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心得体会和方法 对树立正确人生观的看法(八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2.人生重要的事情就是确定一个伟大的目标,并决心实现它。——歌德
3.人生应该树立目标,否则你的精力会白白浪费。——波得斯
4.人的理想志向往往和他的能力成正比。——约翰逊
5.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车尔尼雪夫斯基
6.没有崇高的生活理想的人,像大海里的一片小舟一样,它时刻都会被狂风巨浪袭击而沉没海底。——吴运铎
7.灵魂如果没有确定的目标,它就会丧失自己,因为俗语说得好,到处在等于无处在,四处为家的人无处为家。——贺拉斯
8.在理想的最美好世界中,一切都是为最美好的目的而设。——伏尔泰
9.有些理想曾为我们引过道路,并不断给我新的勇气以欣然面对人生,那些理想就是——真、善、美。——爱因斯坦
10.有所作为是生活的境界。——恩格斯
对于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动机是推动或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人的行动是受动机支配的。入党动机,就是一个人要求人党的主观原因,是一个入党的精神力量。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入党动机是不相同的,有正确的入党动机,也有不正确的入党动机,还有错误的入党动机。
什么是正确的入党动机呢?概括地说,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献身共产主义伟大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要求人党。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确立共产主义信念,把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表现。它表示着人们对未来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反映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为此,要求我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工作者都必须树立共产主义信念,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
第二,愿意为工人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而艰苦奋斗,直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也是一场伟大的运动。共产主义运动,不是空谈,而是实践。工人阶级是历史上最大公无私的阶级,它不但要解放自己,而且要解放全人类,这就需要与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和不合理现象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每一个要求入党的工作者都应该主动积极地投身到这一伟大运动中去,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直至生命。
第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地以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开拓进取,无私奉献,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
入党动机是指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在现实生活中,要求入党者的入党动机往往是不相同的。例如,有些同志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要求入党的;有的则认为入了党个人和家庭都光荣,在亲戚面前也好看;有的认为现在党的政策好,自己富起来了,为报答党的恩情要求入党;有的认为入了党,容易得到提拔重用,或者大学毕业后好找工作;有的是看到周围一些同志提出了申请,随大流而要求入党;有的认为“党票”是一种政治资本,通过入党在政治上找个靠山;还有极少数人,要求入党是妄图到党内来改造我们党。在上述入党动机中,只有为了献身共产主义事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要求入党,才是完全正确的入党动机。这种入党动机之所以是完全正确的,就是因为它与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党员条件是一致的,其他的入党动机则是不完全正确、不正确的甚至是极端错误的。从大的方面讲,正确的入党动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要有为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这种理想社会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的。我们现在的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人的持续努力,都是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的。这个崇高而美好的理想,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无论是革命时期、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都是党员和要求入党同志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如果动摇了这个理想信念,也就动摇了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是我国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如果对这个现实目标不忠诚、不热忱,那就是有意无意地背离党的最高纲领,就不是自觉的共产主义战士。所以,要求入党的同志首先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毫不动摇。只要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站得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对个人名利得失看得就淡了,就能够自觉地、满腔热情地为党的事业而奋斗。
第二,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也是每个共产党员的行动准则。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党,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是否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历来是我们党制定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最高标准。古人说:“民存则社稷存,民亡则社稷亡。”能不能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党是由无数先进分子组成的,党的宗旨要靠党员去实现,党的事业要靠党员去奋斗,党的路线要靠党员带头去贯彻执行。所以,作为一名要求入党的同志,就必须牢记党的宗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一切困难和危险时刻,挺身而出。
第三,要有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的觉悟。党章明确规定党员必须“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领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这是对党员提出的要求,要求入党的同志同样应按这个要求去做,首先要在思想上具备这种觉悟。我们加入党组织,不是为了图名声,更不是利用党员身份为自己谋利益,而是要为党多做工作,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所以,每个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应当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头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对于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同志们:
今天,我围绕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大家作辅导报告,也是一次党课,更是与大家共同交流。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讲的是党性。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讲的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我们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目的,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利益,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政治情怀。党的十九大报告,200多次提到“人民”,3次强调“人的全面发展”,4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并且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这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我们必须牢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做好x各项工作。如何理解“以人民为中心”?我个人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和命脉所在,自然也是一个政党的根基所在。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都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人民立场,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最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我们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将人民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得到了人民的坚决拥护和支持。实际上,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归根结底,都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奋斗史和创造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只有牢牢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汇集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才能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胜利。所以,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不做“以官压人”的事情,真正克制“官本位”思想,不搞“以官为本”“官贵民贱”,树立正确的民生权力观,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民生问题。
(二)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奋斗目标。人无目标不立,国无目标不兴。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为我们党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坚持人民共享,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应有之义。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让人民共享革命成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人民共享建设和改革发展成果,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兰考的475天,一心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他不顾病魔缠身,与群众一起战风沙、斗洪涝、治穷根;大雪封门夜,他访贫问苦,一句“我是您的儿子”,让多少老百姓热泪盈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通过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大力提升发展质量,不断消除地区差距、收入差距、城乡差距,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最大的根本就是我们不仅在理论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且在实践上始终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全部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始终坚持着眼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党的一切实践活动,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战胜一切强大的敌人,克服一切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法宝和优势。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长征途中“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看到老人家中没有御寒的棉被,临走时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这个故事生动彰显了共产党人民利益至上的初心。进入新时代,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
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心得体会和方法 对树立正确人生观的看法(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