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说病心得体会感悟简短 扁鹊说病明白的道理(8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扁鹊说病心得体会感悟简短一
设计思路:
从课题“扁鹊治病”切入,先通过补充资料介绍名医扁鹊;继而引导学生借助文本语言理解扁鹊是名医(一是划找体现扁鹊慧眼识病的语句,二是通过填写诊笺达到识字写字、汲取信息的目的,并在纵向研读诊笺的基础上理解“防微杜渐”的寓意);从多次拒绝扁鹊的态度中剖析蔡桓公讳疾忌医、固执己见的人物形象;最后让学生借临死悔病的蔡桓公之口说出本文的寓意所在。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学自悟、交流质疑、互相合作的空间。
教学目标:
1、 认识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扁鹊、蔡桓公、理睬、肠胃、汤药”等词语。
2、 能借助学习单理解蔡桓公病情逐步加重,体悟出“防微杜渐”的道理。
3、 能在朗读人物对话,揣摩人物想法的基础上,理解“讳疾忌医”是导致蔡桓公病情加重的原因所在。
教学重点:
结合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人物的心理,悟出寓言的寓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扁鹊简介
1、直接揭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扁鹊治病》,齐读读题,师板书。
2、介绍扁鹊:
扁鹊,何许人也?
出示资料:扁鹊,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扁鹊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总结出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的诊断疾病的方法。在这四诊法中,扁鹊尤擅长望诊和切诊。扁鹊不仅精于内科,而且精通妇产科、小儿科、五官科等。
你读懂了什么?(找生说)难怪称为“名医”!
二、 慧眼识病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扁鹊是一位名医?用横线划出来并标上序号。
①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②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③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④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可以把你找到的句子轻轻地读出来。)
2、这些句子中哪几个词最能看出扁鹊是名医?(站了一会儿)
师:不用验血,不用量血压,只是“站了一会儿”就知道蔡桓公生病了,真是医术高明啊!那他用的是四诊法中的什么方法呢?
幻灯片出示,齐读: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
三、 开方治病
1、扁鹊不仅会“看”病,还能“治”病呢,从文中哪里可以得知?
出示,齐读:“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2、你从扁鹊的药方中体会到了什么?(扁鹊真是名医,什么病,怎么治,他都心中有数!)
3、请你做扁鹊的助手,帮忙填写以下这份诊笺:
(1)学生填写,教师巡视。
(2)投影展示,评价反馈:
①你已经具备成为名医的素质了!
②如果你的字写得再端正一些,病人会看得更清楚些。
③最后一条治疗建议学生可能写“只能等死”“无能为力”需提升至“无药可救”。
(填写有问题的请同学们现在进行订正)
(3)小组合作:
(下面我们以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来研究一下这份诊笺,要求如下)
①小组成员认真研读诊笺的每一列,独立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②组员依次交流发现。
③组长整合组内意见。
④组长汇报研究成果。
(请各组组长起立,发言并补充)
生:从诊断日期“过了十来天”“十来天后”“又过了十几天”看出蔡桓公的病一直拖了一个多月,才发展得越来越严重。
生:从病情描述中“皮肤——皮肉——肠胃——骨髓”,看出蔡桓公的病由表及里,由轻到重。
生:治疗方法从简易到复杂,可见病情逐渐加重。
师:是啊,小病不治就会逐渐发展成大病(对读):
“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师:本来是皮肤病,微不足道,如果一开始能及时防治,就能杜绝病情加重。正如一个成语所言:防微杜渐!(板书)
四、 拒绝治病
1、可是蔡桓公最后病死了,问题出在哪里?
生:各抒已见 (拒绝治病、不信任扁鹊、不听劝告)
2、扁鹊几次请求拜见蔡桓公?蔡桓公态度如何?用波浪线划出蔡桓公拒绝扁鹊的句子(师生分角色朗读)
(1)有一天,名医扁鹊拜见蔡桓公。——“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蔡桓公此时心里会怎么想?(我好端端的,怎么可能有病!没病说我有病,假装高明!……)
这是一种怎样的态度?(毫不在意、不屑一顾)读出这种语气。
(2)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听了扁鹊的再次劝告,蔡桓公心里会想些什么?(又来了,我的身体我最了解!)
(3)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此时蔡桓公会说什么?(哪有这么严重,真是危言耸听!)
