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戒令心得体会简短 惩戒细则的体会(三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有关惩戒令心得体会简短一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表面上看是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问题,但从根子上讲是立场问题和政治问题,具有极大的政治危害性。
政绩观错位图虚名做虚功。一些干部只将做事和能不能出显绩挂钩,在推动事业发展和工作落实上搞选择、打折扣,难以给领导留下深刻影响的事不愿做,观摩评比看不到亮点的事不愿做,只挑选责任轻、易见效、好处多的事做。更有甚者,有的部门习惯数据造假,为讨好上级、赢得好评,编造成绩单,掩盖真问题。
只重程序不重效果。一些干部习惯于用开会、发文件、派检查组等方式推动工作,事事都要开会、发文和检查验收。有的会议和发文照本宣科,缺少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一些地方出现了不让多开大会就改开小会,不让多发红头文件就改发白头文件或便函,不让随意到基层督察检查就改开展“调研式督察”等问题。
表态调门高行动落实差。有的干部执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只重表态不重落实,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嘴上大谈担当实干,实则在工作中搞形式、走过场、打折扣,阳奉阴违、表里不一。有的干部满足于口头表态、材料画圈,面对困难矛盾不是以身作则、站位一线,而是简单作批示指示,动辄让下级签责任书,后续落实则不管不问。
浮在表面多深入实际少。有的领导干部主观臆断、好大喜功,指导工作不深研细谋、不遵循规律,习惯于凭经验办事,甚至有章不循、有法不依,乱决策、乱拍板、乱作为。有的领导干部走马观花式的一般性调研多,解剖麻雀式的蹲点调研少;到成绩突出的地方去得多,到情况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得少;被牵着鼻子走的调研多,不打招呼随机调研的少。
意识不强本领不硬。一是信念有偏差。政绩观没有摆正,偏离了人民立场,公心在外、私心在内,只想出彩不想出力。二是能力跟不上。真抓实干需要有真本事、下硬功夫,一些能力不足的干部看问题抓不住主要矛盾,解难题找不到关键环节,干工作使不出真招实招。三是干事缺敬畏。对组织重托、群众期待、岗位职责缺乏敬畏之心,面对工作庸懒散慢,面对困难矛盾和风险挑战不敢斗争,政治麻木、办事糊涂、推诿扯皮、不思进取。
制度机制待完善。一是权力运行机制、工作决策机制、干部考评选用机制不科学。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者虽有制度却执行不到位,让那些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干部没有受到应有的惩戒。二是领导方法不科学。有的地方和部门片面强调对上一致,不尊重规律,不考虑差异,布置任务脱离当地实际,必然导致下级机械应付。三是考核评估不科学。一些单位考评重形式不重内容,重结果不重过程,重痕迹不重实绩,约束力和严肃性不足。
发现查处能力待提升。一是发现难。奢靡享乐之风不难辨别和查处,相对而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往往具有一定隐蔽性,加之缺少可以直接适用的具体情形、认定标准,在工作实践中不好精准识别准确认定。二是预防和惩处难。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往往造成一定后果才能进行处理,且缺乏相对应的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具体问责规定。
加强政治监督。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自觉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指示批示和中央纪委相关要求等,融入工作研究、部署、推进中,对表对标,及时校准偏差。要强化对树牢“四个意识”、贯彻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以及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情况的监督,督促党员领导干部把“两个维护”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落实“两个责任”。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党组)要紧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动向新表现,拿出有效管用的整治措施,切实发挥领导班子的集体责任、主要负责人的第一责任和其他分管领导的“一岗双责”作用,定期研究、部署、检查、推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履行对党委全面从严治党的协助职责,有针对性地向党委(党组)提出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和方案,用好纪委监委谈话函询、纪律检查建议书、监察建议书等措施,对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落实工作不力的党员干部早提醒、早纠正。
研判政治生态。围绕贯彻执行重大决策部署情况、被监督党组织向上级党组织作出承诺情况、巡视巡察整改落实情况、民主生活会查摆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等内容开展政治监督。围绕增强“四个意识”,在责任落实、用人风气、腐败问题、干部作风、纪律执行、政治文化、群众评价等方面精准分析评价本地区政治生态状况。同时,系统梳理脱贫攻坚、审查调查、巡视巡察等专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找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形成政治生态研判的长效机制。
深化标本兼治。贯通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从是否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违纪事实性质、配合组织审查及认错改错态度、违纪时间节点、造成后果和潜在影响等方面,精准把握形态间的转化,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落实“一案一整改”,针对重点领域频发多发问题开展专项警示教育,把查处问题与督促整改结合起来,实现惩前毖后和治病救人的有机统一。(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作者:李德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近日,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要论述选编》出版,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2019年3月和2020年4月,中办分别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的文件,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降压减负,充分显示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和更实举措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的意志和毅力。
形式主义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它注重形式、忽视内容,不重实效、本末倒置,脱离实际。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总是具有一定的内容和形式,内容是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是这些要素的组织和结构。形式与内容分别对应事物的外在现象和内在本质。形式主义割裂了形式和内容,违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工作中表现为认识与实践脱离、主观与客观脱节、行动和效果脱节。
形式主义的产生有其复杂的思想根源和社会现实基础。形式主义的思想根源和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主观主义、功利主义。形式主义的现实基础既有历史文化的影响,也包括令其蔓延生存的现实土壤。形式主义发生在领导干部中,常常伴随着不了解实情、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讲,形式主义迎合官僚主义,官僚主义又催生形式主义。因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常常被一起提起,二者联系紧密,相互交织。
可以看出,当前我们党集中整治的形式主义,不同于历史上的直接的、盲目的、主观的形式主义,有别于党的历史上不同时期出现过的教条主义、主观主义、本本主义。这种形式主义不能总被领导干部拿“理论水平不高、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不多”作为自己开脱错误的公开借口。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作祟,政绩观错位、价值观走偏才是当前形式主义的主要根源。这种形式主义不只是认识论、方法论的问题,更是价值论、利益论的问题;不只是受历史传统封建文化影响,而且有现实利益原因;不是盲目自发的,而是自觉选择的,根本原因在于行为主体的认知判断、价值选择和立场站位。因此其危害更大,影响更恶劣,成为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一个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
现实中,形式主义的表现形式可谓五花八门、千姿百态。对一些干部来说,形式主义已经成为一种工作方式、工作流程、工作习惯甚至形成路径依赖。整治形式主义必须拿出敢于碰硬的精神,制定实施纠治形式主义的硬杠杠和严格督查检查考核的硬制度,增强基层干部自觉抵制形式主义的硬本领。
形式主义不仅耗费基层干部精力,浪费财政资金,损害群众利益,而且对上级政府决策产生误导,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影响党和政府威信。要把整治形式主义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时刻紧盯形式主义的老问题和新表现,全面检视、靶向治疗,不断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对标对表,在各级领导干部的具体行动中立查立改、坚决破除。
形式主义的表现具有多样性和变异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要开展集中整治,补齐工作短板,摸清形式主义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不同表现,紧密联系具体实际,既解决老问题,也察觉新问题;既解决显性问题,也解决隐性问题;既解决表层问题,也解决深层次问题,抓出习惯、抓出长效。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
惩戒令心得体会简短 惩戒细则的体会(三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