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领导的话感谢信英文 感谢领导的话(精选14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品德教育心得体会观后感及收获一
首先欢迎15届新生加入职专这个大家庭,热烈欢迎你们!你们是新职专人,你们是职专的新主人!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德育大会,与大家一起学习和探讨德育在我们学习生活中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真正成为一名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职专生。
首先明确一个问题:什么是德育?
德育:即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教育。为什么要重视德育?
德育的重要性:德育在整个教育中占主导地位。
一、德育对保证个体培养的正确方向、促进个体全面发展起主导的决定性作用。
德育工作是一项塑造人的灵魂的工程。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工作。一位教育家讲: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原因不仅仅是知识掌握、个人能力、面试技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个人思想道德素质不符合用人单位要求。青年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确定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决定性的主导作用。
二、德育对促进和谐社会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决定性意义:
德育工作做不好,人们将会出现政治信仰迷茫、思想信念糊涂、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合作观念差等不良品质,导致和谐社会无法构建。换句话说,德育工作始终是围绕解决学生 “做什么人、走什么路,为什么学”的问题。
三、教育(德育)与教学的关系:
只育人,不教书,培养出来的是书呆子,有德无才!(百无一用是书生!)只教书,不育人,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是有才无德,就可能培养出对社会有害的人,具有负能量的人,古人云:“成才先立德”,就是这个道理。
四、《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孩子一生下来没有好坏之分,性情上相近的、是向善的。 “习”是指后天教化,孩子的道德行为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有直接关系。
人的一生受教育分三个阶段:
从出生到入学应属童年时期,是启蒙阶段,主要受教于家庭环境和父母,主要进行行为习惯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从入学到毕业属青少年时期,是成长阶段,主要受教于学校环境和教师。主要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青少年涉世未深,自控力差,明辨是非的能力还没形成,极易受到暴力、金钱等不良思想的诱惑和侵蚀,因此这个阶段进行德育教育尤为重要。
第三个阶段,是成年之后,来自社会的教育和自我教育,比如遵守职业道德、遵守社会公德。俗话说:一个人没有知识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
如何做一个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一、要正视挫折:挫折是双刃剑,可以激励人的斗志,也可以挫败人的意志。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分数和文凭不是唯一,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才是最重要的事”。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二、要学习、要主动学习、要善于学习、要会学习。
举例:点一桌饭菜不吃看着,这种行为傻;买车不开推着走很傻;买了新衣服绞坏再穿更傻;交了学费不学习傻不?)
1、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人生:只有知识能越用越多,其他都可能越用越少!知识是自己的,别人借不去、抢不走。
2、要学习、会学习:学习是自己的事,学生的第一要务是学习!要主动学习、要乐于学习、要善于学习、会学习。学习要注重木桶效应:不要在乎长板有多长、而是在乎短板有多短。要好读书,读好书。我国人均读书量最低:以色列、俄罗斯、英国、日本前四。
(1)、有优越的学习条件:现在可以说,人人都随身带有图书馆,处处都是学习室:电脑、手机随时可以帮助我们学习任何知识。
(2)、会学习:微信上有一篇关于孩子教育的文章说:认真听课的孩子成绩一时好,认真自学的孩子成绩一直好!所以要会学习!(要善于总结、归类、讲方法)
3、要会指导别人学习:指导别人学习的过程也是自己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4、更要善于向别人学习、向身边的人学习: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要善于取长补短,提高自己。俗话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再说: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会登上顶峰。
三、要接受教育,更要学会自我教育
(1)、接受教育是每位学生的权利更是义务,也是遵守纪律的重要体现。
(2)、英国历史学家吉朋说过,“每个人都受两种教育,一种来自别人,另一种更重要的是来自自己” :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四、要知恩、感恩、报恩:
1、百善孝为先:
(1)、古人讲三纲五常,我们必须孝敬父母:不要抱怨父母不优秀,我们也不是优秀的子女,父母照样关爱我们。
(2)、我们总是对孩子比对父母好,其实应该是对父母比对孩子更好!父母是我们生命的起源;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
(3)、孝敬父母形式多样:不一定用物质、金钱就是孝敬父母;陪陪父母,帮父母干点家务,不惹事生非,让父母省心,都是孝敬父母。
(4)、孝敬要趁早。
(5)、作为学生把书读好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敬!
2、要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与人为善。
五、要区分真善美、假丑恶: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精神长相,美在气质好。还有,真实就是美,美在真!(就不要做整容手术了),善良就是美,美在精神!五官美,美在视觉享受!外在美是短暂的,内在美是永恒的。
六、要学会坚持:
人和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任何成功,离不开坚持!紧要处坚持几步可能决定成败。
七、要交两个朋友:
图书馆和运动场!学习是自己的事,运动、健康更是自己的事!有人比喻:健康是1,财富是0,没有健康再多财富也是0。
八、要文明礼貌、遵纪守法:
(1)、文明是一个人的修养,成语“俗不可耐”的意思是:庸俗得让人无法忍受。没文化又没修养的人,“俗”!所以要讲究文明。
(2)、现在是法治社会,更要知法、懂法、守法,学会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和他人!例:不要防卫过当。(如为追赶小偷把小偷开车撞死)。
九、要养成良好习惯:习惯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人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品德习惯、行为习惯、思维习惯、学习习惯。
如:要按时起床上操、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积极锻炼身体等。
做到十不准:不讲脏话;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迟到早退;不逃课逃宿;不大声喧哗;
不吸烟喝酒;不玩手机;不打架斗殴;不上酒吧等娱乐场所。
十、要遵守纪律:
1、什么是纪律?
