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龙江七大都市心得体会及收获 观看龙江力量心得体会(六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六个龙江七大都市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初到荔波,我想每一位朋友都想知道荔波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在此,我告诉大家,荔波的得名源于布依族语言的音译。在布依话里,美丽、漂亮叫做“lijie”,“波”则是山坡的坡的谐音,所以组合起来。就是美丽的山坡,美丽的地方之意。
荔波地处贵州省最南部。自古以来,就是西南内陆通往南部沿海古驿道上的重镇,全县总面积2431.8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人,有布依、水、汉、苗、瑶、侗、壮等世居民族22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2%。因为地处贵州高原南部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所以荔波的平均海拔只有758.8米,气候也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18.3℃,非常适宜居住和旅游。
因为资源的独特性和丰富性,荔波曾先后获得了许多诱人的光环和称号,如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成员、国际王牌旅游目的地、世界最大的喀斯特原始森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最佳山水文化旅游名县、全国科普示范县等。特别要告诉大家的,是“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这个美誉,如果我们从地球北纬25度的上空从西向东俯瞰地球,您会惊奇地发现,自撒哈拉沙漠,经阿拉伯半岛,到墨西哥湾,都已经或正在沙漠化,几乎见不到绿色。只有中国华南贵州荔波这方圆两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有郁郁葱葱的森林,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绿色宝石,弥足珍贵。所以,“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也就由此而来了。
此外,在《国家地理杂志社》20__年组织的“中国最美的地方“选美活动中,荔波还以较大的优势获得了首届“全国网络手机人气奖”第二名及单项奖“最美的森林”,与此同时,荔波还是全省首批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是贵州省打造100个旅游景区中的21个重点示范景区之一。
荔波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可以用“绿色、红色、特色”六个字来概述,堪称“三色级”旅游天堂。
走进荔波就是走进了绿色王国,全县森林覆盖率64%,景区和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92%。风景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近四分之一,可以说山清水秀,步步是景。绿色资源主要包括两大块:一个是樟江景区,另一个就是茂兰保护区。
樟江景区是国务院1994年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18.8平方公里,由小七孔、大七孔、水春河和樟江风光带组成,有代表性景源48处,其中特级和一级景源就有10处之多,20__年正式获批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现在,正在举全县之力创建5a。20__年,还在县城樟江河段成功开发了竹筏漫游樟江、舢板船体验旅游及樟江经典文化游旅游项目,深受游客欢迎。
荔波绿色资源的另外一大块是茂兰保护区,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1285公顷,是地球同纬度唯一仅存、集中连片、保护完整、原始生态性强的喀斯特生态系统。1996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纳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并载入世界吉尼斯记录大全。
正是由于具有特殊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与显著的生物多样性,包含众多特有和濒危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具有突出的世界价值。荔波于20__年6月27日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六个、贵州省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地,成为多彩贵州的典型代表。
特色资源上,荔波民族风情浓郁,以布、水、苗、瑶为主体的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绚丽多姿的民族服饰、传统文化和嫁娶习俗,别具情趣,形成了一道道迷人的风景线。在此我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朋友晚上可以从大型实景演艺《水韵樟江》中慢慢体会。
荔波还是一方孕育了中国革命的红色宝地,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众多的革命遗迹。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的故乡,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战斗过的地方。绿色资源、特色资源和红色资源相互交织,交相辉映,堪称“三色级”旅游天堂。
就让我们从这里开始,慢慢探寻,细细品味荔波带给我们的美丽和思考。祝各位在荔波旅途愉快!
张家界愿意与荔波漳江共同合作,共图旅游发展!张家界海外国际旅行社是荔波人民来张家界指定接待旅行社!
