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天下黄河老牛湾心得体会总结 看天下黄河老牛湾心得(九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描写观天下黄河老牛湾心得体会总结一
我先是说课,本以为准备得比较充分,可是说课的时候居然结巴,因为我的说课稿写得过于潦草,潦草到自己都有点难辨认,所以老是断断续续的。看来真的不能有半点马虎啊。再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看天与用纸筒看天的一个环节,他们熟悉说课的说可以把这个环节归为一个说课环节——过程与方法目标。呵呵,又长见识了。说真的我只知道说课的最普通的那几个环节,对于说课我真的了解得少之又少。第三,我在设计说课的时候把第一课时(我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也归纳了进来,从而误导了听课的同学。
抽签的时候我抽到的是阅读教学,所以我选了《坐井观天》这篇课文。因为课文里主要是青蛙和小鸟的对话,作为阅读课比较好进行教学。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着重放手让学生阅读,正所谓“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我的教案设计大概是:
1、以自己的方式朗读课文。
2、全体朗读课文。
3、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4、老师与学生一起朗读青蛙与小鸟的最后一次对话。
5、指名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青蛙与小鸟的最后一次对话。
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放手让学生读的每个环节都是有目的的,可是真正实施起来的时候,就是另外一种状况了。一节课下来,出现的问题真是不少。首先是口头禅,也许比起第一次试讲的时候好了一点,但是比如“讲一讲”、“看一看”等不符合教学用语的口头禅我还是掺进来不少。这也许是我们不可避免的,不过如果在上课的时候多加注意,效果还是不错的,至少这次我是比较重视的。
其次是问题设计不够简洁,这在第一次试讲的时候也是一个重要问题来的,可是这次我还是重犯了。其实很多时候,一旦你上了讲台,就算你准备得在怎么充分,说话的时候还是会语无伦次的,于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被自己重复了好几次学生才听懂。如,我原来是想问学生:“青蛙和小鸟为什么都是笑着说的?它两笑的含义一样吗?”然而我一紧张,把这个问题重复了好几次学生才明白。
第三,备课的时候我只备课文,却忘记了备学生。就比如,我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划出不懂的词语,然后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我备课时是准备让学生来做小老师,让他们互问互答的。但是在课堂上,学生的反应与我的本意偏偏相反,我备课的时候是没有想到的。所以在这个环节里,我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帮他们解决不懂的词语,以至于后来不够时间进行教学。同时我犯了个致命的错误就是没有解释课文标题,我甚至忽略了课文标题,所以绕了很多弯路来让学生理解课文所揭示的寓意。
第四,对教材不够熟悉。我说的不是对课文不熟悉,是对教材不熟悉。有一组员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她注意到了,我所讲的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在这一阶段,教材要求的是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在这之前是不要求结合插图来理解课文的,我不熟悉教材,尽管我也有利用结合插图理解不懂的词语,可是我没有注意到让学生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反而是绕大圈来让学生理解课文。再者我没有联系课后习题来设计教案,这着实是损失了教材提供的资源,有点“丢了西瓜检芝麻”的感觉。
第五,这是很多人都会犯的一个错误——只关注回答问题的学生,忽略了下面的学生。因为上课的时候很自然地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回答问题的学生身上,到底在上课的时候要怎样去权衡呢?
第六,我让学生朗读课文之前我提出了三个要求:一、要会读,读懂这个故事。二、要会想,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三、看看课文里有哪些词不懂,用笔划出来,等会提出来我们一块儿解决。这是我参照一本教参来设计的,可是实施起来才发现这三个问题的顺序有点颠倒,让学生不知道到底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看来真的不应该照搬别人的东西,凡事还得自己先斟酌一下。
描写观天下黄河老牛湾心得体会总结二
《坐井观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三册第四组第十三课。本文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小鸟从天上飞来,说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说天很小。课文有七个自然段。第一段讲青蛙和小鸟所在的不同地方,交待了发生争论的地点;接下来的六个自然段讲了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第一次对话交待了小鸟从哪儿来,来干什么;第二次对话讲青蛙和小鸟因对天的大小看法不同发生了争论;第三次对话讲青蛙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小鸟再次指出青蛙“弄错了”,要它“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弄清天到底有多大。这则寓言说明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正确,是不对的。本课位于教材的第三组,这组教材围绕“怎样想问题、看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第一篇课文“识字4”与本组课文都有一定联系。而本篇课文则第一个分说了道理。它处于承上启下及过渡位置。因此,本课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低年级的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故事中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像和煦的春风,吹进孩子们的心扉,而且大多数学生在以前的生活中从父母那里、从自己的课外读物中已经听过这个小故事。那么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这篇课文的吸引力就不那么大了。如何让大部分学生在已经熟悉的小故事中更进一步地学习到其中的寓意呢?根据《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3个生字。会写字个字。
2、情感目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能力目标: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式,我安排了以下教学环节: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在上课的前5分钟内,我简洁地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之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这样一来学生对课文就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学生在读的时候,我要求学生做到读准字音,鼓励学生“比比谁读得流利、谁读得好,就奖他一面小红旗!”。学生们由于受到了小红旗的激励,课文读得可起劲了,有的学生边读边画,有的学生还加上了动作等等。在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鼓励学生动笔勾画出弄不明白的词语和读不懂的问题,让他们大胆质疑。“同学们,我们比一比,看看哪个小朋友最会读书,能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有的从课题中提出“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有的从课文中提出“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有的还从课后思考题中提出“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谁说得对”等等。根据学生的质疑,我及时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阅读课文穿针引线。