从蔡桓公的态度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不相信别人、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你看,蔡桓公不仅身体有病,心理也有病!不承认、忌讳自己有疾病,还不愿医治,这叫——讳疾忌医(板书)
五、 临死悔病
蔡桓公病死之前彻底悔悟,想把自己的教训警示后人,于是在朋友圈(假设古代也有微信)发了一条状态:“寡人悔矣!……”省略号代表他想警示后人的话,请你帮忙补充写在作业纸上。
生:寡人应该发现小病就要及时去治,防微杜渐,否则导致大病。
生:寡人不能固执已见,正确的意见是要虚心接受的。
生:寡人不应该讳疾忌医,发现小错误就该及时改正,这样就不会犯大错误了。
大家很了解蔡桓公的心思啊,这也是本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警示人们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
板书: 扁鹊治病
防微杜渐
讳疾忌医
课后链接: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选自《韩非子·喻老》)
关于扁鹊说病心得体会感悟简短二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通过望诊判断出桓侯有病,但是病情尚浅,病位还只是在体表腠(cou4)理的部位。他劝齐桓侯接受治疗,如不治则病情将会加深。桓侯因自我感觉良好,拒绝治疗。不久,扁鹊再度晋见桓侯时,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已进展到血脉,再次劝说其接受治疗,以免病情更加发展。桓侯仍然拒绝治疗,心中不悦,认为扁鹊在炫耀自己,并以此牟利。当扁鹊第三次晋见他时,认为病情已恶化,病位进入到内部肠胃,如不及时治疗,终将难治。桓侯仍不予理睬。最后一次,扁鹊通过望诊,判断桓侯病情危重,已进入到骨髓深处,病入膏肓,无法救治。果然不出所料,齐桓侯不久即发病,终于不治而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敷、烫、骨髓、无能为力”等词语。
2、能够联系上下文,品味人物“言行”,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形象。
3、感悟“防微杜渐,不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1、教学重点: 能够联系上下文,品味人物“言行”,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形象。
课前谈话:同学们好!大家对我这个新老师肯定很好奇,所以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厉,大家可以怎么称呼我。我想这节课咱们会合作得很愉快,对吗?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3)
引语:同学们,我先给大家引荐一个人,请看黑板,师板书:扁鹊。有人认识他吗?(抽2、3个同学发言)那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与这位神医有关。师把板书写完整。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了解大概(6)
师:《扁鹊治病》这篇课文会向我们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把书翻到141页,大声地去读读课文。注意读的过程中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生读,师巡视。
交流讨论:
1、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名医扁鹊三次拜见蔡桓公,请求给他治病,都遭到拒绝。第四次,扁鹊知道蔡桓公病入膏肓,不再请求治病,结果,蔡桓公病死。)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扁鹊和蔡桓公)能谈谈你对他俩的初次印象吗?(扁鹊医术高超,蔡桓公自负、固执)
过渡:咱班同学真能干,读了一遍课文就了解了这么多的内容。不知生字词掌握得如何?文中有几个词语想出来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
2、学习生字词
抽两位同学读,重点指导“大”,念dai时是戏曲、旧小说中对国王或强盗首领的称呼;念da时是古代对国君、诸侯王的尊称。“桓”与“恒”的区别。量词“剂”,联系永康方言理解。
全班齐读。
(二)再读课文 体会人物形象
过渡:从前面同学们谈的故事的内容中,我们了解到扁鹊几次去拜见蔡桓公?(四次)师板书:1、2、3、4。四次拜见,扁鹊都说蔡桓公身上有病,还具体说出得的是什么病?(是皮肤病、皮肉之间、肠胃里、骨髓)那这样是不是就可以说扁鹊是一位神医呢?还有扁鹊三次请求治病,都遭到蔡桓公的拒绝,那蔡桓公是不是真的是一位自负、固执的国君呢?口说无凭,还是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到2200多年前的齐国皇宫的现场去看看吧?大家先去看看扁鹊的第一次拜见。出示课件:第二段
1、学习第二段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看看扁鹊第一次拜见的全过程,想想:扁鹊是不是真的医术高超?(是,从“站了一会儿”时间之短可以看出。)你能以读代讲把扁鹊的医术高超读出来吗?这句话你除了看出扁鹊的医术高超,还有没有看出其它的?(扁鹊对蔡桓公的态度很诚恳)让学生读出来。
师:面对这样一位神医的诚恳请求,蔡桓公是怎样表现的?谁能把蔡桓公的表现读出来。(生读)我听出蔡桓公有点不高兴。同学们,你们从这位同学的朗读中你听出什么?还有谁愿意读当当蔡恒公的?(抽3位)
师:咱班有医术高超的扁鹊,有自负,不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蔡桓公,让我们把历史重放好吗?(分组朗读第二段,男女生对读)
2、学习第三、四段
师:通过亲眼所见第一次拜见,加深了我们对这两个人物的认识。那第二次、第三次拜见,过程是跟第一次一样的,对吧?那这样好了:这两次,你们自己去了,你们可以自由选择去
扁鹊说病心得体会感悟简短 扁鹊说病明白的道理(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