5
荔波漳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由小七孔景区、大七孔景区、水春河景区、漳江风光带组成,总面积273.1平方公里。以典型、丰富、集中的喀斯特原始森林为基础,以千姿百态、独具特色的地貌景观、神奇茂密的原生植被、珍惜罕见的生物种群、绚丽多姿的真山真水为特色,以田园风光和古朴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为补充,特色鲜明、神秘奇特;集山、水、林、洞、湖、瀑、险滩、急流于一体,汇峻、险、奇、秀、幽、美于身,极具观赏价值。 20__年6月27日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 小七孔景区位于荔波县西南部,距县城28公里,景区北首有一座建于道光15(1836)年的小七孔古桥,景区之名由是得之。
铜鼓桥
该桥位于小七孔景区东大门处,横跨在樟江河,铜鼓桥长126米,净跨60米,宽2.4米,高25米,桥身两端采用瑶山铜鼓造型,故称此桥为“铜鼓桥”。 瑶山瑶族将铜鼓视为神赐之物,镇寨之宝,是权力的象征。桥头设立的图腾柱象征着瑶族的尊严,对祖先、神灵的崇敬,征服自然的信心和力量,柱身上的浮雕图案展示了瑶族传统、独特而古老的民族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
小七孔古桥
位于景区之首,景区之名由桥而得。这是一座小巧玲珑的七孔古石桥,桥由麻石条砌成,桥身爬满藤蔓和蕨类;古色古香的桥下是绿得令人心醉的涵碧潭。两岸古木参天,巨大的虬枝沿着桥伸臂,宛如巨伞撑在桥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向当地的瑶族姑娘小伙打听打听关于小七孔桥的传说,回来和我们分享。" 群山岩浪千千岁,响水河畔万万年”
涵碧潭上游长1.6公里的狭窄山谷里,沿高高低低的河床,错落着68级瀑布和跌水。一路但见高山流水、绿树红花,但闻泉鸣瀑响、鸟啾虫吟,便油然想起伯牙、子期的知音逸事,更觉眼前诗意盎然,美不胜收。遂为文人墨客冠以“知音谷”的雅号。
过小七孔桥,曲行百米许,即见拉雅瀑布。可见瀑首悬蓝天,旁缀白云,几疑天河自空而降。瀑势如山倒,吼声状雷,颇为壮观。瀑布腾空喷泻,横向坠落,同响水河纵向错落的68级跌水瀑布构成一幅绝妙的立体交叉瀑布群景观。瀑在路侧,人在瀑下,倍觉畅酣和亲切。瀑布溅喷的水雾飘飘洒洒,纷纷扬扬,给游客以扑面凉爽和美的享受,可一洗征尘的暑热和劳乏,顿觉轻松和振奋。
龟背山原始森林
漫山野生着无数龟背竹,故名。岩石峥嵘,怪石嶙峋,古木参天,藤萝缠绕。此山有二绝:一是林中的古藤缠绕,恰似人工搓绞 的麻绳,殊为奇特;二绝乃山林上端入口处有一条树根碗口粗,沿路伸延数十米,如游动的巨蟒,令人咋舌;龟背山上随处可见不屈的树根如蛇蟒似蚯蚓,执着地在岩石上寻找土壤和水份。它们或盘根错节,插入深深浅浅的裂隙孔窍;或抱着巨石生长,把顽石拱离地面;或把岩山挤破,达到石破天惊的地步,令人惊奇和叹服。
小七孔水上森林——亦名瑶池,长约600米,分上下两段。河谷里丛生着茂密的乔木和灌木,形成一道翡翠屏障。清澈的河水从河床的杂木林中穿涌而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冲涮,河床已没有了一粒泥沙,连磐石也被激流磨光了棱角而变得“圆滑”起来,但树木却象多情的汉子,死死扎根在河床妻子的怀抱里,纹丝不动。美丽的爱情之树四季常青。这种“水在石上淌,树在水中长”的奇景,人见人叹。(小七孔水上森林中,石上盘根错节,枝间古藤缠绕。游人手攀曳藤、足踏盘根,沿河穿行,踩瀑践浪,有惊无险而趣味无穷。) 鸳鸯湖
由两个大湖、四个小湖串联组成的一个奇妙的水网,是一组高原喀斯特湖泊。湖泊最深处达38米,湖岸嶙峋、犬牙交错,浓荫围匝。湖水如茵,深不可测,湖水四季恒温。绿岛之间,
港汊交错,水面迂回交合,形成一座水上迷宫。狭窄处如水上林荫巷道,开阔处似水上森林巨窗,清晨和傍晚时分,浓雾似乳,笼罩湖面,朦朦胧胧,愈觉野趣无穷。卧龙潭
原名翁龙潭。喀斯特暗河——卧龙河的出口处。从地表看它只是卧龙河的源头,近年又从这里筑坝引水发电后入响水河,成两河的总水源。暗河从崖底涌出,潭面上不见踪影,只有坝上雪崩似的滚水瀑布,潭外流不息的渠水,才感到卧龙河在潭底翻动,潭边怪石奇树林立,古木森森,潭外水声轰鸣,雾雨蒙蒙,四周高山紧锁,水潭犹如地底深渊,即便是发洪水时,潭面也犹如镜子般平静。
