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教育责任心得体会范本 家庭教育的责任和未来心得体会(8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推荐家庭的教育责任心得体会范本一
大家好!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在这个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季节,我们踏着和煦的春风,沐着温暖的阳光。在这个个性的日子里,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同时,也作为一名普通的女性,能有机会参加这天的演讲,我感到十分荣幸。我演讲的题目是《构建和谐家庭--让女性的世界更精彩》。
和是中国古典哲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二千多年前,我们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和为贵的思想观点,并把建立天下为公的和谐社会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但他的这种理想在封建主义的束缚下,也只能停留在理想这个阶段,没有实现的可能性。两千多年后的这天,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这项伟大事业的征途中,在党的xx届四中全会上,我们的党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任务。古语有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这不仅仅是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目标,同样也是每个公民不可推卸的职责。
俗话说:妇女能撑半边天。女性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社会的全面发展,需要我们女性的广泛参与,也为广大女性发挥聪明才智带给了广阔的舞台。同时,女性也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家庭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充分发挥女性在家庭领域中的工作优势,引导广大女性科学教子,以德治家,礼貌立家,平安保家。树立新观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创造新业绩,争做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的新时代的新女性。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构建和谐家庭重要的一环。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深懂得为国家培养下一代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学校负责团委工作的亲身实践,使我更加懂得家庭和谐对于下一代的好处。德国伟大的诗人歌德以前说过: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家庭和睦是最幸福的。是啊,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是父母送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我在工作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发现,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朝气、充满自信的孩子的背后,必须有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而相反地,在一个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缺少的恰恰是为人立世最需要的这种自信、这种朝气、这种活力。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举手一投足,对孩子的都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所以,父母就应努力为孩子创造健康的、平等的、民主的家庭环境。优化成长环境,构建和谐家庭,使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远离阴霾和伤害,洒下一路阳光。
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谐,人类的进步需要和谐。我明白自己不是一啸千里的猛虎,不是搏击长空的雄鹰,也不是直入云霄的参天大树,但作为新时代的新女性,我深深懂得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道理。我愿意做一颗默默无闻的小草,或是田野中一朵叫不出名字的小花,为构建和谐安宁、和谐家庭增添一份绿色和春意。
谁说女子不如儿男几百年前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女性的力量。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新女性,在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家庭的大好契机中,又有什么理由不为社会尽一份力、为自己闯出一片更加精彩的世界呢
亲爱的朋友们,也许,作为女性,我们在奋斗中会遇到更多的坎坷、更多的荆棘,会应对更多的伤痛、更多的迷惑,但只要我们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们就能勇敢地走向明天,我们相信:风雨过后,彩虹会更加亮丽;我们相信:坎坷过后,我们会有一个更加精彩的世界。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推荐家庭的教育责任心得体会范本二
找回自信,扬起风帆
——留守儿童成功教育案例一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多学生家长都外出打工或在外经商,因此出现了大量“留守学生”。留守儿童”这一非凡群体数量日益增加,对农村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留守儿童中,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情感孤寂。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缺乏良好的倾述对象,受到委屈无处倾述,在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上难以得到父母的引导和帮助,在情感上也得不到足够的关心。
我们班的小策是留守儿童,这孩子聪明伶俐,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在我七年级刚带上他的时候,因父母都在身边,他还蛮可爱的,能称得上是合格的学生!可就在他上八年级时,他的父母外出打工,后来还有了一个小妹妹,于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就落在爷爷奶奶身上。爷爷奶奶要干农活,平时都不怎么管他。而且本身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不高,觉得上学了,一切交给老师就行了,对他的学习都放任不管。这个孩子的变化是可想而知的,他一下子就像换了个人似的,迟到早退,上课走神,目光呆滞,作业潦草不按时交,甚至不做。情绪低落,不再像以前那样喜笑颜开,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和同学快乐玩耍。变得自卑、缺乏良好的竞争意识,对什么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漠,厌学;不合群,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经受不住挫折,稍有委屈就哭。渐渐地小策养成了散漫的生活态度。而且学习习惯也很差,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他的父母要是一听说他学习成绩差,就打电话把他痛骂一顿。童年的生活少了父母的陪伴与关爱,还要经常遭到责骂,再加上遭到同伴的排斥,不好的行为表现也会遭到老师的批评,从而让他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他对学习渐渐地失去兴趣,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可以说是班上认为的那种无可救药的讨厌的学生了。很多老师也认为只要他上课时乖乖坐着不吵闹就好了。
