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秘笈心得体会范文 学好古诗文的经验和体会(8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2022古诗词教学秘笈心得体会范文一
2、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3、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陆龟蒙《中秋待月》)
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5、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齐已《中秋月》)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8、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元好问《倪庄中秋》)
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
10、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1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苏轼《水调歌头》)
12、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13、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1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15、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1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17、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18、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19、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李商隐《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20、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2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23、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24、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25、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26、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月夜》)
27、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2022古诗词教学秘笈心得体会范文二
教学前,觉得两首古诗没什么好教的,本打算一课时教完。等到走进课堂,才发现一首诗可以教的内容很多,于是就整整花了一课时教《寻隐者不遇》。
这首诗的意思不难理解,课前,我布置预习作业:理解诗句的意思。课上一检测,学生十分准确地说出了“言”“深”“不知处”等词的意思,每句诗的意思也说得很清楚。
在此基础上,我重点站在“鉴赏”的角度,引领学生深入学习:
1.通过了解贾岛严谨的创作态度。课上,让学生讲讲诗中的故事,逐步完善故事内容(完成补充习题三),从而明确“一问一答,藏问于答”的独特形式。
2.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主要写谁?通过比较“诗人、童子、隐者”,学生明确了歌咏的对象是隐者。原来书写的对象竟然隐藏在看似平淡的一问一答之中,体现出构思的精妙。
3.进一步思考:隐者有什么特点?从字里行间推敲推敲。学生抓住“云深不知处”“言师采药去”概括出“学问高深、神秘莫测、飘忽不定”的特点。教师接着从“隐者”这个社会现象谈起(联系学生熟悉的“陶渊明”等人物故事),了解隐者的性格特征。
4.从课题入手,思考:诗人为什么要“寻隐者”?从而领悟诗人对隐者的崇敬、仰慕之情。“寻隐者不遇”有一丝遗憾,但更多的是对隐者的赞誉,通过“不遇”之行,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更深了。练习朗读、背诵。
5.拓展阅读《补充习题》四中宋朝诗人魏野的《寻隐者不遇》,这首诗与书上的诗互为补充,可以帮助学生想象贾岛一路上的所见,为课后编写这个故事服务。
总结这堂课的经验教训:深入挖掘教学内容,拓展同类同题诗歌,让教学内容更丰富。
2022古诗词教学秘笈心得体会范文三
朝代:唐朝
作者: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老朋友准备好了鸡和黄米饭,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城墙外面青山连绵不断。打开窗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和你一起喝菊花酒,一起观赏菊花的美丽。
(1)过故人庄:选自《孟襄阳集》。过:造访。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2)过:拜访,探访,看望。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3)具:准备,置办。
(4)鸡黍:指烧鸡和黄米饭。黍(shǔ):黄米饭。
(5)邀:邀请。
(6)至:到。
(7)合:环绕。
(8)郭:古代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9)斜:[xiá]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10)开:打开,开启。
(11)轩:指有带窗户的长廊或小屋。
(12)面:面对。
(13)场圃:场:打谷场;圃:菜园。
(14)把酒:拿起酒杯。把:拿起。
(15)话:闲聊,谈论。
(16)桑麻:这里泛指庄稼。
(17)重阳日:阴历的九月九重阳节。
(18)还(huán):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返。
(19)就菊花:指欣赏菊花与饮酒。就:靠近、赴、来。这里指欣赏的意思。菊花:既指菊花又指菊花酒。指孟浩然的隐逸之情。
这首诗是作者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上朋友家做客的表现。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全文十分押韵。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谈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一、二(首联)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颔联)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五、六(颈联)句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结尾(尾联)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就像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作者“至”,文字上毫无渲染,开门见山,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是很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作者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由此运用了由近及远的顺序描写景物。这个村庄坐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古诗词教学秘笈心得体会范文 学好古诗文的经验和体会(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