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数字技能素养心得体会范本 教师素养感悟(7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主题教师数字技能素养心得体会范本一
我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以积极的、主动的工作态度来要求自己。 从执教的第一天起,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我要对我自己负责,对我的孩子们负责。
在改革教学模式的大背景下,我也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去上好每一节课。每次教学实践,都能有新的收获。我始终坚信,只有不断地学习以及不断地进行探索实践,才会让我的教改之路走的更长、更远。
本学年度,我负责二年级三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从本班的现状来看,大部分孩子的学习态度都是比较端正的,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平时的学习活动中。但是不可避免的,一些学生依然存在着不遵守纪律,对学习任务不积极完成等等缺点。刚开始接触这个班级时,由于对学生个人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在教学工作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经过本人不懈努力,比如请教之前的老师,不断向他们了解情况,吸取经验,并经常与学生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心里状况等等,使得本班的数学学习气氛较刚开始时更加浓厚,也为我顺利的进行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一个学期以来的教学,本人在关于低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方面,也有不少收益。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数学生活化与生活数学化紧密结合。数学知识有时是比较枯燥无味的,但是只要把握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创设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情景,就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另外,课外让学生们通过仔细观察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及时记录下来,并带到课堂里和大家分享,让学生们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有吸引力。
2、注重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团结互助,共同努力,共同进步。通过老师的及时的鼓励性的点评,为孩子们建立自信,变得更勇于提问及思考。在练习课时,更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出题目,在组内交换做,交换改。通过出题,做题,改题,巩固了学习的知识。
3、学习、竞赛、游戏三者相结合,提高学习热情。适当开展竞赛,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在竞赛时,很多学生往往能够超水平发挥,课堂教学效果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教学中,可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
总之,在教学工作中,我一直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
科学施教的同时努力提高、完善自我,这就是我的工作思路。我将继续坚持自己的工作思路,做一个爱学生,也让学生爱的好教师。
主题教师数字技能素养心得体会范本二
体验了一个学期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 发展 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 规律 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下图)。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 科学 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再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
教师数字技能素养心得体会范本 教师素养感悟(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