大七孔
大七孔景区与小七孔景区遥相呼应,以进入景区的一座大七孔古桥而得名。说了那么多美景,现在来说一下这里的少数民族风情吧,荔波瑶族是开拓荔波的最早居民之
一。远在殷周之前,他们就披荆斩棘、繁衍生息在荔波这块沃土上,从三支瑶族现存幽崖葬中,清楚地展现了远古瑶族的葬俗和民族意识。悬棺葬、幽崖洞葬是远古时代我国南方民族的一种葬俗,时至今日,瑶麓瑶族仍完好的保存着这一远古遗风。各部落有自己的土语;有自己的特殊装扮;有自己的习俗;有自己的自然宗教仪式;有自己的领地;有正副大头人,有议榔会议和部落大会;有自己的石碑律和习惯法;实行部落内通婚联姻,用亲属和姻亲关系维系全部落。天生桥 方村河伏流出露不远,有一横跨河两岸的天然巨岩,是喀斯特是貌奇观之一,谷称天生桥,又谓仙人桥。
妇女上装有短衫和背牌两种,短衫与男装相同,但胸前无花。夏时穿背牌,背牌用蜡染布做成贯首衣,前后二块,花有多层,精心刺绣而成。下着白褶裙,裙用蜡染土布制成,裙边绣花,脚裹绑腿。妇女头包青帕,别银簪,身着右衽无扣短农,再穿背牌。背牌绣有大方形图案,胸佩五至九根扁形项圈,下围蜡染绣花百褶裙,后套围片,脚套脚笼,又系有绣球脚带。
2022六个龙江七大都市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牡丹江雪堡位于江心岛上,目前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自从20__年第一届雪堡举办后,雪堡就一直是牡丹江市的象征;是牡丹江人民的骄傲;也理所当然的成为雪城牡丹江对外宣传的主打品牌,与冰城哈尔滨的冰灯大世界相互补充,遥相呼应。始终以最真挚的热情迎接着八方游客的到来。今天,我能和大家一起参观这雪的世界、梦的家园真是感到非常荣幸。接下来,我就为各位介绍一下第三届雪堡的大概情况:
此届雪堡占地面积为48000平方米,用雪量达4万立方米。它结合了芬兰雪堡的造型与创意,共突出了三个内容:一是尽显冰雪的自身特点,雪:洁白无暇,圣洁高雅;冰:冰清玉洁,晶莹剔透。在冬季凝结,集天地之灵气。二是雪堡建筑风格为欧式古城堡,对当代人而言是一种已逝去的梦一样的世界,更蕴涵着无限的神秘色彩。三是规划以雪为主,以雪堡为核心,通过对空间的动与静,收与放的组织,结合观赏与参与项目的设备,并配以灯光音响的效果,形成强烈的视听感受,展现“雪”的魅力,张扬“雪堡”的艺术感染力。
第三届雪堡建设以“中俄友谊和经贸往来、文化交流”为主题,以反映中、俄建筑为特色、历史人文风貌为主体,通过冰雪文化搭台,打造“雪城”品牌,促进中俄友谊和文化交流,对拉动我市的对俄经贸和旅游发展,加快东北亚国际经贸旅游城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雪堡的结构中共有:一轴、一环、一心、九个景观节点
一轴:乃贯穿雪堡南北的中轴线,展示雪堡的主要景观,轴线上主要有中俄文化浮雕墙、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文化浮雕墙、中俄友谊主题雕塑、俄罗斯文化雕塑园、天安门城楼等雪建筑。
一环:是贯穿全园的游览路,把中国文化雕塑园、雪山长城、航天史话、中俄贸易、卡通世界等景点有机联系起来。
九个景观节点为:轴线上的景观节点包括“中俄友谊”、“俄罗斯风情”、“伟大中华”;而环线景点为“华夏乐章”、“万里长城”、“乐山大佛”、“航天史话”、“对俄贸易”、“卡通世界”。
景点简介:
伟大中华:由高12米的天安门为主要景观,前面铺以金水桥和华表,后面是以原雕的形式展示的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记。
中俄友谊柱:由高20米的大型主题雕塑《中俄友谊》统领,配景有大型浮雕《中俄风情》及《中华民族》组成,并采用原雕及浮雕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集中展示中俄民族交流源远流长,中俄友谊万古长青。在广场前放映雪幕电影,展示中俄风土
六个龙江七大都市心得体会及收获 观看龙江力量心得体会(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