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小课堂心得体会及感悟 思想课的心得体会(八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2022思想教育小课堂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在今天这样一个知识折旧速度越来越快的时代,谁不选择学习,就等于选择落伍;谁不加紧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最终必然会被历史淘汰。抗战时期,延安军民“认字就在马背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培养出一大批人才,推动抗战走向胜利。在新的形势背景下,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就更多了。当前,一些同志之所以抓工作落实总是雾里花、水中月,一个重要原因是不愿学习或学用脱节。有的学习创新理论不求深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岗位所需专业知识不够,却总是以工作忙、任务重为借口,不读书,不学习,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不掌握,业务工作相关的知识不了解,工作起来耗时不出活、标准低,与岗位职责不相适应。一个人要成长进步、全面发展,离开学习将无从谈起。知识的融通性、互补性告诉我们,学到的知识任何时候都不会闲置,更加不会成为负担,不经意间就会发挥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学习作为第一责任、第一要务和终身课题。只有这样,我们的理论水平才会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工作干劲才会更上一层楼,才能从扑朔迷离中把握正确的方向,从繁杂事务中看到内在的本质,也才能感受到创业的豪情、奋斗的激情,进而自觉把精力用在干好本职工作上,用在单位建设发展上。
常怀感恩之心,是为人做事的本分。我们每名同志,都是党组织培养的直接受益者。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思想上的进步、能力上的提高,工作上的成绩,哪一步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领导的关怀。否则即使有天大的本事、再高的才干,也会无用武之地。一泓清泉,必有源头活水;一棵大树,必有根下沃土。但现在有的同志却看不到这一点,把组织的信任和照顾看成是理所当然的。当个人利益得不到满足时,就牢骚满腹、怨天尤人,甚至认为组织、领导对不起他。遇到好事细数自己所谓的“功劳”,遇到难题恨不得吐一片“苦海”,工作只谈待遇,不谈成绩,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古人讲:“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感恩是一种美德、一种觉悟;更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作为房管处的一分子,我们只有懂得感恩,才能够不忘本、不褪色。大家要多想一想“该为单位做什么,有没有辜负组织的培养”,多想一想“自己为单位建设作出了什么贡献”,而不是总盯着“单位给了我什么”。同时,我们还要感恩身边的同事。在工作生活中,我们喜乐同享、哀怨同消、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正是由于在一起摸爬滚打、患难与共,才使我们干部职工关系和谐融洽、亲密无间,我们单位的生活轻松愉快、充满阳光。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远水难解近渴”,我们应该珍惜这份共事情,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此,感恩同事,就要与大家和谐相处、大度包容,多些谅解少一点计较,多些信任少一点猜疑,多些鼓励少一点奚落,多些关爱少一点冷漠,切实做到政治上相互提醒共同进步、思想上相互帮助共同勉励、工作上相互支持共同配合、生活上相互关心共同解难。特别是我们一些年长的干部骨干,你们党龄长、经验丰富,更应该身体力行,做好表率,带领大家一同把xxx这个“大家庭”经营得更加和谐。
十九大开幕式后,一段话刷爆朋友圈:“64岁,210分钟,32440余字,全程站立无休息,没喝一次水,没有一个人能够很轻松的对待工作,没有一个人不用付出努力就能得到众人的青睐。”这是网友对习主席作报告全过程的高度点赞,是一种真正的敬仰之情。我们抓工作、干事业,没有良好的的精神状态,没有一点激情干劲,仅仅饱食终日、左顾右盼、脚踩西瓜皮,难以有所作为。现在我们有些同志,精神状态不佳,经常迟到早退,抱着手机办私事、玩游戏,还有的上班刚到办公室,椅子“没坐热”就走了,“身在曹营心在汉”。这些不良的现象与我们的发展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当前,单位上下齐心抓建设谋发展,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在未来的改革转型中经得起考验,为的是以后能有一个更好的平台给大家发展,让大家都有一个好的归宿。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适应新体制、展示新形象、开创新局面,在座的每一名同志都不是旁观者、更不是局外人。这就要求我们,要始终保持一种定力、一种责任、一种激情。我体会,一个人的能力才华固然重要,但如果缺乏事业心责任感,即使水平再高、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干好工作。对这个问题到底怎么看?往高点说,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是每名同志必须担负的责任,对待工作理应有一个高姿态、高标准。往实里说,也只有勤奋敬业,才能提高能力、取得进步、有所作为。