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民政事务员心得体会 村级民政协理员个人总结(9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描写村级民政事务员心得体会一
以党的精神为指导,以“构建和-谐部门”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整合社会资源,广泛动员全系统力量,深入开展开发式扶贫等各项扶贫帮困工作,确保我局扶贫帮扶工作在全市名列前茅。
二、工作任务
帮扶对象包括系统外“一对一”结对帮扶、三峡移民、伤残军人、金秋助学贫困学生、常乐镇(常来村)贫困户等,系统内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困难党员和生活困难群众等。目标使他们在现有的生活基础上各方面条件都得到进一步改善,力争使他们早日脱贫,做到“两个”满意,即让上级各相关部门满意、让贫困户满意。
三、帮扶内容
1.开展开发式扶贫帮困工作。对常乐镇115户贫困户开展慰问活动,根据帮扶对象不同就业意向、劳动者技能、身体状况以及经营环境、条件等情况,与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实行“一对一”或“多对一”结对,采取“输血”与“造血”结合,以“造血”为主的开发式帮扶方法,多形式、多渠道落实创收项目,逐步增强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对无劳动能力的低收入户,主要采取“输血”救助方式实现脱贫。严格按照“机关部门捐助物资每年每户不少于1000元,帮扶责任人每年走访不少于4次,捐助物资每年每人300元”的标准,帮助落实脱贫致富增收项目、筹措发展资金、资助贫困户孩子上学,给他们带去精神和物质上的安慰,使每个贫困户能切身地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具体名单及扶贫项目意向见附件)。
2.开展帮扶三峡移民活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元旦、春节、中秋等节气,开展慰问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海门人民的热情和关爱,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和适应海门的生活。
3.开展爱心助学活动。把“爱心包裹”捐赠活动、“手拉手”爱心助学、金秋助学等活动作为扶贫帮困一项重要工作,动员全系统干部职工关心下一代工作,把资助贫困学生的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落实到位。
4.开展献爱心募捐活动。扎实开展“一日捐、一元捐”、“慈善一日捐”、“助残募捐”等活动,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和全市三级资质以上的各类房地产、市政企业献出爱心,从而帮助到困难群众。
5.开展帮扶薄弱村活动。根据帮扶要求,明确“扶持一项增收项目、加强财务节支、资助一项村级公益事业”的帮扶目标,制订专题帮扶方案,确保对常乐镇广南村的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6.开展慰问老复员军人活动。利用“八一”建军节、“九九”重阳节、春节等节气,开展对老复员军人的慰问活动。
7.开展城乡结对共建活动。充分利用“三走进三服务”等活动平台,帮助东风新村社区解决一些矛盾突出问题,使结对共建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8.开展挂钩共建活动。按照海综治委〔20xx〕3号文件精神,加强与余东镇的挂钩共建工作,加强工作指导,加大财力、物力支持,有效促*安海门建设。
四、工作要求
为把扶贫帮困工作落到实处,局成立由局党组书记、局长施渠平任组长,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蔡卫东任副组长,科室和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全系统的扶贫帮困工作。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主任杨美如兼任主任。同时,要根据调研情况,认真分析研究,坚持四大帮扶原则:
一是思想帮扶。帮助他们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强化勤劳致富的观念,树立自强、自立意识。
二是物质帮扶。从实际出发,对有一定劳动技能申请创办第二产业的困难群众,发放一定数额的扶贫帮困周转资金;对低收入贫困户子女上学支付学费及代办费等常规费用有困难的,通过物质经济支持帮助解决,以防出现辍学现象。
三是技术帮扶。通过多种渠道,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使拥有一技之长,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四是信息帮扶。利用自身优势,无偿为困难群众提供劳务、介绍就业信息等服务,拓宽致富渠道。
描写村级民政事务员心得体会二
一、推进村干部述职述廉制度,提高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带领全村人民走共同富裕之路。
二、巩固基础设施和各项村级制度
1、继续完成我村的路、堰、坝等农业基础设施,服务和方面农业生产。
2、巩固“美好乡村”已建成的成果,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
三、发展经济
1、鼓励村民发展养殖业,积极帮助村民协调贷款上项目,转移剩余劳动力,为民增收。
2、健全合作社各项制度,进一步推动农户实行土地流转,省出时间全心上班。
3、认真协调好土地流转工作,妥善解决土地流转工作中的矛盾。
四、其他方面的工作
1、加大合作医疗基金收取力度,力争参保率进一步提升;
2、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狠抓对外出人员和重点户的管理,对避孕节育对象做好随访服务工作;
3、完成好上级下达的其他中心工作。
总之,20_年度工作我村将围绕镇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村组干部将坚定信心,努力工作,团结协作,把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推上一个新台阶。
描写村级民政事务员心得体会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强“三农”工作和推进农村社会经济跃升发展的重大举措,根据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xx市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在市相关部门与镇党委、镇政府的具体指导帮助下,结合本村实际,经村两委会研究同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制订本规划。
xx村辖区面积8.32平方公里,耕地5061亩,11个村民小组,508户,2180人,其中劳动力940个,在外务工和经商422人。2007年村财政收入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00元。有1所卫生室,占地30平方米,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95%。有一个占地180平方来的农民文体活动中心。全村自来水入户率100%,全村内巷道硬化率85%,电话(含移动电话)入户率100%,电视入户率100%
(一)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xx村区位优势明显,位于xx镇东北部,距镇政府仅5公里、市区2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产业以水稻、其他农业等产业为主。种烟户达22户,烟叶面积175亩,年产值37万元,纯收入26万元,人均纯收入261元;其他农业总产值120万元,纯收入83.7万元,人均纯收入840元。稻田面积900亩,年产值62万元,纯收入44万元,人均纯收入441元。2007年发展养鱼和养鸭业,养殖队伍达5个,鱼塘面积42亩,鸭子数量2000羽,产值27万元,纯收入13.5万元,人均纯收入135元。农业基拙日臻完善。现有灌溉水渠3条,水坝3座,机耕路3条。农业专合组织建设规范发展,成立烟叶合作社。
(二)发展趋势分析
主导产业中,烤烟发展潜力较大,再生稻田面积有望继续扩大,淡水养殖可以适度发展,考虑地处水库上游,家禽养殖应拉制在1万羽范围内。
