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件感恩的事的心得体会和方法 做一件感恩的事的心得体会和方法英语(四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做一件感恩的事的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新学期好!
老师们、同学们,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只有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秋天才会换来丰硕的成果。今年的春天,让我们一起播种下一颗种子:做的自己!
这也是今天我开学典礼讲话的题目。
“做的自己!”是我们__小学的校训,也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使命。相信每个同学每个老师都会说这句话。但我们有没有认真想过,怎么做才能做一个的自己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思考。
其实做的自己并不难,关键就在养成优秀的习惯。习惯成就优秀,优秀成就自己。你有优秀的学习习惯吗?你能做到每节课都专心听讲,能做到每次作业都认真完成,能做到每天坚持看课外书,能做到不懂就问,有错就改吗?你有优秀的行为习惯吗?你能做到起居有时,饮食有节,能每天坚持锻炼身体,能不乱扔垃圾,并见到垃圾主动捡起,能不说脏话,能主动向老师、同学问好,能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能自觉遵守学校里规定的集会、早读、静校、路队的纪律吗?如果这些你做能做到,而且觉得很自然,就像呼吸一样的自然,那么你就拥有了优秀的习惯,你正在做一个的自己。这些习惯看似平常,但贵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平凡成就伟大。
人的伟大,不仅在于身体,更在于有一颗伟大的心灵。因此,一个的自己还要磨练自己的心灵、胸怀,让自己拥有很多优秀的品质。你有宽阔的胸怀吗?你会不会不为一点点小事和同学、家人斤斤计较,你会不会宽容、原谅别人的过错,你会不会常常看到别人的优点而真诚地夸赞他,你会不会经常和同学合作做成功一件事呢?如果你会,那么你的心灵已经慢慢变得像海洋一样的宽容,你的胸怀已经像天空一样广阔。你已经超越了小我,行进在大我的成长之路上。
有一个故事说,能爬到金字塔点的只有两种动物,一种是搏击长空的雄鹰,还有一种那就是慢慢爬的蜗牛。你是否感到很惊奇呢?蜗牛这么慢,怎么可能到达金字塔的顶端呢?它靠的是什么?它靠的就是坚韧的意志!因此,要想做的自己,我们必须要有坚韧的意志。在学习、生活中,当你遇到困难时,你能坚持不放弃吗?你能面对失败不气馁,你能像蜗牛一样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步一步向前行吗?只要你能,成功就在不远处等着你,做一个的自己不会太远。
当然,做的自己,最要记住的是,你做的是你自己,是的你自己,而不是其他人的第二、第三甚至第n个。你要保持你自己优秀的个性特点,要充满自信!你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你对于这个世界很重要,这个世界因为你而更精彩。所以,你要爱你自己,要相信你自己。即使现在的你身上还有很多的缺点,离的自己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但只要你从现在开始,下定决心做的自己,下的努力,朝清晰的目标前进,一步一个脚印,一天一个面貌,相信不久后的将来,你们每个人都会成为的自己!
有关做一件感恩的事的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前几天在看《被讨厌的勇气》,得到许多感悟,之前写了一篇读后感。这本是系列的后一篇。由于与前一本是一脉相承,因此并没有提出新的概念,而是聚焦在了教育和家庭幸福的具体实践中,突出了独立和爱这两个理念,对于我来说,在育儿和亲密关系当中还是很有启发的,走出小我,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怪圈,以更大的视角去看待生活,去获取幸福。
教育的本质——使被教育者独立
《被讨厌的勇气》中提到每个人的人生都面临三大课题:工作、交友和爱,而这个课题是需要每个人独立面对的,也就是提到的课题分离,每个人都必须自己处理好自己的人生课题,而不能假于任何其他人之手。
因此,教育的目标就是“帮助“被教育者”自立“,而非”干涉“。这就涉及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定位应该是相互尊重,即之前提到的人际之间的“横向关系”,而非上下级似的“纵向关系“。同时引发了教育的方式,不批评不表扬,而是鼓励,形成民主的氛围,避免孩子进入到一个习惯性去竞争的环境,而是关注自我的发展和环境的和谐。将孩子们置于竞争原理之下,迫使其与他人进行竞争的时候,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呢?所谓竞争对手也就是“敌人”。不久,孩子们就会形成“他人都是敌人”或者“人人都在找机会陷害我,绝不可大意”之类的生活方式(世界观)。而这种情形是无法让人得到真正的幸福的。
其实这些说起来容易,实际操作起来还是很有难度的。在现实社会中,在竞争的大环境下,极少人会不焦虑,担心孩子跟不上其他同学的进步,担心孩子没有一些才艺技能以后没有办法谋生。但是孩子问题行为发生的新闻也不断提醒家长,一定要理性,要克制住自己想要干涉、管理、批评斥责的心情。
孩子问题行为的产生,阿德勒提到行为背后的心理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人的问题行为全都处于这五个阶段之中。所以,应该在问题行为尚未进一步恶化之时,尽早地采取措施。这五个阶段分别是:第一个阶段是“称赞的要求”,他们的目的始终只是“获得表扬”,进一步说就是“在共同体中取得特权地位”,对应的措施就是通过表示“尊重”的方式让他们明白即使不“特别”也有价值,不是在他们做了“好事”的时候去关注,而是去关注他们日常生活中细微的言行。而且还要关注其“兴趣”,并产生共鸣。第二个阶段是“引起关注”,当他做好事没有被表扬或者没有获得特权地位的时候,他就会想通过一些行为表现得与众不同,因此,处于这个阶段他们的问题行为并不是“做坏事“,而是单纯得想要与众不同,引起关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得也是只通过“尊重”的方式告诉他们,其本身就很有价值,并不需要非常特别。第三个阶段是“权力争斗”,不服从任何人,反复挑衅,发起挑战,企图通过挑战胜利来炫耀自己的“力量”,并以此获得特权地位。第三个阶段之后会比较难以应对。这个阶段,教育者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让自己退出他所营造的“权力争斗”中,不斥责不发怒,否则就会进入陷阱。第四个阶段是“复仇”阶段。当前三个阶段的需求都没有被满足时,当爱的欲望无法实现的时候,人就会转而寻求“憎恶”,在憎恶的感情中寻求关注。进入复仇阶段的孩子们并不选择正面作战。他们的目标不是“坏事”,而是反复做“对方讨厌的事”。自残行为或者自闭症在阿德勒心理学看来也是“复仇”的一环,他们是通过伤害自己或者贬损自己的价值来控诉“我变成这样都是你的错”,这个阶段只能转向专业人士求助,而不能直面这种行为,因为任何插手的行为都会引发“复仇”。最后一个阶段是“证明无能“。为了被人当成“特别的存在”来对待,之前可谓想方设法、绞尽脑汁,但都没有成功。父母、老师、同学,大家对自己甚至连憎恶的感情都没有。此时,他就会对人生绝望,打心底里厌恶
做一件感恩的事的心得体会和方法 做一件感恩的事的心得体会和方法英语(四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