是谁的百分之几的问题虽然在六年级上册已经学过,但很多同学都很模糊,对a比b多百分之几,这个百分之几指的是什么意思不太懂,同样的a是b的百分之几这两个问题特别容易混淆。)
(3)练习:将下列成数改写成百分数。二成=()%;
四成五=()%;
七成二=()%。
(在此练习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增加了“意义扩展”即将教材第三段中的两句话用线段图画一画,明确成数转化成百分数后这个百分数的意义,以及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的练习,用以回忆百分数的意义,同时帮助他们理解成数的实际意义,帮助他们在解题中更深入地理解题意。)
【设计意图】有了折扣理解的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对成数接触较少,但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学理解,并通过反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了解,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很有帮助。
(二)解决与“成数”相关的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例2: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①学生读题,独立解答问题。(读题,提取并理解信息,画图,借助图片理解题意后再用两种方法列算式)②交流说说解题思路。
思路一: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也就是今年比去年少25%,今年用电是去年的(1-25%),即350×(1-25%)。
思路二:去年用电数减去今年节约的度数,即350-350×25%。教师小结: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计算能力,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解决完这一题后,让学生根据本题信息想一想:还可以求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做一做”:某市20xx年出境旅游人数为15000人次,比上一年增长两成。该市20xx年出境旅游人数为多少人次?
①独立完成再进行集体校对。(引导学生在校对时按照解题步骤,先读题,在关键句中找单位“1”,理解等量关系后再列式解答。)②说说如何解决这类“成数”的问题。(下节课课前对这个问题进行再次回顾与复习)
(三)小结
(1)结合例1及例2说说我们是怎么解决有关“折扣”和“成数”的问题的?(2)教师小结:在解答这类应用题时,关键是理解“折扣”及“成数”的含义,把“折扣”或“成数”化成百分数,再按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解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探讨,参与解题方法的总结,对于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数学语言表达很有帮助。
(四)应用练习,巩固认知
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现在请你来算一算,做一做。
1.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3题。
书店的图书凭优惠卡可打八折,小明用优惠卡买了一套书,省了9.6元。这套书原价多少钱?
(1)请学生读题思考:9.6元表示的实际含义是什么,和八折有什么关系?引导明确:9.6元就是打折后比原价减少的钱数,它相当于原价的(1-80%)。
(2)尝试练习,集体校对。
2.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4题。
某县前年秋粮产量为2.8万吨,去年比前年增产三成。去年秋粮产量是多少万吨?
3.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5题。
某汽车出口公司二月份出口汽车1.3万辆,比上月增长3成。一月份出口汽车多少万辆?
(1)读题,找出关键句,想想两道题目中增长的3成,分别是谁的'3成?也就是把谁看作单位“1”?应该怎样进行计算?(2)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置和安排有层次性和针对性,教师对于练习的辅导也相应有层次性,简单的题由学生自行梳理、分析、解答,易错题和难题进行针对性点拨,对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应用也大有益处。
(五)回顾梳理,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我们应如何解决这一类问题?
反思:虽然成数与折扣解题策略都是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百分数来解决,但在教学中发现:成数错误率比折扣要高,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在以往的百分数中对于“发展变化”的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够,却又不爱主动画图分析题意,在还未真正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盲目做题导致错误。于是这节课,不仅要教会学生将成数的问题转化成百分数,同时要重点理解这个百分数的意义,表示谁占谁的百分之几,要求的是什么?能用线段图来表示这个题目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列式解答。
对于教学设计方案分享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1、初步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2、诵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有创意的阅读,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让学生生成阅读鉴赏能力。
3、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积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尊重学生的富有个性化的独特体验,把握“海燕”的艺术形象。
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结合生活,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进行反复的比较赏析,把握“海燕”的艺术形象,领会“海燕”精神内涵。掌握象征的写法。
随着环境的变化逐层深入的把握海燕形象,使阅读向纵深发展。
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简介作者
2、时代背景
3、检查字词
1、播放朗读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听读,感悟课文内容。
2、理清文章结构。
3、作者重点描写的形象是什么?
4、文中除了写海燕还写了哪些鸟?
5、为了描写海燕作者设置了一个怎样的自然环境?
1、默读文章4、5、6段说说海鸥、海鸭、企鹅和海燕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2、在文中找出写环境的句子,思考环境是如何变化的?
1、文中哪些事物有象征意义?分别象征了什么?
2、结合文章最后一句话说说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你从海燕的身上能学到什么?如何做新时期的海燕?
以《海燕:我心中的歌》为题,写一篇随笔。
海燕海鸥、海鸭、企鹅
正面描写对比侧面描写
突出海燕英勇乐观之美
赞扬———————讽刺
对于教学设计方案分享心得体会如何写三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梳理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二、自读讨论,朗读体会。
1、生自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
2、讨论交流,朗读体会:
(1)说说为什么叫珍珠泉?(出示句子:①“开始,水泡……消失了!”。②“水泡闪亮……珍珠啊!”③“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
(2)从中你知道了珍珠泉的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认真读书体会,跟同伴讨论讨论。
(3)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体会珍珠泉水绿、探、清的特点)
(4)指导朗读,读出珍珠泉水的特点,重点练习朗读2、3自然段
三、练习朗读,体会感情
师:假如你是作者,向别人介绍珍珠泉时,语气是怎样的呢?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为什么这样说?
练习朗读,体会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赞美之情,为家乡有此泉而自豪。
四、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文章先介绍了珍珠泉在(),接着重点揣述了珍珠泉周围的(),以及潭底冒出的()。
1、在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忧美的句子,摘抄背诵。
2、看看自己的家乡有没有这佯美好的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仔细观察,记在心里。
作者描写珍珠泉由静态着笔,抓住了其“绿”“深”“清”“幽”的特点,接着以“最有趣的,当然是……”笔锋一转,由静而动,“摇晃”“升”“绽开”“扑哧”等动词把珍珠泉活泼、调皮的灵性展现得淋漓尽致。阳光一照,其越加色彩斑斓,妩媚动人。不知不觉,作者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描摹,把我们带入一个美的世界。课堂中要让孩子充分地读,积累优美的词句。
对于教学设计方案分享心得体会如何写四
1、知识和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查阅字典,会认、会写本课“坦”、“崎岖”、“翔”、“寂寞”等生字,掌握“劲”这个多音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写诗歌。
2、过程和方法
以学生自主学习、亲身感悟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充分领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
训练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学习交流名言警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树立“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正确人生态度。
通
教学设计方案分享心得体会如何写 如何写好教学设计分享心得体会(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