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家长空间后的心得体会和感想 看完家长空间后的心得体会和感想怎么写(四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看完家长空间后的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大家好!我是谭晨姿的妈妈,首先感谢马老师给我这么好的一个机会,能让我站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我感到十分荣幸。
从20~~年8月,我们把孩子送到麓山学校,交到马老师的手中,到现在,已经有2年多的时间了,这几百个日日夜夜,老师对孩子的关心和教导比我们做家长的还要多得多,做为马老师的同行,我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老师肩负的责任和付出的艰辛。趁此机会,我想表达一直藏在心间的谢意:老师们辛苦了!谢谢马老师!
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在坐的各位家长,我相信很多都比我做得好。今天,我就浅薄的谈一谈我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经历和感受。
两年前,我是怀着忐忑的心情送孩子来到麓山的,因为她年龄小,99年9月出生的她比同班同学小一岁或者一岁还有多,思想简单幼稚。又是从一所很普通的小学毕业,基础较差,特别是语文和英语学得不够扎实,加上第一次离开父母。我担心孩子不能适应这里的生活、学习。但是,到了今天,我站在这里,心里面非常踏实。在这短短的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发现我的孩子个子长高了,生活学会自理了,学会了感恩,懂得和同学相处了,性格依然活泼、自信,特别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大的提高了,学习成绩也是呈螺旋式的上升:从第一次考试年级七百多名,两百多名,到七十多名,再到这次的第十名,我感到就是一种向上的力量牵引着孩子一步一步前行。孩子的这些进步凝聚着老师们心血和孩子自己的努力,还有一点,就是离不开我们家长的呵护和支持。
两年来,我试着做到:
一、孩子心灵上的朋友
孩子在校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和孩子坚持做到的就是每天通一次电话,下完晚自习后,晨姿就会准时打电话给我,这几乎变成了一种习惯,每次通话姿姿都会向我倾诉:今天班上发生的一些事情;各科考试的情况;汇报自己在今天课堂上的学习情况;或者是自己遇到的不会处理的问题;一些不开心的事情;甚至是班级里的一些八卦;无论开心或者不开心的都会向我一一倾诉。而我是一名非常耐心的听众,经常会帮孩子出出主意,提提建议,开心的时候陪着孩子笑笑,不开心的时候就安慰安慰她,帮帮想办法。每日这样的电话交流,让孩子感觉到妈妈一直在身边,无论遇到什么难题,都会有人和她一起解决,我就是她最安全、最信赖的朋友。在这样的交流中,我也能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孩子在青春期一些自我的不良想法,我也会在交流中进行有意识的引导,让孩子不偏离航行的方向。使她自信心增强。每次姿姿回家我都会带她出去散散步,如果时间安排得过来我还会陪孩子去看看电影、出去短暂旅游,放松放松。我非常珍惜这种温暖“朋友式”的交流,就是不知道还能这样“朋友”多少年?
二、做孩子学习上的参谋
1、每一次考试的成绩,无论大考还是小考,我都会和晨姿一
起分析这次考试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原因,寻找提高的办法,同时也会和其他同学进行对比,找差距,让孩子明白在以后的学习中努力的方向。
2、制定学习目标上,我也会给孩子加以指导:记得初二第一
学期,晨姿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年级前100,看完后,我对晨姿说:以你现在的实力可能还达不到前100,我们不妨先定前300名。考完后,果然只有2百多名,但这个目标是在自己的预定目标之中,孩子也还是满心喜欢,下一次再拔高一点,再努力去实现。就这样进步一点,自信一点,又进步一点。
3、在学习上,晨姿也经常会有困惑,我也是经常想办法帮助孩子。例如:这学期,刚开始学化学,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我想可能是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我建议她不仅要认真听课,还要理解知识点,化学要记忆的概念很多,课后也要象文科一样多花时间记忆,并在网上搜索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打印出来,帮助晨姿记忆。这次化学月考化学是99分,说明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很重要。
这些做法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在孩子迷茫彷徨的时候,父母引导就是孩子心中的明灯。
最后,我想说的是,孩子们进入初三,是孩子人生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阶段,做为毕业班的家长我们该做点什么呢?我想我们应该配合学校,老师的教学。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波动,在紧张的学习中,适当的让孩子学会放松,做到张弛有度。到了这个非常时期,做家长的可能比孩子更加的焦虑,但是我们不能把这种焦虑带给孩子,孩子考试没有发挥好的时候,少埋怨,多帮助,多鼓励,让孩子们尽情地的挥洒自己的青春。不管最后的结局如何,我们将不会有遗憾。
我相信,麓山向上奋进的精神定能够对孩子一生带来深刻长远的影响,21班的老师也一定会引领着我们的孩子在明年的中考中创造辉煌!