(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投入不足,综合生产能力不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业产业规模偏小、链条不长、水平不高,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基础设施脆弱、社会事业滞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巫待进一步改善。
(一)村财收入快速增长。2010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4万元以上,年均增长率达25%以上;到2013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7万元以上,年均增长率达20%以上
(二)村民人均收入持续稳步增加。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400元以上,年均增长率达10%以上;到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900元以上,年均增长率达10%以上
(三)农业“五新”稳步推行。2010年,积极推广农业“五新”,重点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力争引进新技术2项、s一6个新品种,每年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4户,建立农业示范基地100亩,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70%以上;到2013年,每年引进新技术3项,4-5个新品种,每年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7户,建立农业示范基地200亩,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75%以上。
(四)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壮大。2010年,做到主导产业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带动力较强,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占全村经济总量的50%以上;到2013年,主导产业实行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占全村经济总量的60%以上。
(五)农村经济合作社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2010年,烟叶合作社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管理规范,会员数占种烟户总数的70%以上;到2013年,烟叶合柞社制度服务到位,会员数占种烟户总数的80%以上
(六)农业基拙设施进一步完善。203。年,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0%以上;到20”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3%以上。
(七)劳动力转移收入进一步突显。2010年,90%以上的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3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到2013年,95%以上的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4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
总体上,2010年,产业发展各项指标均达到xx市新农村建设中级标准;到2013年,产业发展各项指标均达到xx市新农村建设高级标准。
(一)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xx村地处乡东部,位于乡通往后源、麻沥、后乾、岭根等村的主干道旁,交通优势明显。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有利机遇,结合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契机,打造烤烟、其他农业两大主导产业,努力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1烟业。继续扩大烟业种植面积,亩产值2600元,专业化组织,机械化育苗,分级烘烤,到2010年力争达到26。亩以上。201。年至2013年,面积稳定在35))亩,优化布局,重点发展古楼、岭头等自然村,争取烟基工程建设,为烟农创造民好的生产条件,为发展烤烟莫定坚实的墓础。2其他农业。(1)种植业。继续发展优质稻种植,面积稳定在900亩,在亩产400公斤的基础上,积极推广新成果,使粮食亩产量再创新高。同时抓好烟后稻的种植管理,以不断改善土壤和促进增产增收。(2)养殖业。主要发展养鱼和养鸭业,在鱼塘面积42亩,鸭子数量2000羽的基础上,有计划合理地扩大鱼塘面积,重汽在科学养殖上下工夫,探索建立养殖协会,重视开拓销售市场,不断壮大产业,促进增收。(3)稻花养鱼。根据我村地域优势,大力发展稻花养鱼,做大做强我村特色渔业。2007年全村共有高山稻花鱼养殖面积6))亩,年产鲜鱼1200斤,产值2.5万元。今后要有计划合理地扩大稻花鱼养殖面积,在科学养殖上下工夫,进一步完善养殖协会相关制度,重视开拓销售市场,不断壮大产业,促进增收,力争到2013年实现养殖面积150亩,年产值7.5万元
(二)依靠农业“五新”技术发展现代农业
一是以市场信息为导向,通过信息引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改良品种,运用新技术逐步推广新品种。二是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每年培训不少于3期。三是通过合作社带动,进一步加强农户协作,建立、完善协会合作制度,提高整体抗风险能力。四是通过资金政策倾斜,搞好新技术推广,组建“新技术推广领导小组”。五是充分发挥“土专家”、乡土人才、“六大员”作用,建立自己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三)提高农民现代实用技术培训使用
根据本村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拓展农业信息服务渠道,整合信息资源,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中心,为农民上网查阅农业科技相关信息提供便利,帮助种、养植(殖)户、生产加工户发布相关信息,推介农副工、名特优产品以及宣传报道全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涌现的新人好事,建立村、组信息发布网络,聘请“六大员”为信息发布员,通过宣传栏、公开信、信息发布机开通手机短信,根据农村、农业生产实际需求发布农业科技信息。借助农民文体中心电教室这个平台,每月举行一课农事学习,请乡农业科技推广中心人员讲解种、养植(殖)技术、方法和生产要领,播放农业科枝录像专题片,逐步将农村信息服务中心建成农村致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助推器。
(四)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实现旱涝保收,提高耕地农业生产能力。按照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要求,抓好烟田基拙设施建设,农田整治和坡痔地改造。全村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率。搞好耕地灌溉体系配套建设,提高抗旱能力。
(一)组织保障。成立经济发展规划落实领导小组,村支书任组长,村主任任副组长,村两委其他干部为成员,设立两大主导产业发展小组,按照岗位职责分工,形成合力,在村级换届调整中,做到换人不换筒,确保经济发展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农业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规范管理,将任务细化、分解到组,责任到人,实行业绩和奖惩挂钩的工作机制,把经济发展规划落到实处。
(三)技术保障。依赖乡“三农服务中心”、“六大员”及下派科技特派员队伍的技术力量,大力实施农业“五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大力示范推广高优栽培、生态环保栽培、科学种养、测土配方施肥、农产品保鲜、商品化处理技术,提高农
村级民政事务员心得体会 村级民政协理员个人总结(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