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周年七一活动心得体会实用 一百周年七一讲话心得体会(七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一百周年七一活动心得体会实用一
7月1日,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奇迹,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无论我们党走多远,走向多么光辉的未来,中国共产党人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我们党从哪里来,为什么出发。
我们党从革命中走来。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同外国侵略势力和封建统治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却都没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7月,中国上海法租界的望志路106号树德里“李公馆”、中国浙江嘉兴南湖湖面上的小游船,中共一大13位代表,代表全国58名党员在这里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在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表现出了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使命担当和英雄气概。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我们党从新中国建设中走来。新中国成立之初,不仅一穷二白、百废待兴,而且面临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残部的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和军事威胁。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我们党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担负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国家、新社会、新生活的重任,带领全国人民在曲折中前行、在围堵中突破、在打压中奋起,用辛劳和汗水为社会主义建设筑基打桩、添砖加瓦。从生产出第一辆汽车,到试制第一辆喷气式飞机;
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从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到成渝铁路通车,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发展工农业生产,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成功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我们党从改革开放中走来。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短短41年的时间内,我们党带领人民坚定不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样的发展、这样的巨变、这样的成就,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罕见的。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武装下,全社会力量竟相迸发,万涓成水,汇流成海,形成了推动中华民族阔步前进的历史洪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正在乘风破浪前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我们党从为人民谋幸福中走来。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再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的探索,“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让“诸路皆走不通”的东方古国重获新生;
从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到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一百年的跨越,让积贫积弱的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的潮流,走近世界舞台中心。近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用鲜血与汗水写就的奋斗史册上,回响着对“可爱的中国”的深情呼唤,激荡着“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雄心壮志,书写着“走自己的道路”的豪迈宣言。风雨兼程百年路,初心不改中国梦。中国共产党,这个领导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9059.4万名党员的全球第一大政党,向世界展示出愈加成熟、愈发强大的信心和力量;
中华民族,这个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民族,将以更加坚定的意志、更加昂扬的斗志不断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我们出生在和平年代,改革开放,国富民强令我们尽享太平盛世的福祉,树高万丈不忘根,人若辉煌莫忘恩!今天的我们要时刻牢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时刻牢记我们党交出的一份份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答卷,始终做到热爱党、拥护党、感恩党。
(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949年10月1日,从这个标注改天换地的日子开始,人民翻身成为国家主人。烽火28年,执政70载,中国共产党将自身的成长壮大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亿万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以始终如一的初心和使命,实现一个国家波澜壮阔的发展与进步,创造一个民族与过往全然不同的历史,不断把中国人民的自由幸福推向一个个崭新高度。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如同春雷唤醒大地,改革开放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41年的深刻变革,重塑了中国人民的面貌,重塑了中华民族的面貌,重塑了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代化强国的光辉未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也是带领社会主义中国稳步走向现代化的最新战略规划。习总书记在这份报告中,对“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两个百年目标做出了明确安排,中国共产党向全世界公布自己的强国时间表。
(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远奋斗的根本保证
在这里,我想向大家讲述一下张富清老人和黄大年教授:张富清是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来凤支行离休干部。张富清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建国后,他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到偏僻的湖北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18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人们发现。为党分忧,为人民谋幸福,是任何时代的共产党员都应有的选择。95岁的张富清坚定地认为,在人生的诸多岔路口,他选择了最应该走的那条路——跟着党走。
黄大年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吉林大学特聘教授、新兴交叉学部学部长,负责协调和组织管理中国跨部门和跨学科优势技术资源和团队,首次推动了中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的研发,攻关技术瓶颈,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他既是“无私的爱国者”,也是“新时代海归科技报国的楷模”。很多人评价黄大年是纯粹的知识分子,因为他什么职务也不要,就想为祖国做些事。还有人评价他是另类的科学家,因为他对待科研只一句“我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黄大年是祖国的栋梁,他争分夺秒,即使透支自己,也要让人生发光。他是新时期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为民族振兴不惜以身许国的先进楷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代表,在他身上,集中展现了新一代归侨心系家国、鞠躬尽瘁的赤子情怀,在侨界树立起了一座矢志创新、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丰碑。
