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城市心得体会 国家城市现代化建设心得(9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关于现代化城市心得体会一
2.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3.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主题是“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4.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秉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理念,按照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总要求,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突出创建主题、把握创建方向、深化创建内涵、丰富创建形式、扩大参与范围、提升创建水平,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社会氛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5.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6.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保障措施是: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分工配合;强化政策保障。
7.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各民族水乳交融、唇齿相依、休戚相关、荣誉与共的观念,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8.正确处理差异性和共同性关系,既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也要正视共性、增进一体,尊重民族差异而不强化差异,保持民族特性而不强化特性。
9.民族区域自治的三个不容: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
10.如何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11.德宏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背景是什么?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云南的重大任务。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云南民族关系亲密融洽,云南民族工作成绩突出,这是云南最可宝贵的财富”,充分肯定云南始终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正确指导思想,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要求云南“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我国民族工作大局作出的重要部署,是新时期云南发展的三大战略定位之一,是省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今后五年主要奋斗目标之一。
12.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重大意义是什么?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是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实践;是展示我国民族工作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重要窗口;是全州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中国梦德宏篇章的重要载体。
13.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一是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二是坚持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三是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四是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促进民族团结;五是遵循社会团结规律,坚持正面引导;六是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14.如何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1)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2)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健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4)改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载体和方式;(5)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网络空间。
15.如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1)推进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2)搭建促进各民族沟通的文化桥梁;(3)开展富有特色的群众性交流活动;(4)加快建成小康社会增进民生福祉。
16.如何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水平?(1)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纵深拓展;(2)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示范单位建设;(3)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
17.我州是什么时候全面启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我州于2017年10月正式启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
18.德宏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七进”活动是指哪“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是指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军(警)营。
19.德宏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建设的重点任务有哪些?坚持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坚持释放政策动力与激发内生潜力相结合,瞄重点领域、短板问题和特殊困难,重点实施“七个”示范,实现gdp、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增幅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20.德宏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应按照“六个一”标准来全面提升创建水平。“六个一”指的是?一个浓厚的宣传氛围、一套顺畅的观摩流程、一部高质量的专题片(或ppt)、一份精炼的汇报材料、一个突出的工作亮点、一套完善的档案资料。
民族宗教知识
1.什么是民族?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什么是民族问题?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民族问题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长期性、重要性、复杂性、国际性和敏感性5个基本特征。
3.什么是民族政策?民族政策是指国家和政党为调节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而采取的相关措施、规定等的总和。
4.党的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一是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这是我们党和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总原则和总政策;二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三是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四是培养和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五是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事业;六是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七是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八是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九是同少数民族上层爱国人士建立统一战线的政策;十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民主改革的政策。
5.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涵是什么?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政府主导的、各民族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地推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进步的社会工程,是通过活动实践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举措。
6.发展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就是要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上,全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昌盛,维护社会主义祖国的统一安全,同心同德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7.维护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意义何在?民族团结,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维护民族团结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第一,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重要保证;第二,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第三,民族团结是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8.什么是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其前提是国家的集中统一;核心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根本目的是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9.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制度因素与法律因素的统一,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党和国家总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10.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共分几级?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地方共分三级:省级的自治区,地区一级的自治州,县级的自治县(旗)。
11.德宏州“民族团结月”活动是每年的哪月?宣传内容和目的是什么?德宏州“民族团结月”活动是每年的10月。1983年4月9日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德宏州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关于开展“民族团结月”活动的决定》,通过37年的实践,“民族团结月”不间断、不停滞、与时俱进,深得全州各族群众的衷心拥护,已经成为我州民族工作的一大特点亮点。
宣传内容和目的: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窗、宣債栏等宣传媒体,发挥舆论宣传引导和推动学习实践的作用,在“七进”示范点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宣传中央和省、州委关于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有关精神,宣传开展“七进”活动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主要原则,宣传学习“七进”活动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新成效,为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12.为什么要加强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做好民族工作的骨干力量,民族干部的状况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对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具有决定性意义。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对做好民族地区的工作,处理好民族问题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力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
13.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什么?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14.“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三个离不开”是: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思想。
“五个认同”是: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15.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平等是基石,团结是主线,互助是保障,和谐是本质。
16.处理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处理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困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17.处理影响民族团结问题坚持的原则有哪些?坚持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
18.如何理解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平等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民族一律平等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居住地域大小,经济发展程度如何,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是否相同,政治地位一律平等;二是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也一律平等;三是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
19.国家在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方面有哪些主要规定?国家在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方面有许多具体而明确的规定。比如:对从事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对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民族给于充分的尊重,还从政策上扶助清真食品业的发展;对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给予相应的假期;对少数民族丧葬习俗给予尊重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
20.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哪些自治权?根据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除了可以行使和它同级的一般国家机关的职权外,还可以行使自治权。主要有以下内容:(1)立法权。(2)变通执行权。(3)语言文字权。(4)培养干部权。(5)公安权。(6)经济权。(7)外贸权。(8)财政权。(9)文化教育权。(10)交流权。
21.《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自治条例》是什么时候制定颁布的?我州自治条例是1987年5月20日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87年7月14日云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批准后实施的。2005年3月1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修订;2005年3月25日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
22.民族乡是不是民族自治地方?民族乡不是自治地方,不可能也不需要建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乡的人民代表大会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采取适合民族特点的具体措施。
23.云南有哪几个少数民族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有独龙、基诺、布朗、景颇、傈僳、怒、佤、德昂以及边境一线的拉祜、苗、瑶等11个民族66万人从原始社会末期或正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24.德宏州五种世居少数民族中,哪些是跨境民族?哪些是直过民族?哪些是人口较少民族?德宏州五种世居少数民族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傈僳族和德昂族都是跨境民族;景颇族、傈僳族、德昂族是直过民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是人口较少民族。
25.德宏州开展“五用五化”措施对党的理论政策进行宣讲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五用五化”措施具体内容是什么?“五用”措施是指对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用民族干部宣讲、用民族语言讲解、用民族文字阐释、用民族节庆展示、用民族文化体现。“五化”宣传方式是指规模小型化、内容精准化、形式多样化、语言鲜活化、队伍群众化。
26.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7.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本含义是什么?第一,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第二,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干预司法、干预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绝不允许利用宗教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和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团结;第三,保护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动;第四,中国各种宗教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实行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和自治、自养、自传的原则。
28.在宗教事务管理中,应坚持什么原则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要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
29.2018年2月1日施行的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规定,涉及宗教内容的出版物,不得含有哪些内容?涉及宗教内容的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出版管理的规定,并不得含有下列内容:1、破坏信教公民与不信教公民和睦相处的;2、破坏不同宗教之间和睦以及宗教内部和睦的;3、岐视、侮辱信教公民或不信教公民的;4、宣扬宗教
现代化城市心得体会 国家城市现代化建设心得(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