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心得体会范文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心得体会范文怎么写(五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2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心得体会范文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1-10-19 11:46:00 ] 作者:王友转 编辑:studa110711

摘要: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从能源、环境、气候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引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关键词:低碳经济能源环境气候 1.低碳经济的提出背景和内涵

自2003年英国政府在《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理念以来,引起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所谓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利用和低碳或无碳能源开发。

2.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能源方面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水平,并且能源利用效率低和能源结构不合理现象并存。能源消费以煤碳为主,出现“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这使得我国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而煤碳中含有大量的碳,在消费煤碳的同时,势必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2003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达67.9%,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了41.5个百分点。烟尘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0%、二氧化硫的90%、氮氧化物的67%来自燃煤。2006年,我国煤炭消费的比例上升到68.5qo,二氧化碳排放跃居世界第二。2008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28.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0%。煤炭消费量27.4亿吨,增长3.0%。2.2环境方面

中国从1999年进入重化工时期,工业废气和废水排放量以及固废产生量也进入迅速增长阶段,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2%、8.5%和17%。综合官方的文献和专家的判断(2006),中国的环境形势大致是: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在不断产生,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流经城市的河段95%以上受到严重污染;70%的江河水系受到污染,其中40%基本丧失使用功能。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占了16个;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土地退化、沙漠碰头”等现象。2.3气候方面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冰川融化、水平面上升等一系列问题,使人类面临新的挑战。1986-2006年,中国连续出现了21个全国性暖冬,据2006年底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未来中国气候变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很可能在未来50年至80年,全国平均温度升高2℃~3℃。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各国就减排达成新的协议。我国要完成到2020年单位cdp=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能源环境气候问题,要求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根据环境库兹涅茨理论,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与环境保护呈倒u型关系,而我国正处于谷点的左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可以使我国提前进入谷底,最终迈向u型的右边,即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的同时,环境状况也得到改善。3.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建议 3.1 加快能源、消费、产业结构的转变

我国能源的使用以高消耗、低效率为特征,要做到科学合理的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就必须积极调整能源结构,降低对化石能源和碳基能源的依赖。如开发新能源,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加快风电太阳能等清洁高效能源建设。以此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我国经济增长仍依赖于第二产业,作为低能耗的第三产业比重尚发展不够。应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减少第一、二产业的比例,加快发展服务业。另外,还应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如发展废弃物回收循环利用的产业,将农作物的秸秆用于发展沼气等。

消费结构方面主要通过改变人们以往高消费、高浪费的生活方式,如倡导人们出门使用自行车或公共汽车等绿色交通工具,家中使用节能家电及居住空间的低碳装饰等,渐渐形成低能耗、低污染、低浪费的生活方式。3.2加大研发力度,进行技术创新。

我国应大力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新技术,降低企业采用低碳经济所需的技术成本,保证企业的技术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标准。由于低碳技术是一个新领域,抢先发展具有先发优势,一方面可以为我国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有利于保护环境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此外,还应发展清洁能源机制(cdm机制)建设,加强国际间技术交流合作。cdm是当前发达国家实现二氧化碳减排义务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cdm项目有利于获得大量的二氧化碳减排额度,并实现低碳技术与资金的引进。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以及循环利用,实现经济的低碳循环。

3.3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宣传

政府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如:限制高碳产业的发展,加大对高碳产业排放量的征税力度;积极引导扶持低碳产业,对低碳产业的税收予以减免。完善市场体制,健全排污权交易机制,促进产业之间的竞争,扩大碳交易市场,如碳汇较多的省可以按一定价格向碳汇较少的省购买碳排放额等。通过植树造林,种植草皮,治理沙漠等措施增强绿化面积,增加碳汇储备。通过一系列的媒体,对广大民众进行节能、绿色消费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参考文献:

[1]陈晓春,张喜辉.浅谈低碳经济下的消费引导[j].消费经济,2009,(2).

[2]刘传江,冯碧梅,低碳经济对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启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5). [3]邵玲、胡少维.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须尽快出台[j],金融与经济,2009,(9). [4]黄栋,李怀霞.中国行政管理j],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 府政策,2009,(5).

有关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心得体会范文

《大国重器》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记录中国装备制造业振兴发展历程的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它将镜头对准了普通的产业工人和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关键人物,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小到大,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

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就是我国重工业发展的一个典型。

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大气魄绘就了超过1.2万公里“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

同年,中国在广深铁路首次开行时速达160公里的国产快速旅客列车。广深铁路被誉为中国高速铁路成长、成熟的“试验田”。

2004年至2005年,中国南车青岛四方、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和唐车公司先后从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引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高速动车组。

2007年4月18日,全国铁路实施第六次大提速和新的列车运行图。繁忙干线提速区段达到时速200至250公里。这是世界铁路既有线提速最高值。同时,“和谐号”动车组从此驶入了百姓的生活中。

2008年2月26日,铁道部和科技部签署计划,共同研发运营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

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

2009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工程类型最复杂的武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

2010年2月6日,世界首条修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时速350公里的郑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

2010年7月1日,沪宁城际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

如今,“中国高铁”这个名词已经开始让世界耳熟能详。继李总理在泰国为我国高铁作出推广、伦敦市长对我国高铁作出高度评价以后,阿根廷的采购计划也得以顺利签订。从2006年8月30日第一组200km/h级别的crh1a列车在青岛出厂到2010年5月27日长春中国北车长客股份高速车制造的“首辆车”(注:不是“首列车”)crh380a下线,新一代高速列车超过京津、武广上运营的高速列车,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运营速度最快纪录,持续运营时速达350km,最高商业运营速度达380km/h,为世界之最。其中,最高运营时速于2010年12月3日的先导试验中达486.1km。

一系列的数据表明了中国高铁在世界轨道交通行业“后来居上”的发展历程,这其中包含了太多的智慧和汗水。时下,中国高铁正渐渐进入行业“深水区”,其科技创新的先导性也将日益显现出来。

有关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心得体会范文

行测的考的题型无非三种:

第一种,可以通过规律迅速得出正解的(如类比、图形推理、言语理解-句)

第二种,正确率和耗费时间成正比的(资料分析、逻辑推理)

第三种,多花时间也不一定对的(常识、言语理解-词、计算)

针对这三种题型,在知识基础和反应速度短期无法提升的情况下,我觉得主要应该三个方面: 1、掌握规律;2、扬长避短;3、学会放弃

前两点通过反复做真题、科学总结、借鉴参考书就可以做到了,而第三点则是对个人心理素质的考验。

整个复习过程我就做了17份卷子,近五年的真题都做了三遍,最后模拟了两次。试卷分析花的时间精力比较多,在这个基础上调整设定了一个适合自己的解题时间表(如下供参考),并且严格卡时间练习。

掌握规律方面:由于细分的题型太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心得体会范文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心得体会范文怎么写(五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想要...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