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和家国情怀心得体会如何写 书写家风家训,感知家国情怀(三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家风和家国情怀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在范老师的分享中,我们知道了曾国藩家训及他的《十二日课》,知道了钱钟书夫妇、俞平伯夫妇、冯友兰、梁启超、傅雷、汤用彤等名人的书香家庭。让我认识到了家庭建设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欲治其国先齐其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活的避风港,也是提供前进动力的加油站。家和万事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建设好自己的小家不仅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健康幸福,也有利于社会大家庭的和谐共荣。
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重视家庭建设必须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三大要务着手。
注重家庭,首先要奉行夫妻之道。所以说,为了在生活上互相照顾,互相关心,为了更好地关心和照顾儿女以及双方的父母,让小孩幸福,老人放心,欢喜夫妻。我们要以爱为根,做到真爱无私、觉爱无价、博爱无条件、实爱无成见。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担负着培养下一人的责任。注重家教首先要认识到:家庭教育才是真正的人生“起跑线”。教育始于家庭,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为人父母的职责与任务不仅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身体好,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启蒙教育,立德树人,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增长孩子的善心、爱心、恭敬心,纠正孩子的不良言行和过失。
家教靠的是家长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以道德力量潜移默化的感化孩子的心灵。
良好的家风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人们终身的财富。注重家风,就是传承好家风,不断地释放正能量。中华民族的传统家风可归纳为“仁义礼智信”五常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尽管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风,但幸福的家庭却有着相似的家风,有的讲究道德、诚实守信;有的崇尚知识、重视学习;有的勤俭持家、尊重劳动;有的家庭和睦、科学教子,这些都是在注重家庭和注重家教的基础上日积月累逐步形成的。
只有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在家庭建设中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才能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点。中国梦就是人民追求幸福的梦想,在家庭建设中注重家庭是追求梦想的幸福之基,注重家教是追求梦想的幸福之梯,注重家风是追求梦想的幸福之谛。
最新家风和家国情怀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一、历史为鉴,以正反典型为镜思齐自省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家族的发展和家风的传承密切相关,清廉家风能够保障家庭幸福美满,恩泽后代儿女,而贪腐家风则会斩断家族命脉,殃及后世子孙。古代中国家庭的世代变迁故事,正印证着廉洁家风的重要性。清廉家风成就名臣贤吏。唐朝名臣房玄龄政绩卓著,为开创“贞观之治”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成就与其家族秉承的清廉家风密不可分,其父房彦谦一向为官清廉,并言传身教,给房玄龄做出了良好示范。在家庭文化的影响下,房玄龄坚守清廉,最终获得“清廉为官、千古名相”的美誉。北宋贤臣包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激励和督促后世子孙清廉为官,在清廉家风影响下,包拯祖孙三代都克己奉公,廉洁守法,深受百姓的爱戴。“郑义门”堪称清廉家风建设的典范,曾被明太祖亲自赐封为“江南第一家”,“郑义门”历经宋、元、明三朝达300多年,15世同居、同食的家族奇迹,而维系这个家族300多年长盛不衰、不离不弃的,正是郑义门族规《郑氏规范》及其优良家风。贪腐家风斩断家族命脉。与清官廉吏相对照,历史上一些家族因腐化堕落而衰败的例子也不少见。汉代重臣霍光,早期很重视自身修养,为官谨慎,能秉公办事,但随着权势日增,他的警惕性也随之减退,尤其表现在治
家风和家国情怀心得体会如何写 书写家风家训,感知家国情怀(三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