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数学课程培训心得体会如何写 数学课程培训心得体会如何写范文(6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22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描写数学课程培训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我觉得三位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是深刻的,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主要体此刻以下几点: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建构过程。教学时,三位教师都注重从学生的这一数学现实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样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创设具体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知识体验,促进他们有效地开展建构活动。

新课程实施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不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是提倡教师依据自我所追求的,想要到达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景,对教材资料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如三位教师都有把生活中的“汽车标志”、“国旗”“巧克力”和一些生活中的图片等搬入认识分数的课堂,能够说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放置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场景中简直不值得一提,但我们惊喜地发现,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事物,成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感悟数学价值的有效载体。学生从这些生活画面中,不仅仅联想到了“”“”等分数,更重要的是结合具体表象辩证地体会到了其中的数学算理。这样的设计更贴近生活,并且将知识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与“数学”的一拍即合之下,才生成了如此经典的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构成与发展的过程”。三位教师摒弃了“师生问答”的传统教学模式,组织、引导、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并让学生上台展示。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发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供给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经过操作、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由单一被动式理解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转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本事,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进取性。

当然,每一节课都很难做到“踏雪无痕”,多多少少会留下一些遗憾。我有几个观点,纯属“一家之言”,现提出来与各位共同商榷。

1、张教师的设计可谓是大胆、开放,给了我们对分数初步认识教学方法上的一种全新的感受,真的是很震撼。可是我觉得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张教师在此资料的传授中过急,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去体会和表述几分之一的意义,重难点没有突破。

2、周教师自我个人的各方面素质都十分不错,不管是语言的表述还是板书的书写都显得那么干脆、漂亮,很让人羡慕!可是毕竟这是借的班级,学生跟不上你的的语速,跟不上你的思维,在这种情景下能稍放慢一些,提出问题后不要急着让学生回答,等一等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3、在李教师的课堂上充分表现出李教师对数学语言表述的重视,整节课下来,基本上学生都能准确的表述几分之一的意义,知识目标落实的比较到位。可是李教师自我的语言还不够准确、精炼,在课堂上出现了一些失误。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还请各位同仁指正批评。

描写数学课程培训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2、使学生在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以及数学表达的能力,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使学生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

填一填:

1、个位上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的自然数一定

是2的倍数,也叫_________。

2、个位上的数是________的自然数一定是5的倍数.

3、一个数,如果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

的个位上一定是_____。这个数最小是 。

4、最小的偶数是 ,最小的奇数是 ,最大的偶数 ,最大的奇数 。

2的倍数有: 。

5的倍数有: 。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

偶数有: 。

奇数有: 。

课件出示

师:用5、6、7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使这个数是2的倍数?说说什么样的数一定是2的倍数?可以摆成5的倍数吗?说说怎样摆?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

(生:口答)

师:可以摆成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吗?为什么?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只要观察这个数的个位。那么你能从个位上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揭示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既可以巩固已学知识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过程中来,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新知。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学生填一填)

师:学生独立填在课本19页上,然后观察。 生:汇报结果

1 2 3 4 5 6 7

2、观察讨论(一):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3的倍数的个位上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呢?(课件出示) 生结论: 3,6,9是3的倍数,但12,15,18个位上的数就不是3的倍数。(出示课件)

师:根据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字,能确定一个数是3的倍数吗?(不能)那么3的倍数究竟有什么特征呢?

3、观察讨论(二):3的倍数12和21。(课件出示)

谈话:比较观察这两个数,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生:数字相同,数字排列的顺序不同)

师:在3的倍数中,再找几个数,把他的数字顺序改变一下,看看是不是3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3的倍数,改变数字的顺序后,仍然是一个3的倍数。

师:在不是3的倍数中,也有这样的数,你能把他们一组一组地排列起来吗?(13,31;14,41;23,32;25,52;)这里又说明什么呢?

生:一个不是3的倍数,改变数字的顺序后,仍然不是3的倍数。

师:由此推想,3的倍数的特征和数字的排列顺序没有关系,那与这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有关吗?这里到底有什么奥秘呢?

4、探索发现规律

(1)活动: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些小棒和一张数位卡,我们在数位卡上分别来摆几个3的倍数,看看分别用了几根小棒。现在请你在3的倍数中任意选几个来摆一摆,开始。

生:小组中完成并记录,然后汇报,教师板书如:12:1 2=3

师:有什么发现?(是3的倍数)

(2)活动:下面我们反过来试试看,请你数出21根小棒,摆成一个两位数,看看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操作后汇报结果21:2 1=3)

师:现在你猜想什么样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猜想:3的倍数,它的各位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

(3)活动: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举例,如49×3=147,166×3=498等,使学生进一步确认这一结论的正确性。还可以任意写一个数,利用这一结论来验证,如3697,3 6 9 7=25,25不是3的倍数,而3697÷3也不能得到整数商,因此,它不是3的倍数。

5、出示总结: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设计意图]为了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在观察——猜想——推翻猜想——再观察——再猜想——验证的过程中,概括出3的倍数的特征。通过活动的方式,减缓学生在概括时的思考难度。教学时,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的完整过程。由于学生在概括2和5的倍数的特征时,只注意到了个位数,因此,学生在概括3的倍数时,也会很自然地寻找个位上的数的特征。但通过观察,发现这些数的个位上的数有的是3的倍数,有的不是,于是产生认知冲突。经过进一步提示,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通过这样的方式也使学生认识到:找出某个规律后,还要找出一些正面的、反面的例子进行检验,看是不是普遍适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兴趣。

三、练习中提升认识

通过完成“做一做”,哪些数是3的倍数?你是怎样判断的? 明确方法: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可以先把这个数各位上的数相加,看得到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

练习三,4、下面哪些数是3的倍数?在下面的( )里面“√”。

42 78 111 165 655 5988 ( ) ( ) ( ) ( ) ( ) ( ) 49 95 311 82 2037 2222 ( ) ( ) ( ) ( ) ( ) ( )

1、下面用数字卡片摆出的数中,哪些是3的倍数?在每个数后面增加一张卡片,使这个三位数成为3的倍数。

2、 在□里填一个数字,使每个数都是3的倍数。

3、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进行课堂练习时,还可以把一些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经过不同的排列,再让学生判断,以加深对“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的理解。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作业: 根据3的倍数的特征找出1

数学课程培训心得体会如何写 数学课程培训心得体会如何写范文(6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