再退一步说,我们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尽其责,拿着这份薪水,就不要愧对那份报酬,这也是做人最起码的要求。当然这种标准太低了!在座的大多处于年富力强的年纪,正处在成长进步、提升本领的美好年华,也正是能够吃苦、吃得起苦的大好年代。人活一世,白驹过隙,与其碌碌无为,不如有所作为。千万不能碌碌无为,还自以为“平凡可贵”。还是那句话:“辛辛苦苦才能过舒服日子,舒舒服服就要过辛苦日子。”这句话应该刻在每名同志的心上。现在,单位给大家提供的机遇都是平等的,关键在于自身是否自觉以苦为乐,以奉献为荣,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一流的工作成绩,去展现自己的价值所在。幸福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不是靠投机和侥幸捡来的,而是在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支配下努力工作取得的。因此,我们无论对待什么工作,都要倾心用心尽心,力争抓一件成一件,干一件有一件的收获。
水涨才能船高,单位建设好了人人受益、单位建设不好必定人人受损。我们100多名干部职工,大家都要多干为单位增色添彩的事,不干给单位抹黑冒泡的事,切实珍惜荣誉、团结一致,努力形成一股不断向前奋进的滚滚铁流。
人的脊梁都是担子磨硬的,人的心胸都是困难撑大的,干得越多、锻炼越多,经验越多、能力越强。有时加班加点执行任务,有了大事、难事、急事,首先就是想起你、叫你干,看起来很痛苦,其实是“痛苦中的幸福”。那些追求所谓“生活质量”不肯吃苦,遇事拈轻怕重往后躲的人,躲过了任务也躲过了机遇,错失了进步。看起来幸福,其实是“幸福中的痛苦”。
信任是相互的,在当前上上下下风清气正、正道是王道的新常态下,不管是我们单位、还是我们个人,都要保持良好状态。通过工作、通过成绩证明自己,是赢得尊重、赢得认可、赢得将来前途命运的唯一途径。
没有最重要的岗位,只有最强的事业心责任感;没有最重要的职务,只有最强的职业操守和担当。无论是机关还是基层,每个岗位都是重要的岗位,工作会回报每个付出了的同志。
我们不仅选择了一份职业,更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基本的原则是,要和优秀的人一起成长。我们每名同志都要力争优秀、力争上游,努力将xxx打造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单位,与我们身边的同事一起成长!
同志们,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新的一年,无论任务有多重,标准有多高,困难有多大,我相信,只要大家紧紧团结在xx党委周围,凝心聚力,全力以赴,踏实工作,就一定能迎接单位的“丰收年”,也一定会收获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幸福!再过1个月,就是春节了。借此机会,我代表党委,向大家和你们的家人拜个早年。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2022思想教育小课堂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爱心无价
21世纪的初中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社会的发展、形势的变化和家庭的重视,他们的生理成熟早、知识面广、心理世界也十分纷繁复杂。这就要求初中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无论是哪个方面的管理,都要与学生的心理紧密联系起来,换言之,我们不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心理,就不能搞好班级管理,也就难以让我们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我体味了“赏识教育”,其实质是发掘、调动学生自身沉睡的潜能,为学生创造成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体味自我的存在、体会自身的价值,也只有当我们教师真正地发自内心地去赏识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学生才会真正取得更大的进步。
我班有一学生杨某 ,是一名后进生,性格内向,有时又情绪化,不喜欢与别人交往,自我封闭,是班上所谓的怪人,学生们都叫他“杨怪怪”,他虽然学习很认真,但成绩一直不太理想,而且常与他人发生矛盾,即使有什么委屈也不愿意和别人叙说,长此以往,他在班上就很不受欢迎了,学生们都有意疏远他,甚至捉弄他。我发现这一情况后,主动找他沟通,并耐心地和他一起分析“病因”,查找“病情”,鼓励他要改掉缺点,多发扬优点,要 “低头做事,抬头做人”,要相信自己“我能行”。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他乐于接受了我的建议,当即决定要痛改前非。昔日沉默寡言的杨某变了,做什么都
主动了,他活泼了,优点也多了,老师的肯定和赞扬给了他动力,经过几次活动和考试之后,杨某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深受老师同学的喜欢。我也由衷地感到欣慰。