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
有关看完家长空间后的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尊敬的各位家长:
下午好!
非常感谢各位能放弃周末的休息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在此,我们首先祝贺您的孩子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同时也感谢各位家长对我校的信任。我们深深知道,那每一张灿烂可爱的笑脸都承载着各位家长的殷切希望和美好憧憬,作为三小的数学教师,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尽己所能使干巴巴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活泼,使平平淡淡的“白开水”变成香甜可口的“咖啡与果珍”,让孩子乐意学数学,感受到数学的多彩,激起探索的欲望,享受成功喜悦。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如何使我们的'家长也能领略数学新教材的风采,了解当前教育改革的动向,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加油站。我们愿意借今天的家长会,和大家一同探讨孩子的数学学习问题,驾设起学校与家庭协同教育的桥梁。下面,我便从数学教材和数学家庭教育两方面具体谈一谈,希望各位家长能和我们一同关注新课程,实践新课程。
我想各位对孩子的数学书大概已粗粗浏览过了,估计大家会说印刷精美多啦,价钱也贵多啦……其实啊,这些还只是表象,那么新教材到底新在何处呢?特别值得我们各位家长关注的又是些什么呢?
1、选材更富童趣,贴近儿童生活
和以往教材不同的是,教材以孩子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了丰富的人物、情境。过去书中架着眼镜的严肃的教师形象被颇具学者风度的茄子先生和文质彬彬的白菜先生所取代,学生的形象更受小朋友欢迎:大声嚷嚷的辣椒、一脸惊讶表情的西红柿娃娃、带着眼镜的蘑菇娃娃,迎合了孩子喜欢卡通的天性。在这册教材中,还创设了丰富的故事情境,如森林运动会、猴子捞月亮、小象过生日、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等,安排了许多的游戏情节,如:猜数游戏、套圈、抛画片等。如此种种,都极大的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为孩子学习数学形成了良好的情感态势。
2、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与生活亲密接触
新教材和过去的数学书相比,更注重引导孩子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感悟数学的作用,更加着力于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认识“左右”一课中让学生在上下楼梯的情景中找出“都靠右走,谁走错了”;“比较高矮”练习中,出示小朋友推车的画面,比一比推车者与坐车者的高矮,(通过观察和结合实际经验,学生会想到,坐着时和推车的一样高,站起来就肯定比他高。)“认识0”一课中让学生说说在哪见过0(温度计、计算器上、电话号码等);“认钟表”一课利用情景图让学生辨认上午10时和晚上10时。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3、开放求知与探索空间,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具体体现在:
(1)取消了原来意义上的“应用题”的概念,摈弃了“分题型,套公式”的陈规。不再安排单独的应用题教学单元,而是结合四则运算的教学合理编排,多以生活场景出现,如图画、对话、表格等。让孩子就场景提出问题,并探寻解决方法。解题的格式也不再过于格式化,如低年级解决问题不再要写单位名称和答语。这是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一个地方。
(2)提倡方法策略的多样化,引入开放题,打破了“方法单一、答案唯一”的陈规对孩子思维发展的禁锢。如《分一分》想想做做的第4小题(分水果、蔬菜),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分类。学生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种类分、有的按内里有无种籽分、有的从能否生食分……处处体现出孩子们那与众不同的独到眼光。又如书第61页第五题在引导孩子们理解了图意,认识事情的发生与发展后孩子们的童心尽得释放,想象异彩纷呈:“左边树上4只猴,右边树上3只猴。地上2只猴,一共有(4 3 2)只”;“左边树上4只猴,右边树上5只猴。跳下来2只,树上还有(4 5—2)只”;“8只兔先跳过去1只,又跳过去3只,还有(8—1—3)只没有跳过去”;“7只兔跳过去3只,又来1只,没跳的有(7—3 1)只”……因此在平时孩子完成作业时,教师和家长都要善于换个角度想问题,看看孩子的答案是否合理。
(3)提倡算法多样化。
孩子的早期教育程度及各自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也就会有所不同。因此现行教材允许孩子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选择自己喜欢或适合自己的方法计算。如书第80页“13—9”的教学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方法:(1)先拿出10个,再从10个里拿1个与3个合起来,一共剩4个。(2)从10个里拿走9个,1再与3合,还剩4个。(3)1个1个拿,拿走9个,还剩4个。(4)从13个中先取走3个,再取走6个。(5)由4 9=13推想出13—9=4……。从中可以看出,不同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不同的思维过程,这正是学生面对一个问题最自然最真实的感受。不将教材
看完家长空间后的心得体会和感想 看完家长空间后的心得体会和感想怎么写(四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