这个孩子身上之所以存在以上问题,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发现他这怪僻的性格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爷爷奶奶的溺爱,迁就,缺少家庭教育;二是
补偿式的父爱,每次父亲回来就是给他生活费及零花钱,对于他物质上的要求尽全力满足,但对于学习基本不提,品德教育从不过问。三是学习疏于监督,养成了随心所欲,无所谓的习惯。
每每看到他“孤独”的身影,我都暗暗发誓,一定要带他回到班级的大家庭里来,一定要让他重拾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因此我开始慢慢的观察他,了解了他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我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措施:
一、家校联系,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虽然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但我们可以与他们取得联系,让他们配合学校的教育,以免发生教育的“短路”。我首先对他进行了家访,通过聊天,帮助家长走出教育误区,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让他奶奶知道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家长也有责任,要求他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同时跟他父母取得联系,告诉他们不要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好坏,当他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也不要以打骂相威胁。还要求他们经常给孩子打电话,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我也经常给他父母打电话,把小策在学校的表现跟他们汇报,并跟他们商量对策,告诉他们对小策要多鼓励,少批评。通过电话与他的父亲进行沟通,让他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严重性,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应当让他接受正确的批评,让他认识到错误,鼓励他改正。让家长明白:钱不能弥补子孩子对亲情的需求,无条件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会让孩子滋生好逸恶劳、铺张浪费的坏习惯;做家长的更应该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及时肯定,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到父亲对自己学习的关心;家长更要让孩子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现在他父亲虽然还远在市内,可每隔几天就会抽出时间来,给孩子打电话,了解孩子的学习及生活,同孩子沟通交流;过段时间还会主动给我打来一次电话,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二、倾自己之所爱,搭起信任的桥梁。
真挚情感是在心灵的沟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发自内心的爱才能达到这种默契。面对这个孤单的背影,面对这张落寞的脸庞,又怎忍心对他横眉立目严加呵斥,即使出现令你不愉快的一幕,又能狠下心来去惩罚他么?我一次又一次的对自己说,“你是他的老师,如同他的母亲,你应该帮助他。”
(1)走进心灵,倾注无限关爱。
我真心实意地走进他的心灵,从心灵上关心他的健康成长,在生活中给予他妈妈般的爱,弥补他因为缺少父母关爱的缺陷,驱除他由于父母不在而积压在心头的阴影。我经常找他聊天,聊天的内容不拘限于生活、学习,想到什么聊什么,了解他的兴趣爱好,消除他的困惑,让他知道我一直在关注他。生活中有了困难,我会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他、帮助他。有一次他发烧了,我亲自把他送到卫生院,陪他做检查,打针,倒开水给他吃药。
(2)拒绝训斥,力行宽容教育。
在他犯错误时,及时对其进行帮助教育,心对心、面对面的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追求。在他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书写潦草,丢三落四,迟到早退,纪律松散的情况下,对其尽量减少训斥,力争能抽出时间和他谈心交流沟通,必要的时候可以宽容他,或将作业量和难度降低。对他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
(3)发现闪光点,尝试成功教育。
为使他摆脱自卑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我除对他进行心理疏导、真诚的帮助和关心以外,还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喜悦。鉴于他在劳动中表现积极,我就及时捕捉到他的这一亮点,让他负责本组的卫生,他还真不负厚望,他们那组的地面特别干净。我就对他大加表扬。同学们也向他投去赞赏的目光。在大家的赞许声中,他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我还尽量挖掘其闪光点,努力从赞美中去 满足他的心理需求,使他产生欣慰、幸福的内心体验,增强自信心、上进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与内在的动力。上课时,他静静地坐好,我冲他赞许地一笑;当他犹豫地慢慢举起了手时,我对他投以鼓励的目光;当他工整地完成作业时,全班
的掌声带给他成功的喜悦;当他犯了错误时,等待他的是老师宽容的面孔。从而让他体会到从未有过的成功和喜悦,逐步树立自信。当一个孩子对学习有了兴趣与动力,他的提高就变得轻松、容易多了。让他尽快融入班集体,找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
三、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一位心理学家曾指出“让儿童教育儿童”的原则,很有见地,揭示集体教育的巨大作用。班级就好像是一个大家庭,班主任的教育艺术就在于使这个大家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对缺乏爱的“留守儿童”,更应该让他们在班级里获得情感体验,让他们对班级产生向往感,友爱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儿童在集体中自然受到教育。
针对他的情况,我还特意举行了一次班会,主题是:“想对你说„„”,我还“偷偷做了手脚”,私底下跟几个同学说好在班会时对他说一些喜欢他、鼓励他的话。从这以后,他跟这些同学特别亲近,在下课或者活动时,常听到他们叫:“小策,快来呀!”
经过家长和我以及同学的努力,基本消除了对学习的厌恶情绪,小策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上课能发言了,还能常常见到他高举右手迫不及待地想发言,能按时完成作业了,数学作业正确率高了,单词听写能过关了、作文水平提高了,成绩有较大起色。原本只在教室里坐着的他,也在下课和同学一起玩了。在操场上还经常能看到他和同学们嬉戏时活泼的身影,听见他开朗的笑声。他的变化是令人欣喜的,渐地他的成绩也上升了,他的父亲对此一再在电话里表示对老师们付出的感谢;同时我更欣慰他在性格上的极大转变,在学校组织的踢毽子、跳绳比赛活动中,他名列前茅!为班级也为自己争得了荣誉。
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经常给孩子创造不同的成功机会,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特殊对待这一类学生,既要做他们的老师,又要做他们的“父母”,要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我相信爱的阳光能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共创留守学生成功的今天和明天。
推荐家庭的
家庭的教育责任心得体会范本 家庭教育的责任和未来心得体会(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