学生对自己提出的疑问,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我充分把握这一契机,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自己的角度,有重点、有难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同学们,你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还是要小朋友们自己来解答。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图,联系上下文想想提出来的词语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这些不懂的问题读课文后能不能弄懂,自己再读找答案。”在读的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释疑,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苦思”。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画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说出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于是我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达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感悟出来,还是老师硬塞给学生。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我要着重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借助青蛙坐在井底的电脑软件,让学生边读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最后得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它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引出了青蛙很自大,一点也听不进小鸟的话,还自以为正确。通过对“笑”字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正确也是导致青蛙弄错的原因之一。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此篇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真正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并引出“该怎样做”这个问题,学生们各抒己见,用学得的道理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
4.角色体验,我请学生们在小组里一个读青蛙的话,一个读小鸟的话,让他们也试着争论,这样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训练学生感情朗读。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简笔画和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板书如下:
12、坐井观天
天无边无际 --- 大的很
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要自以为是。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我认真地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我认为无论是从设计上还是从课堂实践中我的尊重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六十个孩子就有六十只青蛙,六十只小鸟。他们有自己的独特感受。我拼弃了以前那种刻意去追求“标准答案”,哪必须得读重音,哪必须读拖长音或读轻声,而是充分的给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探究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其次,我注重了教师的导与学生的自主有机结合。这节课我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自己去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时也注意了如何体现老师的“导”。分角色朗读的训练,我完全放手让孩子自主学习。从学习的效果看,优秀的学生,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孩子,自主学习的效果明显,能读出不同角色的特点。对于一些后进的学生,他们也能在小组的帮助下区分角色的特点,先自由练读然后再和其他小组成员一起读。这不仅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而且让学生们体会到了小组成功的喜悦。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其一,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训练机会。当我组织学生四人一组进行练习时我发现:学生们往往就练喜欢的角色,所接受的训练是单一的。我想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景,让学生有更多的训练机会。这样才利于学生们整体综合发展。其二, 这节课我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尤其是让生生之间进行赏析性的评价,这使被评价的学生得到激励,感受成功的喜悦;但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却十分单一,如:真好、不错、真棒、好极了等等。我想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具有判断性、鼓励性和一定的高度。也就是说:教师在评价时不光要表扬学生还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一个判断,并用具有一定高度的语言加以概括,真正给学生以更多的知识。
描写观天下黄河老牛湾心得体会总结三
《坐井观天》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青蛙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说:“天是无边无际的”。告诉我们像青蛙那样目光狭小,见识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
1、正确、流利、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3、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引导学生看事物要全面,不要象青蛙那样自以为是,学习小鸟的诚恳劝告实事求是的精神。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一、导入课题
通过谈话引出课题,并借此理解“观”及“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请同学拿起笔,边读课文,边圈生字,并借助拼音把生字读正确。
2、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并借助图认识“井沿”。
3、通过自由读、小老师领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会读会认这些生字。
三、研读课文
不管是理解词语,还是理解寓意,都是在读的基础上进行,读贯穿教学环节的整个过程。具体过程如下:
1、再读课文,说说青蛙与小鸟在争论什么?
2、找出它们持不同观点的这两句话。朗读,在读中理解“无边无际”“大话”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理解指导朗读。
3、你同意谁?为什么青蛙会有不同的看法?请你读一读青蛙说的话,并把这个句子找出来。
4、做试验,理解青蛙会有错误看法的原因。用书卷成筒当井沿,把天花板当天,说说看到的天是怎样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青蛙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是因为井沿把它的视线挡住了)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地读这句话,体会青蛙的自以为是。
5、面对固执的青蛙,小鸟也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我们一起来当一当小鸟,劝劝青蛙吧。出示最后一段,学生朗读。
6、分角色朗读课文。
7、小结,悟寓意。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课后生字,先让学生读读说说。
2、师范写难写的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
五、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青蛙小鸟
天有多大
井口那么大无边无际
描写观天下黄河老牛湾心得体会总结四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
观天下黄河老牛湾心得体会总结 看天下黄河老牛湾心得(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