正是因为我们祖国有着一批批像张富清、黄大年这样的民族脊梁,我们才能在一次次的跌倒后重新爬起来,才能在一次次的压迫下站起来,重回世界民族之林。
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越是形势复杂、挑战严峻,我们越要以听党话跟党走的忠诚、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投入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用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
一是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信仰信念不是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对党忠诚更不能流于口头表态,而要建立在深厚的理论修养基础上。要把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首位,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更大功夫;
要静心凝神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常学常进,常悟常新,切实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从中汲取强大的真理力量、思想力量、实践力量,学出坚定信念、学出绝对忠诚、学出使命担当。
二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习总书记强调,“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因此,必须把对党绝对忠诚落实到一言一行、体现在一点一滴、贯穿于一生一世;
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融入血脉灵魂、落实到修身为政的全过程,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以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夯实绝对忠诚之基。
三是加强党性修养、党性锻炼。要认真贯彻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培养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纯洁党内政治文化;
要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终身课题,坚决杜绝思想上的跑冒滴漏、行为上的出轨越界,坚决抵制码头文化、圈子文化、好人主义,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保持共产党人的初心不改、本色不变,确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做到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以上是我的粗浅体会,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2022一百周年七一活动心得体会实用二
七月的天空流光溢彩,
七月的大地笑语欢歌,
七月的星光照亮长夜的路,
七月的彩霞点燃心中的火。
七月的脸庞漾起笑的漩涡,
七月的诸城飞出祝福的欢歌:
一百年前,一只思想的铁锤,敲醒千年沉睡的雄狮。
一百年前,一把智慧的镰刀,割断一切旧世界的枷锁
一百年前,是一座厚重的里程碑,凝聚着几代人的求索
一百年前,是一首辉煌的交响乐,演绎着命运的潮起潮落
一百年前,是一艘沉稳的航船,满载着中国人图强的梦想
一百年前,是一只嘹亮的号角,奏响中国人奋进的凯歌:
暮色苍茫,任凭风云掠过,坚实的脊背顶住了亿万年的沧桑从容不迫
激流勇进,洗刷百年污浊,惊涛骇浪拍击峡谷涌起多少命运的颠簸。
培植信念的绿叶,浇灌理想的花朵,党旗飘飘,指引我们填平道道沟壑
绕过激流险滩,赢来峰回路转,镰刀铁锤的旗帜始终飘扬在前。
牢记为民的教诲,不忘务实的嘱托,忧患中的中国开始编织七彩的生活
桃花笑春风,人面相映红在历史隧道中穿行的中国写满未来的憧憬
明月醉荷花,大漠收残阳
醉人的画卷中蕴含中国人文明富裕的梦想
攀爬过岁月的脊梁,沧桑印证着求索的脚步:
风骨遒劲的中国人民,用智慧的头脑畅想
用勤劳的双手播种
用滚烫的汗滴浇灌
用诚挚的期待盼望
困难、机遇、挑战、重任
倾刻间化作磅礴的力量
向着富裕、文明、和谐加速起航
终于,跨越一道道沉重的门坎
神话般揭开崭新的篇章
繁华的街市取代了冷寂的村落,
贫瘠的土地结满了金色的硕果:
经济建设亮点增多,招商引资催生助长,项目建设做大做强
合作医疗解民忧,驻联帮保化民愁
风清气正导向明,换届选拔人人颂
掀起责任风暴、推进效能革命,全力以赴优化发展环境。
2022一百周年七一活动心得体会实用三
二十八年腥风血雨,七十二年漫漫征程。这一百年我们曾走过绿茵花溪,也踏过硝烟弥漫。即使有那些凉薄甘苦,我们的祖国也依旧能披荆斩棘,行歌万里。百年之后,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家国依然是欣欣向荣,新时代的中华儿女正在共产党伟大灯塔引领下乘风破浪,奋勇前行!
联系好上下文圆滑的 你所在的学校成就 一些优秀校友的先进事迹。例如,我巍巍xx学校是国家首批……更应该带头发展龙头作用……优秀校友……就是把你学校单位捧起来,捡好听的吹着说,领导老师更爱看。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责任,其中,青年更应该积极向上,力担重任。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高声呐喊:“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鲁迅也在《随感录》大力呼告:“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在学校,同学们积极的要求入党,拥党爱党,坚决维护党的权益。对外积极呼吁祖国统一,关心国家政治热点,这是一幅多有未来的画面。
一百年筚路蓝缕,一百年风雨兼程。中国能有今天,离不开先烈们的奋斗。在不同时代下,爱国有着不同的内涵。自古以来,心怀国家的有志之士前赴后继,他们正是国家的脊梁。革命时期,仁人志士们“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以一己之力投入到变革的浪潮中;从嘉兴南湖上的游船,到雪山草地。再到井冈山、太行山,从延安到西柏坡,再到上甘岭。无数英雄抛头颅洒热血,只为那个自己没机会亲眼见到的国家。我们不应该忘记我们的英雄。
同时英雄不仅仅是经历过战场洗礼的人。和平年代,爱国是筑建中国梦的基石,我们更应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伟大事业。无论何时,青年学子都应怀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正处风华正茂的我们,当怀丹心启航新征程。和平年代为祖国发展做出贡献的所有人,都是我们的英雄。犹记中印边境冲突四勇士,以一挡百,护国一方;抗疫斗士钟南山、杂交水稻袁隆平,国士怎能不无双?最美校长张桂梅托起孩子们的希望;国测一大队七进珠穆朗玛,用身躯为祖国丈量……这些国家脊梁们化作一束至纯至强之光,照亮后人前进的道路,也是党赋予我们的光芒。
我爱共产党领导下的祖国,爱它的江河湖海,爱它的千峰百嶂,爱它每一刻带给我的每一次感动,爱它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生于此,长于此,我无时无刻不热爱这片土地,爱它的繁华,也爱它的苍凉,沧海桑田化为琼楼玉宇,我只愿有朝一日,能乘风而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远游之人,无一不思念远方的家乡,在萧瑟的秋季,在寒冷的冬天,这一份思乡之情仿佛变得更加沉重,“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远方的游子啊,你何时才能归来,去看看故乡的草,故乡的木,故乡的人,不用再在梦里,一遍一遍地呼喊他们的名字。在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政策下,香港澳门相继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你还会远吗?周恩来总理说:“中国人民一定能彻底的解放台湾,完成全国的统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关卡重重,荆棘丛生。在这充满机遇的新时代,也潜伏者诸多挑战。贸易战、区域纠纷、文化冲突、恐怖主义……在这么多博弈中,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采取一系列有力的回击,并且以良好的发展速度让世界感慨中国的韧性与稳定,一条路并不因为它路边长满荆棘而丧失其它的美丽。一些国家的龌蹉行为,只会是“蚍蜉撼大树”!
历史之轮下的血色车辙和一路骸骨,无不提醒着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意识是发展之路上的一剂良药,时刻鞭策着我们前进。东欧剧变、
一百周年七一活动心得体会实用 一百周年七一讲话心得体会(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