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做合适的事!反之,合适的事在不合适的时间、不合适的地点做就是违反纪律!三者缺一不可。例如:吃饭是合理的事,但在上课时间吃就是违纪。
2、正确看待纪律与自由的关系:
(1)、自由是建立在遵守纪律的基础上,没有绝对的自由。
(2)、自由是相互的,否则你自由了别人就不自由了。
慎交朋友!俗话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者为伍,你会登上顶峰”。
切记:
1、不交酒肉朋友,交有正能量的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请放下无效社交:只有自己是高素质的人,才会交到高素质的人,否则徒劳罔功。
十二、要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精神追求:
1、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学一行爱一回,爱一行专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一样精胜过样样松。
2、要有崇高的职业使命,将自己的职业期望与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
同学们,总而言之,我们期望你们: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自尊、自信、自强、乐群,诚信知礼、积极向上,敢于超越、勇于担当,志存高远、敢为人先,向善求真、唯美有容,热爱劳动、崇尚实践,人格健全、乐观向上,珍爱生命、尊重自然,顺应时代发展,善于吸收现代文明,精通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争取做一名优秀的职专生,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青年人,做一个文明的现代人!
谢谢大家!
对于品德教育心得体会观后感及收获二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xx年全区学校德育工作会议,一是回顾20xx年我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开展情况,总结经验做法;二是从思想上进一步强化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促使区域德育工作序列化发展,切实为打造-爱生学校提供有力保障,使我区的德育工作走上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德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在全区学校广大德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学校的德育工作得到了全面推进,部分学校的德育工作已初具特色。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学校德育工作内外环境的发展和变化,对我们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当今时代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各种价值观念相互碰撞,知识和信息获取的渠道发生深刻变化,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呈现独立性、选择性和差异性。从当代中小学生的现状看,在肯定他们思想道德状况主流的同时,也要看到出现在他们身上的种种问题,如缺乏爱心、性格脆弱、任性蛮横、以自我为中心、贪图安逸等等。为此,我们必须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德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德育工作的内容、方法、途径还需要创新拓展。
(一)德育是民族未来发展的迫切需要。德育工作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公民的素质,关系未来。从我们教育自身所处的环境看,德育工作的成败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声誉,甚至是社会评价教育的关键性因素。
(二)德育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面向全体”的新时期战略主题。“育人为本”就是要把教育人、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作为一切教育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和落脚点;“德育为先”就是要在培养人、教育人的过程中始终把对人的理想教育、品德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放在育人的首要位置,党的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三)德育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有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哲学家卢梭说过:“教育即生长”,教育要培养的是一批“有知识和智慧、有目标和信仰、有规范和道德、有欲望和理想”的人。教育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生命的成长。一个人即便不懂琴棋书画,不通语数理化,但他仍然可以是一个好公民。所以,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更应为生命奠基,健全每一个生命,丰富每一位学生的精神家园。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高考、中考以分数录取,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往往以分数来衡量教育的成败,而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工作者越要重视德育,否则,祸根就埋下了。所以,我们要从一个民族的长远发展、一个人的全面健康成长的高度来抓德育,要像抓教学一样抓德育,像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一样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质,让抓德育成为学校和教师的自觉行动,做到教书与育人并重。
二、进一步突出重点,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要树立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家长总是希望孩子都能上重点中学、重点大学,使得我们的教育变成了“精英教育”。品德不行,分数考得再高,也是不合格的。我们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服务,让他们拥有爱国爱家、诚信礼让、遵纪守法、敢于负责、善于交流、积极向上、德才兼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当我们培养出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合格公民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才算是成功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才算是完成了“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这里,有两条底线要守住,一是不出现在校生违法犯罪;二是校园不出现重大违纪案件。这是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最低要求。
(二)要构建“三全”体系。一是全员参与。我们必须要打破“德育就是德育工作者的责任”这种错误观念,树立“每个教师首先是一个德育工作者”的认识,进一步形成学校德育工作全员参与,共同推进的大德育工作机制,让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肩负起育人职责。二是全科渗透。《中小学德育大纲》提出,要“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 ”。学校要敦促广大教师从学科特点出发,把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断提高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做到各学科有机渗透、有意强化。在平时教研活动的听课评课中,要关注教师对教材中德育资源的挖掘和激发,要关注教师对德育教学目标的落实,要把这些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促进教师参与德育工作,强化全员德育意识。三是全程德育。学校要把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和教学服务活动的全过程。通过学科教学、党团教育活动、主题班队活动等各种德育途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创设育人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校园环境建设、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感受体验,不断成长。要努力形成人人关心德育、事事渗透德育、时时体现德育和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氛围。
(三)要加强四项建设。
一是抓好德育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要开齐开足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等德育课程。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涵的教育资源,把各门课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育人目标和内容具体化,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之中,自然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引导。同时,各学校要积极开发体现德育工作主旋律、富有时代气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德育校本课程,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二是抓好德育基地建设。要充分发掘利用素质拓展基地、社区、企业、科研院所、体育场馆、公益服务场所等德育资源,开展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素质拓展等教育活动,促进学生了解社会,培养动手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是抓好校园环境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有着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各校要积极创设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关注每一个
感谢领导的话感谢信英文 感谢领导的话(精选1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