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并不是仅仅教给学生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做好一个人,如何用学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果我们老师没有爱心,不及时给与帮助,可能我们就埋没了可塑之才。学生做错了事情,老师就有义务,有责任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发现学生犯错误的时要即时给予引导,在学生学习,生活中,老师都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别是像杨某这样的后进生,他们也是有思想,有自尊,有主见的,也渴望受人尊重,被人理解,被人关心,被人肯定。著名的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处在青年时期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更是如此。教师的认可是阳光、空气,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认可是一座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认可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与自信。所以我们要抓准时机,适时的给予学生认可。像杨某这样内向化情绪化的学生,我们一定要充满爱心,因为爱心无价。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不仅要有爱心,还应该做到宽容大度,因为宽容大度是一种长者的风范,智者修养。当面对问题学生怒气冲天时,切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要把一次的毛病当作永远。我还时常提醒自己“人非草木,孰能无过?”更何况是问题学生,我们应怀着“孺子可教”的信念,用师爱去感化他,“如果学生是一个含苞待
放的花蕾,教师的职责就是让他们在阳光里绚丽的绽放”。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无声的语言,也是最有效的催化剂。”教师对学生的爱,胜过千万次的说教,让他感受到你的真诚,他才愿意主动向你敞开心扉。
师爱还是必须要有耐心,特别是对后进生的教育。因为他们意志薄弱,自控力差,往往是今天好了,明天又差了,反反复复。前两天杨某还差点因为就餐时的碰撞和别人发生冲突,这让我感受到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是漫长而艰难的。这就需要有耐心,这里的耐心不是消极的等待,而是要做个有心的人,还应“长其善,救其失,扬其长,促其变”,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杨某是我教育后进生中的典型,通过教育后进生让我感受到“明白一个人的感受要比明白真相更重要”。后进生是痛苦的,但他们的却内心是丰富的,就让我们学会理解和尊重后进生,多给他们鼓励和帮助,用我们的痴心爱心去无悔地浇灌出一朵朵希望之花吧。
2022思想教育小课堂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最近,拜读了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深为其思想之深邃、理念之新颖、见解之独到而折服。朱教授在这本书中指出“要想具有人文情怀,读书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不读书的人,不可能有人文情怀,要培养人文精神,首先要从接受人类文明的最精华的东西——书开始入手。”
近年来,在和学生读书共勉、互相增益的过程中,我时时体验着读书带给自己的充实和愉快,也深切地感悟到读书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有人说:“书中自有精神食粮,书中自有生命质量,书中自有美德滋养。”由此可见,读书对于培养、充实、提升人文精神不可或缺,概括起来讲,读书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如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读书,让学生视野开阔。开学伊始,我与学生相约:本学期老师要以大朋友的身份和同学们进行读书竞赛,新学期谁读的书多,谁的读书笔记写得最棒,谁就是读书状元。说读就读,从我做起,率先垂范。轮到我的早读课,我总是早早地来到教室,打开自己钟爱的书读上几页,待学生们到齐了,再上早读课;语文阅读课,更是我们师生读书的最好时光;语文活动课成了我们推荐好书、朗读美文和交流读书体会互动课;闲暇时,我们互相交换好书。一学期下来,我班的一批“小书虫”除了读少儿版的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外,还读了《我要做好孩子》、《我要当升旗手》、《徐悲鸿一生》、《冰心散文》、《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书。读的书多了,他们的视野明显开阔了,习作水平有了长足进步,谈吐也变得高雅。学生身上洋溢的浓浓书香气让人不由得联想起来“腹有诗书气自华”名句来。
二、读书,使学生精神充实。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以及《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书中,十分强调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兴趣,那么这样的孩子根本不需要担心。因为他没有时间和精力更没有举趣去从事不健康的活动,已被健康的情趣所充实和包围了。书,是孩子们最好的精神食粮。本学期,我又和学生们一起读了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曹文轩《草房子》、严文井的《小溪流的歌》、以及《哈佛女孩刘亦婷》等书。我明显地感觉到那些爱读书的孩子的精神世界充实且丰富了。他们此同龄的孩子更懂得爱、懂得宽容、懂得珍惜时间、懂得诚信的重要、懂得父母的艰辛、懂得老师的用心良苦,懂得生活的美好、懂得友谊的珍贵……
三、读书,令学生志向远大。学生具有远大的志向是其将来成功的的重要因素之一。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向,之于人生是至关重要的。一
思想教育小课堂心得体会及感悟 思想课的心得体会(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